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亮

摘要:数字普惠金融是一项具有关键战略地位的工作,在助推乡村振兴方面蕴含着巨大的战略潜能。本研究以山西省长治市为具体案例,旨在透过深入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在乡村振兴中的当前状态和其实际效果,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挑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这一研究有助于深化我们对数字普惠金融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的角色的理解,为山西省长治市以及其他类似地区的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依据,推动更为坚实的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旨在推动农村地区的繁荣和可持续。数字普惠金融在乡村振兴这一进程中存在的推动力量已逐步得到重视:2023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指导意见》,强调要优化和谐乡村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金融服务,加大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金融资源投入;2023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要优化普惠金融重点领域产品服务,支持小微经营主体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国家战略有效实施。数字普惠金融不仅为乡村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还为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然而,实现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并非一帆风顺,存在众多挑战与问题亟待解决。有鉴于此,本文以山西省长治市为例,就其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问题与对策进行深入探讨。

一、山西省长治市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现状

(一)支持农户自主创业

在长治市壶关县,一些农户展现了强烈的内生致富动力,拥有创业潜质和专业技能。然而,唯一的障碍是资金短缺。经过深入调研和实地走访,壶关县当地的农村商业银行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壶关支行积极响应了这一需求,为符合条件的农户提供了创业贷款。壶关农村商业银行以“市场主体对接”为理念,截至2023年,已经为1464户种植户发放了总额达7668.7万元的涉农贷款。这一举措不仅帮助了旱地西红柿种植业的快速扩张,使种植面积从1万亩增加到超过5万亩,年产量达到37万多吨,还促进了种植基地数量从最初的十几个扩展到117个,种植户数量从几十户增加到580多户。这个成功的案例展示了数字普惠金融在乡村振兴中支持农户自主创业的关键作用,为当地创造了可持续的经济活动。

(二)就业带动贷款服务

创业常伴随着高风险和复杂性,这对绝大多数农户而言并非理想的财富创造途径。此外,创业贷款的门槛通常较高,限制了许多农户获得金融支持的机会。为了解决这一挑战,黎城县农村商业银行在长治市采取了一项针对性强的服务措施,即“就业带动贷款服务”。该服务模式背后的核心理念是,先向企业提供贷款支持,同时要求这些受贷款支持的企业雇佣农户。这一策略不仅为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还为农户提供了宝贵的就业机会,为他们提供了实现自力更生和增加收入的机会。这一创新性的举措不仅促进了乡村企业的发展,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实现了数字普惠金融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

(三)“金融+产业带动”助力乡村振兴

沁源县沁丰薯业有限公司的成立于2011年,公司以马铃薯产业为主要经营领域,凭借其大规模生产能力,涵盖了马铃薯的全产业链,包括种植和加工。不仅如此,沁源县沁丰薯业有限公司还有着更远大的愿景。在普惠金融的带动下,公司计划建设一个中型面粉加工企业,据估算,这一新项目将有能力加工3600吨的鲜马铃薯,从而创造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720万元以上。这不仅为公司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还为当地的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帮助提高了他们的收入水平。这一成功案例突出了“金融+产业带动”的模式,通过金融支持和产业发展相结合,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增长和乡村振兴的落实。

(四)推动发展特色产业

武乡县数字金融机构采取了一种前瞻性的乡村振兴路径,将“绿色金融+红色文化”理念融入当地社区,为李峪村注入了约400万元的信贷资金,以支持魔术表演行业的专业化发展。当地居民得以提升他们的技艺,学习先进的魔术技术,丰富了他们的表演节目,吸引了更多观众的目光。村庄的每一处角落都似乎充满了神秘的魅力,而魔术表演的专业化也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这个行业,使其成为一个繁荣兴旺的产业。而这股繁荣也不仅仅局限于魔术表演领域,周边的旅游项目也开始崭露头角,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二、山西省长治市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服务配套不健全

