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朝阳

摘 要:祖先崇拜作为一种守护力量,像大树一样隐蔽着子孙后代。城镇化在推进过程中也对农村的祖先崇拜产生影响。本文以A村为例梳理了其传统的祖先崇拜仪式,继而论述了城镇化对该村祖先崇拜产生的影响并论述了原因,提出了笔者对农村祖先崇拜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城镇化;农村;祖先崇拜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4-95-2

0 引言

在我国祖先崇拜历史悠久,祭祀对象各有差异,常见的有远古祖先( 如女娲、伏羲、神农、黄帝、炎帝等) 、氏族祖先、部落祖先、民族祖先和家族祖先等。本文中的祖先专指家族祖先,祖先崇拜也即指以相信已故的成员给某个集团的现有成员的生活带来影响这一信仰为基础的民俗信仰体系。通常,进行崇拜的现有成员和被崇拜的已故成员之间的关系,被认为是“子孙”和“祖先”的关系。某个群体活着的成员认为自己以及所属集团的延续和繁荣有赖于祖先。人们认为,承认这种事实并不懈地感谢和祈祷,是为确保继续获得祖先保佑,过更幸福的生活或为免遭不幸所不可缺少的。而子孙为了和祖先沟通交流,为得到祖先的佑护经常需要向祖先供献祭品、举行相应仪式并诵唱祷词,这种带有仪式性的行为,人类学上叫作祭祖仪式。[1]

在当代农村,尤其是聚族而居的农村汉族地区,祖先崇拜仍然广泛存在,作为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民间宗教,在其延续、传承的漫长过程中不断地内化入村民的“生存心态”又通过村民的行为实践不断地外化,强化其结构性存在,祖先崇拜已经深深地嵌入村民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性,贯穿在村民的日常生活行为实践,充斥着农村社区的各个角落。[2]近些年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以及新农村建设的进行,农村正经历着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虽然农村现代化程度不断加深,但与农村社会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广泛而种类众多的传统依然存在,如何扬弃这些传统是农村建设尤其是文化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问题。而有些传统因其历时弥久、影响深远依然广泛存在并不断发展变化。祖先崇拜就是一例。本文以笔者土生土长的山东省东南部A村为例,结合笔者的经历及近年观察对该村城镇化影响下的祖先崇拜做一些分析。

1 A村原有的祖先崇拜仪式

1.1 请家堂(也就是请祖仪式)是过年时最隆重的仪式

每年年三十下午开始准备请家堂的贡品,早已蒸好的新面馒头是必不可少的,而用于祭祀的“碗头”必须要现做。所谓碗头是指祭祀用的菜品,由于置于白菜叶垫底的碗上面,只有一层所以叫碗头。碗头一般有四种且都是熟食:整鸡、煎蛋裹身的鲤鱼、猪肉丸和火腿。在请家堂之前将分装这四类东西的碗摆在客厅的神龛或者桌子上,两两一排分两排,外面第三排摆特地挑的品相好的馒头,五个一组,分两组摆在两侧,中间空出来的地方摆放两双新筷子;最外面一排正中放置香炉,香炉两侧各放烛台一只。至此请家堂的祭品准备完毕,专等午夜12:00的时候开始烧纸、放鞭炮请家堂,指引祖先回家享受美食并与家人团聚。午夜十二点开始请家堂的时候便是过年高潮的开端,12:00一到全村鞭炮轰鸣,此起彼消光亮满天,一派热闹景象。屋子里,烧完纸放完鞭炮家堂回家后,家人便围坐一团开始吃年夜饭,享受美食、阖家团聚。请家堂、吃年夜饭也是A村全村人最看重的部分,可以说如果这两项任何一项不圆满人们心中都会留有遗憾。而相比请家堂送家堂就不那幺隆重,正月初二早上家堂吃过上贡的饺子,子孙烧纸祷词结束后家堂便回去了。人们吃过饭之后同姓家族的男人便相约去上坟。即到坟头上重新祭拜刚回去的家堂,给他们烧纸送钱,再给他们送酒水跟美食。

1.2 送亮和拦门棍

送亮即是除夕这天, 要把家里所有的灯都开一整夜,包括房间里的,院子里的,厕所里的,猪栏牛棚里的等,以保证家里到处都是明亮的,因为祖先在这一天要回来与子孙们团圆,如果没有灯的话,祖先会因找不到回家的路而成为野魂;拦门棍则是为防野鬼的,《林州民间的春节》载:三十晚上,人们习惯在大门里门槛跟放一根桃木棍,没有桃木的用其他棍,以防“野鬼”进家。《沂蒙人的一年四季传统节日习俗》记:除夕傍晚,接灶后,门口放拦门棍,以防邪魔鬼祟强入院内。

