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风琴

【摘  要】泉州市民营经济发达,其中,中小微企业占比高达90%,有效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推动了科技创新。但泉州市中小企业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实现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论文首先阐述泉州市中小企业发展现状,指出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最后对中小企业基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高质量发展路径进行研究,提出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提升企业技术实力、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等对策。

【关键词】创新驱动;泉州市;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3)03-0043-03

1 引言

自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创新”“创新驱动”等逐渐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同时,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因此,在创新战略驱动下取得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企业的一项重要任务。

2 泉州市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促进城乡繁荣、保障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民营经济是泉州的一大特色,目前已形成纺织服装、鞋业、石油化工、机械装备、建材家居、健康食品、工艺制品、纸业印刷、电子信息等九大千亿产业集群。而民营企业中又以中小企业为主,中小微企业和中小商户占比高达90%,不仅贡献了大量的税收,而且解决了泉州当地85%的就业。

2.1 不断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培育和引导,且效果显着

一直以来,政府非常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全力以赴帮助市场主体稳定生产。2022年,泉州市工商登记民营企业42.31万家,占全市企业的96.75%。2020年,泉州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81.5%,缴纳税收占全市税收收入的75.8%。近年来,国家通过重点开展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的专项行动,力图打造发展样本,带动中小企业整体质量的提升。截至目前,泉州市有国家重点“小巨人”企业1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6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37家,数量排名均居全省前列[1]。

2.2 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取得一定成效

近年来,泉州市的地区生产总值逐年增加,并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每年对科技的财政投入不断增加,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快速助推作用。泉州市按照“一个重点产业、打造一个支撑平台”的要求,主动对接引进高水平科研平台,先后引进“大院大所”和一批新型研发机构[2],涵盖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通过政府的引导,企业也在逐步创建良好的知识产权环境,极大地提升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2021年,泉州市新增专利授权数量在全省设区市中排名第一。2022年,福建首单专利开放许可交易落地泉州。对于民营经济发达、中小企业众多、制造业发展迅猛的泉州而言,专利开放许可制度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可以帮助研发力量相对不足的中小企业,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获取专利技术,解决市场主体专利技术信息存在的“渠道闭塞、供应不足、获取困难”问题。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月,泉州市共有创新型中小企业467家,占全省近三分之一,总数位居全省第一。

2.3 对外经济往来蓬勃发展

随着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泉州市的出口规模不断扩大[3]。如表1所示,2022年,泉州市全年进出口总额2 711.9亿元,比上年增长3.65%,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2 700亿元大关,进出口顺差1 277.3亿元。2021年,泉州市民营企业出口额1 734.4亿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85%以上,民营企业已不断发展成为泉州出口的主力军。

2.4 实施“金融活水”工程,激发企业活力

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市场的有力支持。近年来,泉州市通过加大信贷投入,不断引导“金融活水”注入民营企业,促进民营企业健康稳定发展。近期,在泉州市审计部门的推动下,泉州近4 000家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获得租金、融资担保费减免,减免金额逾1.5亿元。通过调研发现,中小企业仍存在融资难等问题,导致资金匮乏,制约中小企业的创业热情和持续发展,主要体现在:贷款审批流程长,贷款时效性差;贷款利率偏高;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难度较大;银行存在抽贷、压贷等现象。

2.5 营商环境得以优化

2014年1月,泉州率先在全省试点实施商事制度改革,从“三证合一”“五证合一”深化到“多证整合”,率先探索以“一址多照”和“住所托管”为核心的“集群注册”登记模式,将原来的“串联式”审批改进为“并联式”审批,企业注册日趋便利,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单位数量呈爆发式增长,市场经济蓬勃发展。2022年,泉州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进一步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过程,让企业切实感受到泉州市场环境、法治环境、政务环境等的提升,让民营企业创新更有底气,企业人才更加踊跃地投入转型升级、创新创业的大潮中。

3 泉州市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1 中小企业的经营模式相对滞后,高端技术人才缺乏

泉州市中小企业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生产经营方式大多属于粗放型,管理比较简单,导致中小企业成长缓慢。部分中小企业采用家族企业管理模式,虽然提供了财务支持和人力资本,但家族内部人员关系错综复杂,中高层管理者文化层次偏低。部分中小企业的技术落后,缺少内部创新机制,主要利润来源为“贴牌”生产,致使产品差异化程度低、议价能力差。一旦市场中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提升,企业的利润空间将越来越小。总体来说,大部分中小企业在管理、技术和生产方式上相对落后,抗风险能力差。究其原因,泉州市中小企业缺乏高端技术创新人才和团队,导致创新能力不足,阻碍中小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3.2 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研投入与成果产出不足

首先,政府的财政投入较少,虽然泉州市R&D投入逐年增加,相较于福州市、厦门市仍然较少(见图1)。其中,专利授权主要是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专利数量在全省优势仍较弱。据统计,泉州市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科学技术部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2》显示,在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排序中,厦门位列第14,福州第35,泉州第74。同时,相较于福州、厦门等地,泉州市缺乏研发实力强的“大院大所”,难以支撑相关产业发展。其次,大专院校的专利占比较小,其原因主要在于部分院校的研发没有紧跟市场需求,导致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再次,不少中小企业缺乏研发项目,加之有特色的研发平台不多,创新和孵化资源的整合能力不足。此外,由于科研创新领域需要投入的资金较多,研发周期长以及承担的风险大,这成为制约企业开展创新的因素。最后,泉州市科研人才不足,创新能力较弱。一方面,泉州中小企业大多属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科技人员数量少,知识和技术水平较低,科研创新能力较弱;另一方面,产学研融合度偏低,致使企业所需的尖端人才需要大批引进。在人才引进上,由于薪酬水平低以及发展平台和城市吸引力不足,导致供给长期存在短板。