长治市农村金融服务配套尚未健全。一方面,长治市缺乏完善的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导致金融机构难以准确评估农村借款人的信用风险,导致金融机构无法充分了解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另一方面,缺乏信用担保体系,通常情况借款人可以使用不动产、车辆等财产作为担保,从而降低了信用贷款的风险。然而,在农村地区,这种抵押物的可用性通常较低,因此借款人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担保,这限制了他们的融资渠道。此外,长治市金融服务网点缺乏,例如:在长治市的下秦村,居民主要从事农业和农村小企业经营。该村人口众多,农村经济潜力巨大。然而,距离下秦村最近的农村金融机构分支机构却位于该村以外,居民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成本前往最近的银行或信用社。由于金融机构服务网点不便,他们错失了获得贷款、储蓄和其他金融服务的机会,这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形成了阻碍。

(二)信贷产品与农村需求不匹配

长治市的农村经济呈现出与城市经济截然不同的特点,然而,一些普惠金融产品却仍然采用城市化的产品模式,无法满足农村居民的实际需求。这不仅使得资金流向不合理,也未能最大程度地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一些普惠金融产品偏向于消费贷款,而农村居民更迫切需要农业和农村企业方面的贷款支持。现有的普惠金融产品缺乏足够的定制性,无法灵活地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农村经济。举例来说,庄里村的居民主要从事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他们的经济活动包括水稻、小麦、果树的种植以及家禽养殖。由于季节性和气候因素的影响,庄里村的居民在不同季节会有不同的金融需求,例如在种植季节需要购买种子、肥料和农用机械,而在收获季节则需要资金用于收割和加工农产品。因此,亟需更加灵活和差异化的金融产品以更好地满足农村居民的多元化需求。

(三)金融机构的参与度、积极性有待提高

在长治市的许多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不够,导致众多农村居民难以享受到储蓄、贷款、支付等普惠金融服务,这限制了他们的经济活动和发展机会。同时,长治市部分农村金融机构缺乏足够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仅提供传统的储蓄和贷款产品,未能满足农村居民多元化的金融需求,如农业金融、小微企业贷款以及微小额储蓄等。金融产品创新的缺乏限制了这些金融机构在农村市场上的吸引力,也让农村居民错失了获取更多普惠金融的机会。此外,部分金融机构设定了严格的贷款审查程序。例如,双桥庄村的农村居民希望获得小额贷款来支持他们的农业活动和小微企业。由于贷款审查程序过于严格,出现了以下问题:要求借款人提供大量文件和担保来证明他们的信用价值,贷款审批时间较长,导致借款人在紧急情况下难以及时获得资金支持。这些问题阻碍了数字普惠金融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需要金融机构更积极地创新和改进来解决这些问题,以确保农村居民能够更便捷地获得金融服务。

(四)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不完善

长治市农村金融机构的数量庞大,监管范围广泛,但监管体系通常相对薄弱,这为一些不当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例如高利贷和虚假宣传,这些不当的金融行为损害了农村居民的合法权益。同时,长治市农村金融领域普遍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这使得金融机构难以准确评估借款人的信用风险,可能导致坏账率上升。而且,一些农村金融机构可能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难以应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这可能使得这些机构陷入资不抵债的境地,危及金融体系的稳定性。此外,在农村金融市场,一些机构可能为了争取市场份额而采取过度竞争的方式,降低贷款利率或提供不合理的金融产品。这种过度竞争可能导致市场出现价格竞争,最终损害了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也可能降低他们为农村居民提供有效金融服务的能力。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监管、促进信息透明度,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以确保数字普惠金融在农村振兴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山西省长治市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一)提升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服务