1.3 立碑

先辈去世几年后,子孙们就要开始张罗给先辈立碑了,只要经济勉强过得去,都会给祖先们立碑,除非其后辈已没什幺人了,而立不立碑以及碑的样式价格都是子孙可以炫耀的,碑便成为子孙财富的象征符号。立碑首先选好打碑用的石材,然后择吉日请石匠师傅(当然不是一般的石匠,是专门打这种石碑的)打碑。碑打好后, 则另择吉日立碑(一般是清明节前后)。立碑很隆重且程序繁复,所以现在有些人家在丧葬的时候就把碑立起来。

2 城镇化对A村祖先崇拜的影响

2.1 观念弱化、仪式减少

在城镇化影响下,近些年A村的祖先崇拜普遍呈现出祖先崇拜观念弱化、仪式减少的趋势。大多“80后”要幺在外求学、要幺外出打工,很少像“70后”之前的几代人那样一生几乎都在A村。受现代化观念的影响,他们的祖先崇拜观念弱化,有些基本不信,只是习惯性地履行祭拜仪式。即便仪式也不像以前那样完整、严肃,城镇化之前祖先崇拜各种仪式比较繁杂,年节及重要日子都会祭拜祖先,家里有要事也会向祖先问卜,而且祭祀中男尊女卑的观念非常严格,女人完全被排除在祭祀系统之外。现今对祖先的祭拜仅集中在了年节,而且仪式大量简化,女人也可参加一部分祭祀仪式,这与女性社会地位的上升是有很大关系的。

2.2 宗族团结减弱

祖先崇拜作为联结宗族的血缘纽带,一直是宗族团结的重要根基。宗族团结不管是对个人还是对家庭都意义重大。个人及家庭有困难最先求助的便是自己的宗亲,宗族成员互帮互助是天经地义的,尤其在盖房、婚丧等重大仪式上表现的格外突出。城镇化影响下这种宗族团结逐渐减弱,一方面,祭祀主要限于家祭、墓祭,宗族规模的祭祀寥寥无几,另一方面随着现代契约、理性观念的盛行,尽管在重大事情上宗亲仍会帮忙但只要花钱雇人能解决的事情村民都倾向于选择花钱,这种权钱两清交易方式避免欠宗亲人情,对于A村人来说人情债总是难偿还的,宗族成员间互动的减少直接导致宗族团结的削弱。

2.3 人们从宗族中获得的归属感减少

拉德克利夫·布朗从宗教功能角度探讨祖先膜拜及其社会结构,认为祖先崇拜是单系集团(出自一个祖先的人们组成的亲属集团)特有的宗教现象,人们通过祖先而获得依赖社会的归属感同时也被社会所控制。[3]城镇化之前,A村人普遍信奉“头上三尺有神明”“祖上阴德庇佑”,但随着祖先崇拜观念减弱、宗族纽带作用削减,村民很难再从宗族中获得归属感,这就导致村民所受到的社会控制减弱。违法犯罪尤其是偷盗等行为增多。

3 祖先崇拜式微的原因剖析

城镇化影响下,对物质财富的追求占据首位。城镇化进程中,A村人看到了自己与城镇的差距,想尽各种办法发财致富,如何提高农业产量、农闲时间挣更多的钱来满足自己及家庭的生活需求成为村民关注的重点。不能带来经济效益的祖先崇拜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生活水平提高后村民较多关注自己现世的生活,以及个人及家庭的享乐,较少关注别人的生活,也较少关注生前及死后的生活。

4 结语

祖先崇拜曾在A村人的生产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对A村村民产生深刻影响。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尤其是城镇化进程的推进,现今A村的祖先崇拜渐趋式微。不过笔者认为随着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以及为解决村民物质满足带来的心理空虚问题,祖先崇拜会在给予村民情感寄托、心灵慰藉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色音.祖先崇拜的宗教人类学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2,41(3):29.

[2] 朱雄君,乔亨瑞.农村地区汉族祖先崇拜变迁的社会学解读[J]求索,2007(5):108.

[3] 谢东莉.人类学视角下的祖先崇拜研究述评[J].学术探讨,2014(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