3.3 企业出口贸易竞争力不强

在国际贸易市场上,泉州市大部分中小型外贸企业的产品结构单一,以鞋服和玩具为主,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应对国际市场风险时防范与化解能力较弱,特别是汇率波动和政策调整,使得中小企业往往处于不利、被动的位置。同时,东南亚一些新兴经济体的逐渐崛起,造成生产订单一定程度的外移,加之用工成本、原材料成本上升以及国际市场的不景气,泉州市中小型外贸企业的竞争优势逐渐减弱。虽然地方政府针对国际市场行情,适时调整出口政策,连续提高出口退税率,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小生产企业的出口信心,但因政策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在开拓国际新兴市场方面并未真正发挥很大作用。因此,在国际同业竞争中,中小型外贸企业面临安全、环保、产品质量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市场地位被动[4]。

3.4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中小企业的发展普遍面临融资难的制约,泉州市中小企业也不例外。首先,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管理粗放、财务制度不规范或不健全、产品附加值低等[5],增加了银行对企业财务数据的审查难度以及经营风险,使得银行难以对企业信贷提供大力支持;其次,由于金融信贷成本和投资风险较高,中小企业的抵押物较少或不足,使得信贷人员的积极性受挫;最后,融资的配套设施不完善,致使一些政策性融资机构未能充分发挥担保机构的功能。

4 泉州市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4.1 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完善科技创新机制

中小企业切实取得高质量发展并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人才。因此,要重视人才的作用,不断吸收高尖端技术人才,加大科技人才培养力度以组建专业的技术研发团队。同时,应加强对企业现有员工的培训,提升员工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6],为企业进行创新提供持续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企业要继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整合资源平台,创新服务体系,扶持企业转型升级,推动传统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此外,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推动企业与技术精准对接,切实为企业转型升级和产品创新提供更好的帮助。在此基础上,加大中小企业自主研发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自身竞争力。

4.2 提升企业技术实力,增强出口竞争力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和动力。中小型外贸企业要在外贸发展上不断创新,并利用品牌效应和技术创新等方式促使产品结构优化,提高产品的议价能力。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泉州市中小企业要依托“一带一路”倡议的布局,继续开拓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业务,提升企业出口竞争力。鉴于国际市场的复杂性,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通过建立规范和完善的管理制度,改善管理体制,着手引进复合型商贸人才,积极发挥人才效能,进而提高企业跨国经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4.3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提升中小企业融资能力

首先,政府应通过互联网技术整合职能部门的数据,形成数据库。在数据平台的基础上,构建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并通过风险预警机制,对可能影响企业还款行为的不良现象,及时发出预警,帮助金融机构监测风险。通过征信系统的建设,逐步形成有效保护融资交易双方信息的服务平台,不断改善融资环境。其次,金融机构要运用新技术手段,全面整合大数据,将中小企业的经济发展与金融机构的指标体系挂钩,准确地对企业进行信用评价,并降低商业银行针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资金成本。同时,利用数据平台进行实时监测,分析贷款的风险并对客户的贷款用途进行监管,对影响贷款回收的不利情况进行及时识别,以使贷款不良率降低。同时,加大银行贷款支持力度,进一步降低贷款门槛,及时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例如,推出针对中小企业的中长期贷款品种,满足中小企业扩大再生产需求。最后,中小企业要积极搭建和使用信息化平台,提高企业软硬信息的质量。在融资过程中,谨慎选择贷款平台,有效选择政府和金融机构建立的金融服务平台。对于综合效益高、核心竞争力强的中小企业,要争取改制上市,扩大投资规模。

4.4 引导中小企业提升数字化水平,走转型升级之路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已经成为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并列的五大生产要素之一,能够助力企业发展并赢得未来。中小企业应抓住机遇,主动进行数字化转型,加强对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推进集约化经营管理。首先,制定清晰可行的数字化战略,明确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方向;其次,运用数字化工具变革工作方式,推进企业管理中生产管理、财务管理等各子系统的集中整合,提高协调能力和工作效率。

4.5 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小企业应按照《公司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公司的治理结构、产权制度和管理制度等。同时,开展对标管理,通过与世界一流企业或者行业头部公司进行对比分析,学习外部标杆企业的优秀实践,发现差距、分析原因,制定出符合当前发展阶段的管理提升举措。此外,应加强风险管控,有效防范和管控经济活动的风险。

5 结语

中小企业是创造经济活力的源泉,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泉州市中小企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当前,面临经济转型的关键时刻,泉州市中小企业唯有坚持高质量发展、鼓励自主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方能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敏霞.泉州今年新增73家“专精特新”企业[N].福建日报,2022-12-08(06).

【2】章火中.地级市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绩效提升研究——以泉州市为例[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21,41(5):34-39.

【3】张清霞.泉州民营外贸企业的出口现状与问题分析[J].企业科技与发展,2021(1):21-23.

【4】陆岷峰.“专精特新”群体生态分析: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J].武汉商学院学报,2022,36(4):65-72.

【5】许雅妮.利用大数据提升泉州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研究[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4(1):20-24.

【6】任力,马欣.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5(2):6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