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山西省晋中市榆次老城的历史发展和旅游开发经营管理现状入手,详细解析了现阶段老城在经营管理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调整发展策略,不断创新思路,在切实保护好老城文化的前提下,寻找新思路,注入新活力,从而走出一条旅游特色发展的健康道路。实施专业化的管理模式是榆次老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关键词:老城旅游 经营管理 特色 可持续发展

一、老城旅游的发展概况及意义

城市是历史的见证,也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作为城市的起源,古城积淀了厚重的地方文化,同时留下了众多宝贵的文化财富。山西是中国地面现存古建筑最多的文物大省之一,榆次老城作为中国北方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典范,它向人们集中展示了中国历史进程中北方社会、经济、文化和宗教的发展状况。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也掀起了古城旅游开发保护的研究热,取得一定成果,但随之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开始引人关注。关于榆次老城特色旅游经营管理方面的研究较少,且对其可持续性发展的研究不够深入。本文通过对其旅游经营开发过程出现问题的探讨,指出了制约老城旅游深入发展的几点问题。从学术研究方面看,揭示老城旅游市场的特征对于科学认识老城旅游市场规律,指导老城旅游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榆次老城的旅游资源及特色

榆次老城,地处三晋腹地,素有交通要冲之称,历史可追溯到旧石器文化时代,曾有魏榆、涂水、中都之称。“榆次”的叫法始于战国,沿用最长。现存的老城是隋开皇二年即公元582年在汉城旧址上修建起来的,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这座“周五里、高三丈、基广四丈、上广两丈、池阔与高等、深半之”的老城一直较好地保存到上世纪四十年代。

2003年,当地政府开始,在榆次老城的现址上成功修复了占地一百万平米的榆次老城。其位于市区中南部,东至俞家街,西至西门瓮城,南至清虚阁,北至小井巷,建筑面积四十万平米,大量的古街道、古宅得以保护。书院、县衙、文庙、城隍庙等建筑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华。榆次老城南北大街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民族特色的商业街,是晋商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数百年来商贾云集、店铺林立、经贸繁荣。曾经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老商铺涉及票号、钱庄、茶庄、金店、烟店等十几种行业。南北大街商铺单户面积50—2500平米,大小不等,整体排列密集紧凑且布局独特。店面、作坊、住宅三位一体,保留古代商家“前店后坊”或“前铺后户”的经营格局和特色,最高建筑仅两层。多为砖木结构、金字招牌、朱阁重檐、古朴典雅,尽显晋商雄姿。特别是北大街的店铺字号,由于文化色彩甚浓并体现了当年晋商的特点,顾一直保留至今。

三、榆次老城旅游现状及经营管理问题

(一)老城旅游的发展现状

榆次老城享有“三晋旅游第一站”、“晋商文化起始点”、“华北最大影视城”、“中国民间艺术馆”等美誉,文化旅游价值极高。在开发初期,榆次老城旅游资源的丰富吸引了大量艺术和文化交流活动。

经整修扩建后的老城南北大街定位为餐饮娱乐、民间工艺一条街。开发初期,以其独有的明清风格建筑,较强的文物观赏价值,地处市区中心的位置优势以及旅游区与商业区相融合等多重卖点吸引了众多商家驻足。在此举办庙会、灯展、文化节等大型活动,借助外力打造榆次老城民俗文化品牌。2005年7月以来,老城主办或承办的重大民俗活动包括山西晋商国际旅游文化交流节、“老北京”迎春文化庙会、晋中市首届大型精品灯展、大型剪纸艺术展、消夏灯会、中国·晋中晋商国际旅游文化交流节、央视电影频道“爱电影·晋中行”大型晚会等,一系列活动提升了老城的“人气指数”。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榆次老城坐拥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经营状况却是自2003年9月完成一期修复工程并正式向游客开放以来,一度经营亏损,运行艰难。本人认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首先,缺乏有效整合,缺少规模效益。老城的后期工程没有及时完工影响了整体旅游形象,周围的现代建筑破坏了应有的风格。

