姜国明

(德江县林业局共和镇林业环保站)

研究退耕还林工程社会影响评价体系

姜国明

(德江县林业局共和镇林业环保站)

退耕还林工程指的是将不适合耕种的土地,结合耕地的实际情况,来植树种草,实现恢复植被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目标。文中采取层次分析法,通过构建退耕还林工程社会影响评价体系,从五个方面入手,综合分析退耕还林工程对还林地区的社会影响进行评价,力求此评价体系能够为后续工程建设,提供决策辅助作用,以推动林业经济的发展。

退耕还林;社会影响;评价体系

随着人们对环境的重视程度的提高,贵州省大力开展退耕还林工程,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自退耕还林工程开展以来,社会各界对于此工程实施的效益,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多数观点认为采取此措施,能够改善生态环境,对提高农民的收入,实现农业增效,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这点从各地区的工程实施监测数据与资料等信息中有所展现。部分观点则认为此工程实施的时间相对较短,多数造林工程的还处于发展阶段,单从区域监测数据或者分析结果等方面来评价,其结果的准确性难以得到保障。甚至部分观点认为退耕还林工程未获得预期效益,反而还造成了资金浪费,与我国实行耕地保护制度的最初意愿相互背离,给我国的耕地安全以及粮食安全等,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加强对退耕还林工程社会影响评价体系研究是必要的。

1 退耕还林对社会造成的影响

贵州地区退耕还礼工程得到了当地政府部门和国家的大理支持,同时人们群群众对退耕还林工程取得成绩也予以了肯定,并且积极配合该市政府部门工作的开展,同时当地政府部门也为农民进行了相应的粮食补助,确保了当地农民的生活不会出现问题,为促进退耕还林工程的改造提供支持[1]。

随着当地农民意识的不断提升,当地农民毁林复耕意愿逐渐减弱,同时退耕还林工程在一定程度的使农民的收入得到了提高,也优化了当地的经济结构。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在退耕还林过程中对经济受到损失受到农民进行了相应的不创,依据农民意愿,依据当地的具体情况,为农民提供了相应的工作岗位,解决了当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使农民感受到退耕还林对生活的改变,提高农民的热情[2]。当地农民一些地区的畜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由传统的畜牧业生产方式逐渐向科学畜牧业方向发展,并且从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例如,在当地建立牧草基地,通过该方式是当地的养草业能够得到快速发展,同时要在该基础上,鼓励当地农民进行家禽养殖,同时构建家禽养殖合作社,集约化的家庭养殖合作社能够使当地的农民得到增收,使当地的农民生活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盖上。当地政府在增加退耕还林工作过力度的同时,对当地农业的发展应当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同时应当对当地的农村税费进行适当改革,从而使农民的发展结构可以达到进一步改善与优化。

除此之外,当地政府在进行退耕还林工作开展的同时,应当遵循“谁退耕,谁受益”的原则,要从实际情况入手,改善当地农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并且要为了避免日后出现产权不清的情况,要对当地的耕地与荒山的产权问题进行明确,从根本闪确保农民的利益能够得到全面保障。在进行退耕还林的过程中,政府为了解决当地农民烧柴的问题,引进了新能源,并积极推广新能源技术。积极推进高效的农业系统建设,以节水灌溉为重点,种植一些耐旱、对雨水依赖性小的作物。

2 评价体系构建

2.1 社会结构

社会结构表示我国区域人口具体组成方式和格局,其影响指标有四种,分别为人口结构、就业结构、收入结构和消费结构。这些影响指标均遵循“指标选取”的基本原则,对农村社会而言,其主要包含就业、消费和收入三个指标,用于评价农村的社会结构受退耕还林政策的影响。实际研究中,主要采取下列方法建立相关评价体系[3]。第一步,将农村的社会结构作为研究对象,表示为A;第二步,基于目标层构建准则层,表示为B,即类目指标。利用以上两个步骤建立的评价体系,能使体系的层次更加分明,并且结合相关性等原则还能构建各个子层;最后一步,构建指标层,表示为C。利用处于底层的各个指标层描述上级准则层,根据选取指标时参照的标准,结合农村社会受退耕还林政策的具体影响情况,包括指标实际获取情况,开展分析和筛选,得出体系的可选指标集,如表1所示。

