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俊杰 山西大同大学 山西大同 037000

智能电网发展机理研究

邓俊杰 山西大同大学 山西大同 037000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对于智能电网的社会化关注度越来越高,只有进行相应的优化研究和处理,才能促进整体智能电网实现更好的结构耦合。相关研究单位要针对具体的问题,对智能电网的外部驱动力进行优化的改革。本文对智能电网发展的基本内涵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从基础发展机理的角度对智能电网发展结构进行了集中的阐释,旨在更好的助力相关单位进行智能电网的优化研究。

智能电网;发展;机理;研究

在智能电网的发展过程中,智能电网不仅覆盖很多的技术环节,同时也包括许多相关的专业性电力工程。国内外对于智能电网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了,对相关的电网发展规划、整体技术的发展路径以及设备的路线图等都进行了集中的标注和研发。智能电网已经逐渐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就需要相关人员强化对于智能电网发展机理的认知,建立智能电网的综合发展结构。

1 智能电网发展机理分析

1.1基础电力系统的组成模式

对于基础电力系统来说,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发电输电系统、变电配电系统、基础电力市场以及整体参与主体和调度结构,真正实现能源向电能的有机转化,并将基础电能输送到相应的系统中。在电力系统运输电能的过程中,基础信息和通信控制能形成有效的状态感知和数据传送,促进整体数据信息有效的按照方向和时序产生必要联动。当电力发展逐渐强化,就要对基本的电力系统运行方式进行集中的改良。在基础电力系统构建模式相同的情况下,要通过基础电力流和整体的联系作用保证组织形式的建立,形成电力系统的有效运转和变化,根据基础应用需求和条件,建立有效的能源分配和市场组织。另外,电力系统本身具有动态特性,相关管理人员要根据相应的变化进行实际模型的改变。

1.2基础智能电网的外部驱动结构

我国智能电网外部驱动结构主要包括四方面,第一,主要向经济社会提供有效的高质电能,并配套提供相应的服务项目,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化发展。第二,要降低社会对于基础化石能源的过分依赖,提升能源中可再生能源的优化保护。第三,要集中减轻电力系统对环境的破坏性污染,主要的功效就是优化温室气体的排放数值,并且提升基础电能在终端能源中的利用。第四,运用基础的外部驱动对电力系统的成本进行优化控制,节省相关能源。

对于电力系统的发展来说,基础智能电网的外部驱动是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社会的主要需求也是由外部驱动结构主要提供的。并且,在基础电力系统结构和模式相同的情况下,整体的运转形式非常多样,需要相关管理人员进行集中的优化,外部基础需求对于电力系统的良性运转来说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不同的国家对于基础外部驱动系统的需求也有差异,例如,可靠供电和优质供电、新能源、成本限制、以及开放接口等。另外,由于不同环境的影响,基础的经济和政治因素都会成为基础的外部驱动因素。

1.3整体智能电网的发展机理

在智能电网发展过程中,电力系统发展的基础矛盾就在于基础技术和经济的矛盾,而随着环保行为的不断发展,对于环境和能源的约束条件,越来越集中在基础的电力系统运行中。整体的发展机理在于外部驱动产生基本的愿景,在愿景的推动和助力下,企业进行必要的经济投入和政策扶持,针对相应的愿景进行集中计划的制定,并按照计划进行技术和设备的相关配置,形成管理结构和标准的优化。另外,由于基础用电变电和变电配电等软性因素会影响电力系统的基础模式,相关设计人员要对电力系统进行优化管理和集中运作。

2 智能电网发展剖析

2.1愿景与特征分析

智能电网的产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社会必然性,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发展偶然性。若是没有智能电网的运作,相应的电力系统也会正常运行,但是优化相应智能电网的结构和模式,能助力相应电力系统的跨越式发展。愿景指的是智能电网在实际运作中想要实现的发展结构和运转方式,满足客观环境对于电力系统运转模式的需求。另外,只有实现电力系统在基础模式上的优化升级,才能有效促进外部驱动对于发展愿景的助力作用,真正实现电力系统的全面发展,实现理想的运行状况。除此之外,要集中发展电力系统的市场竞争力,更好的符合计划经济和市场的要求。

2.2发展规划分析

在整体的智能电网发展过程中,前文提到的市场愿景是对外部驱动的体现,能优化电力系统的结构和模式,而基础的发展规划是保证愿景得以实现的可行性措施。相关的发展规划包括基本的经济投入,以及整体技术和设备的预设,并对基础人力组织进行良性的关注和整合,才能利用相应的发展规划促进发展愿景的实现。另外,在基础的电力系统中要实现整体系统的经济高效,就要对基础的配电调度以及输电变电情况进行集中的步骤处理,对基础的经济投入和项目建立形成标准化和规范化操作。

2.3技术与设备分析

对于基础的智能电网建设来说,基础的关键技术和设备是整体项目规划和项目发展愿景的物质保证,只有相应的项目运作合理,才能实现整体项目的正向转变,促进整体系统结构的优化。针对变化的电力系统,相应的技术人员要集中技术和应用手段,对相关问题进行集中的权衡,以促进整体智能电网结构的优化发展。另外,相关设计运行人员要强化基础评价结构和体制,对相关综合指标进行集中的评定,形成有效的风险控制和管理,并对基础经济运算进行精细化的运算,实现总体综合评价的生成。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想实现智能电网的全面建设和升级,就要提升对于智能电网发展机理的认知,对相关理论进行精细化的研究,真正助力智能电网的愿景得到有效的实现,相应的规划和技术得到优化的升级。

[1] 帅智康,肖凡,涂春鸣等.宽频域谐波谐振劣化机理及其抑制措施[J].电工技术学报,2013,28(12):16-23.

[2] 宋琪,文福拴,王维洲等.智能电网社会效益测评的压力-状态-响应模型[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14(02):23-32.

[3] 周黎莎.智能电网低碳效益关键指标选取与评价模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3.

[4] 王育学.适应智能电网韧性电源需求的大型发电机保护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

[5] 沈风.智能电网环境下负荷弹性及其影响机理的研究[D].江苏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