在山西省长治市,可以积极鼓励设立更多农村信用合作社,并督促这些合作社拓展服务区域,包括偏远地区,以确保更多的农村居民能够便捷地访问金融服务。政府可提供支持,以帮助金融机构扩展农村网点,包括建立更多的农村银行分支机构和自助银行服务点,这将显着提高农村居民的金融服务可及性,减少他们不得不前往城市寻找金融服务的需。同时,促进农村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和互联互通,以确保农村居民可以在不同地点访问他们的金融账户、进行取款、存款等服务。积极推广手机银行和移动支付,鼓励农村居民使用这些工具,以便更加便捷地进行支付、转账和理财操作,从而有助于减少现金流通,提高金融服务效率。此外,金融机构还可以开展灵活的小额信贷项目,以支持农村居民的农业和农村创业活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减轻农村地区居民的经济压力。

(二)丰富和扩展数字普惠金融产品

农村金融机构应积极推出多元化的金融产品,以满足不同农户的需求。例如,可提供根据季节变化的农村信贷产品,包括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以满足不同农户的生产经营需求。同时,农村金融机构可以开发农村储蓄、保险、支付等金融产品,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金融需求。通过充分利用金融科技,如移动支付、区块链、大数据分析等,可以扩展数字普惠金融产品的覆盖范围,金融科技还有助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使农村金融产品更具吸引力。除了丰富的金融产品,相关机构和部门应该提供农村金融教育和培训,以提高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可以通过举办金融知识培训课程、推广金融素养教育活动以及提供个性化的咨询服务来实现,有助于帮助农村居民更好地理解和使用金融产品,提高他们的金融决策能力,从而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金融需求。数字普惠金融产品的多元化将推动乡村振兴计划的实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建立数字普惠金融激励措施

一是建立激励体系,促进金融机构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设立奖励机制,以激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提供金融服务的积极性和规模。这些奖励可包括提供奖金、税收激励、低息贷款等激励措施,以鼓励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增加农村信贷投放,开发普惠金融产品等。这将有助于扩展农村金融服务的范围,满足农村居民的金融需求。二是提供培训和职业发展机会。为了吸引和留住农村金融领域的从业人员,可以提供培训和职业发展机会,通过资助培训计划、设立奖学金、提供职业晋升机会等方式实现。培训内容可以涵盖金融产品知识、普惠金融最佳实践、客户服务技能等,以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质量。激励农村居民参与金融活动。应设立奖励和激励体系,以鼓励农村居民积极参与普惠金融活动。这包括提供小额奖金、折扣、积分兑换等奖励机制,以增强农村居民的金融参与动力。这些措施将有助于促进数字普惠金融的普及,提高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从而促进乡村振兴的推进。

(四)营造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

一是积极建立完善的农村信用信息系统,用于收集和管理个人以及农村企业的信用信息,包括信用报告、信用评分和还款记录等。通过建立这一系统,农村金融机构可以更好地评估借款人的信用风险,从而提供更合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同时增强农村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二是采取激励措施,以奖励守信行为。包括为按时还款的借款人提供更低的贷款利率、额外的信用额度或其他金融奖励。通过这些激励措施,可以推动农村居民更加谨慎地管理他们的金融事务,以便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金融需求。三是实施广泛的信用教育和培训计划,以增强农村居民的信用意识和信用素养。可以通过举办信用教育课程、提供信用咨询服务、推广金融素养活动等方式来实现,有助于培养农村居民更好地理解信用的重要性,学习如何建立和维护自己的信用记录,以及如何有效地使用金融产品和服务。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有助于建设更强大的农村金融体系,为长治市乡村振兴计划提供更强大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段成龙,马赛.数字普惠金融对有效收敛城乡收入鸿沟的作用研究——来自中国西部地区十二省市的证据[J].中国商论,2023(20):29-33.

[2]李响.我国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及优化对策研究[J].商展经济,2023(19):85-88.

[3]许广永,周颖秋,蒋恒鹏.数字普惠金融为农村居民带来“数字红利”了吗?——基于长三角县域的实证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37(5):21-33.

[4]牟倩莹,易艳阳.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逻辑与路径[J].新疆农垦经济,2023(10):24-34.

(作者单位:青海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李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