2.2 经济发展

在农村经济发展影响评价体系当中,研究采用和以上体系完全一致的分层方法建立评价体系,其准则层分别选取以目标层为基础的土地利用指标、经济发展指标和产业结构指标。再根据农村经济受退耕还林政策具体影响状况,实施深入的分析和筛选,得出还林地区经济发展受退耕还林政策的影响评价体系。通过对当地的具体情况分析,不难发现,经济的发展对退耕还林工程的进行,以及当地人们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态度都会有重大影响,因此在具体问题分析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该项内容的重视,要做好该项内容的分析,从而为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4]。

表1 可选指标集

2.3 精神文明

根据当前退耕还林工程以及社会结构的实施现状可知,完成精神文明建设至关重要。根据各类评价体系的具体要求,在实践阶段要从精神层面入手,各项工作完成后,对精神风貌进行判断。此外要了解农民的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从思想观念层面、人口比例和身心素质等方面入手,完善已有的评价方案,保证各项指标的合理性。现有的目标层以精神文明影响体系为主,准则层涉及到思想观念、农业人口比例和身心素质等,涉及到的思想理念指标包括:市场观念、生态环保理念、民主法治理念等,农业人口比例包括:人口比例、非农村人口比例等,身心素质包括:人均受教育程度和科技培训等[5]。精神文明一方面会对人们影响人们的行为举止,另一方面也是一个地区整体文明程度的体现。

2.4 生活质量

生活质量本身具有完善的指标,经过分析和筛选后,将单项指标能直接归纳为生活水平和娱乐水平等方面,具体影响指标集如下:以生活质量为目标,准则层涉及到文娱水平和生活等,需要对社会消费品的零售总额、文教娱乐支出比重以及可支配时间等进行了解。

2.5 农村进步

退耕还林工程是建设过程中以及工程完成后,对当地农村社会有一定的影响,研究主要是从农村妇女向农村社会地位等指标进行转换的,根据现有评价体系和建设要求可知,以农村进步指标体系为目标表层,根据准则层的农村社会地位以及农村妇女地位等,对指标层的时政程度、参与社会活动程度等进行了解,最终资料整合后,按照建构体系要求实施,进而促进其整体进步,促进退耕还林工程的健康发展[6]。

3 综合评估

为了进一步完成对还林工程给还林地带造成的社会影响情况进行具体分析,邀请贵州相关专家对上述社会影响评价系统中的各项各个准则评价系统进行工程社会影响评价,邀请的专家都要具有一定的资质,确保评价的合理性。通过分析可知,在具体评价过程中,经济方面取得评分最高,其次为社会结构影响,然后则是精神文明影响,对于社会质量和农村进步方面的影响并不明显。通过对该评价体系的应用,最终得到评估出的数值可以发现退耕还林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十分明显,与我国目前的实际发展情况项目,是我国现代社会实现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4 结束语

退耕还林工程符合我国的持续发展战略,对未来会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是在我国贵州地区,地形复杂,非常适合发展退耕还林。在进行退耕还林过程中,要利用社会影响评价体系,要做好社会影响分析,使退耕还林工程能够更好的推广下去。

[1]张 寒,常 兴,姚顺波.基于双差分法的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生计资本影响评价——以宁夏为例[J].林业经济,2016(12):16~20.

[2]高凤杰,侯大伟,马泉来,等.退耕还林背景下寒地山区土地生态安全演变研究[J].干旱区地理,2016(04):800~808.

[3]刘小燕.退耕还林工程对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影响评价探讨[J].南方农业,2016(13):44~45+56.

[4]汪阳洁,姜志德,王继军.基于农业生态系统耦合的退耕还林工程影响评估[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5(12):3155~3163.

[5]刘 璨.我国退耕还林工程对粮食产量影响的分析与测度[J].林业经济,2015(09):51~65.

[6]任 静,余 劲.退耕还林工程碳汇生态效益补偿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3(08):1749~1751+1759.

F326.2

A

1005-7897(2017)16-0141-02

2017-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