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从输出假设和互动假设出发,通过课堂观察、语料转写与问卷调查等研究方式研究、分析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典型交际模式IRF会话结构,促使教师灵活掌握课堂上的交际模式,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的语言使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关键词:IRF会话结构;互动;交际模式

1 概述

多年来,IRF三话步会话结构始终是课堂语篇话语分析者和语言教师关注和研究的热点话题。但是,针对大学英语课堂语篇结构的研究并不多,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究。

本研究采取的研究手段为自然观察法(Allwright & Bailey,1991,是指研究者在没有任何干预的情况下,对自然发生与发展中的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和调查问卷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作者选取了吉林某大学公共外语系的性别、年龄、职称各异的四位英语教师以及他们所教授的四个班级为研究对象,观察并通过录音方式记录了共20学时的大学英语读写课,其后运用专业转写软件将课堂上录制的音频文件转写为文本材料。在此基础上,结合对四位研究对象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得出以下结果:

①IRF三话步会话结构是师生交流的主要模式。其中,既有“伯明翰模式”提及的典型的IRF三话步会话结构,也有IRF零反馈三话步回合会话结构和IRF多回应话步回合会话结构。

IRF“零反馈三话步回合”会话结构指的是小于三个话步的会话结构,即话轮中只有教师引发问题和学生应答两个话步,教师没有作出反馈。这种会话结构占师生交互回合总数的10%。

②在教师提问环节,研究对象教师提出的展示性问题占总数的65%,参考性问题占35%。其中,教师在讲解词汇、语法和翻译句子时提出的问题多为展示性问题;而在引导大家参与到话题的讨论时,教师则常提出参考性问题。

③在教师反馈环节,正反馈(74%)远远多于负反馈(26%)。在正反馈中,教师使用简单肯定的频率高达70%,肯定后继续发问只有30%。在负反馈中,引导学生自我改正(48%)是最常见的反馈类型。

④在调查问卷中,教师普遍对自己是否给出反馈有自觉意识,但教师认为小于IRF三话步回合的主要成因是教师由于担心无法完成课程进度而有意识地缩短互动时间。而采用典型的IRF三话步会话结构的主要原因是出于潜意识和认为学生需要教师反馈。

2 讨论

分析上述研究数据,可以得出IRF三话步会话结构与教师提问和教师反馈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

①调查中的教师引发提问包括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两类。教师提出展示性问题属于“明知故问”,其目的在于考查学生对教师问题所涉及方面的掌握或理解程度。因此,这类问题所引发的话步主要为典型的IRF三话步会话结构,偶有“零反馈三话步回合”会话结构。

教师提出参考性问题主要是在课文导入阶段引发学生讨论。相比之下,参考性问题更能够激发师生间的多话轮交流,促进学生口语输出。因此,参考性问题所引发的话步以IRF“回应话步回合”会话结构为主,即教师对同一个学生的回应做出多次反馈以激发更多的话轮。但有时候也会出现典型的IRF三话步会话结构和IRF零反馈三话步会话结构,其中后者主要出现在教师提出参考性问题时,随机选取班中多位学生依次回答问题,其中与部分学生的话轮属于零反馈三话步会话结构。

②教师反馈的数据显示,正反馈明显多于负反馈。从反馈的功能上来说,正反馈更有利于建立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增加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师生互动。其中,肯定后继续发问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而负反馈则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改正,促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促进正确的语言输出。

教师在本应给出反馈的时候而没有作出反馈,这时候形成的IRF零反馈三话步会话结构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教师有意识加快课程进度,因此缩短会话时长而没有作出反馈;二是受到自身语言或教学水平的限制而没有作出反馈。

3 总结

研究表明,IRF三话步会话结构是师生互动交流的主导模式,对学生英语学习起着重要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IRF会话结构的重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灵活控制二语课堂上的交际模式:①应通过培训、研讨等方式增强教师对教师提问和教师反馈作用的认识。②教师备课时应重视对教师提问的设计,积极利用提问策略优化教师提问。③教师应重视教师反馈,并通过提高自身素质来提高教师反馈质量。④教师应提高自身对课堂的组织能力,精心策划每一节课,避免由于课堂组织不当而随意省略不该省略的教师反馈。⑤教师反馈应根据提问目的的不同,给出恰当的正反馈或者负反馈,以活跃气氛、促进互动、激发学生正确的语言输出。

参考文献:

[1]Brock, C. The effects of referential questions on ESL classroom discourse [J].TESOL Quarterly, 1986 (20):47-59.

[2]Cullen, R. Supportive teacher talk: Importance of the F-move [J]. ELT Journal,2002(2): 117-127.

[3]范文芳,马靖香.中国英语课堂上的IRF会话结构与交际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外语,2011(1):65-71.

[4]亢晓梅.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理论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1(04).

基金项目:

本论文为吉林化工学院科研项目《从二语习得角度研究大学英语课堂中典型交际模式IRF会话结构》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吉化院合字2014第080号。

作者简介:

李冰,女,1981年1月生人,吉林省吉林市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话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