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玲莉,蒋跃军,熊丙全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下,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为进一步系统性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强化政策供给,突破发展瓶颈,充分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潜能,国务院发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侧重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双创能力的培养则显得尤为重要,盆景作为高职园林类专业中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专业技能,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则出现了盆景技能的教学实践与行业技能脱节、不够系统的问题,甚至还有专业技能培养脱离盆景行业实际技能需求的情况,当然盆景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技能,目前也面临了传承推广与创新受限的难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胡世勋盆景大师工作室”于2017 年建立,这是我院积极推进校企深度合作,与三邑园艺公司共建的校内技能大师工作室。该工作室由川派盆景大师胡世勋领办,同时三邑园艺公司的盆景技艺能手和我院优秀专业教师也参与其中,开展教学与技艺推广。迄今为止,三届盆景班已组建起来,相关专业的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该项目中,以期实现川派盆景技艺的传承与盆景技艺的提升。

1 双创背景下“盆景大师工作室”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提升的迫切要求

盆景技艺本身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而大师工作室中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理应紧跟市场变化,顺应产业发展趋势,并在其传承实践的过程中赋予盆景技艺更多的生命力与创新性。因此,探索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双创能力的有效方式、方法便成为当务之急。

2 双创背景下“盆景大师工作室”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提升的意义

2.1 紧跟市场变化,有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通过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使学生的盆景实践能力的培养面向企业,与市场需求紧密接轨,有助于学生掌握最新的盆景技艺,了解盆景园艺行业的新动向,熟悉盆景园艺公司运营机制,有效培养与提升其就业与创业实践能力。

2.2 校企行合作,有助于盆景技艺传承与创新

以川派盆景技艺为核心,我院老师和学生在盆景技艺学习中,通过相关行业专家与企业充分接触与交流,最终实现传统川派盆景在现实意义上更好的传承、创新与推广。

3 双创背景下“盆景大师工作室”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提升的实践探索

3.1 依托大师工作室,探索实践“学徒制交互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探索实践,形成了校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即“学徒制交互式”传统技艺传承人才培养模式。学徒制是指以川派盆景传统技艺传承为主,宽进严出,在大师的指导下,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手把手教授学生技艺,以期达到该技艺能通过校企合作持久延续传承的目的。交互式是指学生在盆景技艺传承的学习过程中,根据植物客观生长规律,按照企业师父指导要求,定期在学校和企业之间交叉学习与实践。为夯实盆景班学员的理论基础,校内主要开设了大师讲座、选修课等理论学习,所有学员均要求参加《走进盆景》选修课程的学习,了解盆景概述、掌握盆景基础技艺;同时,为加深学生对川派盆景的认识与了解,所有学员均必须参加每学期1~2 次的大师讲座,由胡世勋大师主讲盆景专题,并现场演示。凡入选盆景班学员,均要求参加校内盆景园的植物养护管理工作,包括园内所有造型植物的造型维护,植物养护,植物生长管理,园区管理。在校内各大专业社团活动中,要求盆景班学员主动参与相关专业活动,以加强对川派盆景的展示和宣传。选择优秀学员参与教师团队的科研项目,如“川派小微盆景制作研究”等研究,以加强探索研究精神及创新性思维能力。另外,盆景技艺传承人才培养的具体模式则是以传统技艺学习为兴趣导向,对该项传统技艺传承感兴趣,并且学习体验后仍然愿意坚持和努力的同学,进行针对性培养。校外培训主要是完成统一安排的实践学习任务之余,可自愿参加三邑公司日常的盆景园养护工作,根据三邑园艺公司的实际生产需求,按照植物生长规律,配合公司生产计划,在胡世勋大师及园内其他盆景师傅的指导下,围绕盆景植物生长管理、造型造景等方面,进行实际生产操作学习。

该人才培养模式以项目式教学为载体、以学徒制教学为依托、以非遗技艺传承为着眼点,开展人才选拔和人才培养,建立川派盆景技艺代际传承机制,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3.2 校企深度合作,建立川派盆景造型示范基地

大师工作室的建立加深了我院与三邑园艺绿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的深度合作,双方通过整合三邑公司盆景园300 多亩的土地资源,共同建成了我省唯一的多功能川派盆景造型示范基地。基地包含“创新型川派盆景科普基地”“四川省花文化示范基地”“川派盆景艺术博物馆”和20 个学徒工位。同时,在校内建立了大师工作室和校内盆景园教学展示区,其中包含70 个工位,满足了盆景的教学、技艺传授、技术攻关、实践创新等工作需求。同时,这既为盆景技艺的观摩、学习和科研创新提供了固定实践场所,又为川派盆景的传承创新提供了平台。

3.3 总结梳理传统技艺,建立了川派盆景交流分享平台

在大师的指导下,着重对川派盆景传统十大身法的传统技艺资料进行了收集和整理保存,珍藏了一批珍贵的川派盆景传统技艺资料。大师工作室团队通过三年的建设,合力打造了“川派盆景交流分享平台”,平台内容包括:大师工作室简介、川派盆景技艺传承课程体系、盆景知识大百科、行业相关资讯等,对川派盆景的传承与普及推广以及行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4 实践教学中施行“国内首创盆景制作模型替代教学法”

在盆景制作的教学中,最难解决的就是树桩盆景的实践操作训练。因为植物造型不能一蹴而就,而实际教学的学时并不能满足盆景植物造型所需的多年时间的需求,从而无法在相应的教学学时内让学生体验一个完整的造型过程。

受川派盆景制作技艺陈氏第八代传承人徐华良大师制作川派盆景传统十大身法模型的启发,结合金属丝工艺品制作技法,发明了“川派盆景树体造型模型替代教学法”:用黑色园艺丝代替植物树体进行盆景造型设计制作,借鉴金属丝工艺品制作技法,结合川派盆景传统造型要点进行盆景模型制作。在金属丝造型完成后,再将其应用于植物实体造型。该方法解决了需要等待植物生长再造型的难题,能让学生一次性完成一个完整的盆景造型设计,既降低了经济成本,又降低了时间成本,充分提高了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

3.5 组建大师工作室团队,营造实践与创新的良好氛围

在“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胡世勋的带领下,通过“传、帮、带”等形式,培养我院青年教师与学生,组建“大师工作室”师生团队,参与特色课程的学习实践,积极参加四川省首届川派盆景及插花技能大赛,并有多名学生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为大师工作室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并在比赛的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的实践能力都得到充分的提高。

4 双创背景下“盆景大师工作室”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提升的实施成效

通过以上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提升的实践探索,大师工作室举得了显著的成效:指导学生42 人,培养教师3 人,参与国家级资源库建设1 项,开发特色课程2 门,编写特色教材2 本,申请国家专利2 项,建成校内盆景园1600m2、校外基地120 多亩,成都三邑川派盆景艺术博物馆1 个,四川省花文化示范基地1 个、成都市创新型川派盆景科普基地1 个;开通“川派盆景传承”微信公众号1 个,搭建川派盆景传承创新交流平台1 个,整理保存川派盆景技艺传承资料1 套,形成川派盆景技艺代际传承机制,实现了学生实践能力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效能的有效提升。

5 结语

盆景技艺与盆景产业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其本身对应用性和实践性的要求很高。大师工作室中盆景技艺的传承理应响应国家“双创”号召,针对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探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依托校企合作平台的牵引带动,建立以项目式教学为载体、以学徒制教学为依托、以非遗技艺传承为着眼点的育人模式,促进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提升,为其他门类的传统与创新技艺人才培养方式提供有效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