其次,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深度开发不够,明清商业街存在文化低度开发的表现。老城对民俗文化活动开掘的深度不够,活动内容不够丰富多彩,不足以深度锁定游客的“眼球”。商铺没有地方特色,前期一味模仿,后期完全商业化,丧失对游客的吸引力。本应是一个历史悠久、古香古色、文化气息浓郁的地方,但老城街道上放着动感十足的农村重金属,满是鬼屋,遗园里全是儿童游艺设施。老城是地方文化、经济、生活和习俗的有机整体,但经营管理者没有对其进行明确的开发定位,甚至有些人对外来的东西觉得新鲜而把原来的东西轻易抛弃。还有一些商家不具备经营理念,将其简单地变为纯粹赚钱的商业运作工具;外来组织在活动过程中随意改变古城的原状,客观上造成了老城文化的破坏,这样历史的记忆和传承都逐渐消失。

第三,经营管理的混乱影响了老城的深度开发。由于历史的原因,榆次老城分属三家单位经营。初期各自为政,分别出售景点的门票,游客须购齐3张门票畅游老城,对此游客们不愿反复排队购票,更有一些误认为是重复收费。管理体制的不健全,管理者和经营者间利益分配不明确造成老城旅游景区的隔断与活动的混乱。尤其在旅游黄金周期间,严重影响古城旅游的正常运营。2007年3月启动了老城的“一票通”后稍有改观。经过整合后,老城初步形成了庙前广场古玩市场,南大街旅游纪念品、工艺品一条街,北大街餐饮、照相一条街的全新商业布局。专业化的市场给游客吃、住、购提供了一个较大的选择空间。

第四,整体来说旅游经营服务理念落后,缺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老城经营管理者观念、意识发展变化较慢,对旅游市场需求不太敏感,缺乏旅游理论知识和经营想法,缺少了解旅游资源和市场的专业人才。

四、榆次老城旅游经营管理的发展建议

(一)尽快完善后期工程,保证老城整体形象风貌

尽快完善老城的后期工程,保证整体的历史风貌。在老城的开发中,严禁对现有特色建筑的破坏和拆毁,严禁风格不协调的建筑物出现,保持整体风格的和谐。

(二)下功夫深度开发民俗文化,努力寻找老城的品牌特色和有效的经营管理模式

我们应尽量调整其与现代文明之间的关系,进行新旧分离的保护措施。老城需要高品位的商业文化,这就要求:

1、打造旅游产业品牌,利用品牌的力量让自己的特色“特”起来,让自己的亮点“亮”起来。立足于本土特色,在商业活动中融入老城特有的文化氛围,注重保留原滋原味。同时,对老城民俗文化内容进行精选,创制出具有民俗特色、吸引力较大的精品旅游项目和产品。

2、政府的角色问题,建立政府引导的市场运作机制,政府的积极干预,避免其在商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迷失方向,误入歧途。

3、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做好老城现有文化品牌与市场的对接,充分发挥品牌效应,积极开发具有市场价值和吸引力的相关衍生旅游文化产品,延伸旅游产业链条。

(三)充分重视旅游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调动当地居民开发旅游的积极性

在正确认识老城资源特殊性的前提下,以旅游开发为手段,提高当地人民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才能使开发旅游工作从消极发展转化到积极发展的轨道上来.处理好老城管理者和经营者的关系,他们对于旅游开发所采取的态度直接影响老城旅游的顺利进行。以当地居民的积极参与为依托,解决居民就业和增加收入,使当地居民真心实意的支持老城旅游的开发,树立正确的旅游开发理念和目标。

(四)转变观念,提高旅游经营管理水平

可持续发展是未来老城旅游发展的核心,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本地化,而本土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是实现本地化的基本保证。因此,高水平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是实现榆次老城的可持续发展长远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曹建业.山西古城的保护与再利用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 2011

[2]曹昌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状况及对策[J].中国名城,2011(3)

[3]阮仪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实践的新探索[J].中国名城,2011(7)

[4]周莉.浅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旅游开发[J].商业文化,2011(3)

[5]规划改善生活文化影响世界

——阮仪三教授访谈录[J].中国名城,2010(6)

[6]费广实.聊城古城保护模式

及更新策略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 2010

[7]卫红,郑耀星.旅游开发对当地居民的影响—以平遥古城为例[J].学理论,2009(25)

[8]黄健.科学的城市规则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必由之路[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07(2)

[9]阮仪三.吴承照.历史城镇可持续发展机制和对策—以平遥古城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1(3)

[10]陶伟.中国“世界遗产”的可持续旅游发展研究. 旅游学刊,2000(5)

(赵慧芳,山西晋中人,太原理工大学。研究方向:文化旅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