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文琴,贺莉芳,许向阳,黄文强,刘晓焱,覃云璐,郑 文

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检验系,贵州都匀 558003

随着检验医学的高速发展,临床诊疗流程的规范化,医疗机构对治疗效率、服务品质追求的不断提高,对医学检验技术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及时跟踪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医学检验发展趋势和动态,准确把握专业发展方向,密切关注行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分析毕业生就业状况和职业能力需求,对专业核心课程对应的岗位工作任务进行调查分析,有利于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技术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

1 调查内容和方法

1.1调查对象和方法 以本校2009-2019年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为研究对象,采取自制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贵阳、遵义等多地的公立医院、民营医院、检验中心、医药企业等机构发放自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调研表及毕业生调查问卷”180份,回收有效问卷160份,回收率为89%。

1.2调查内容 根据岗位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检验医学行业相关标准与指南、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实施方案等,设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调研表及毕业生调查问卷”,对学校开设的生物化学检验、临床检验基础、血液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免疫学检验、寄生虫学检验、分子生物学检验等专业核心课程在岗位工作中的使用情况、师资力量、理论与实验课比例、实验实训条件、临床实习时间,以及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岗位、专业对口率、专业认可度等方面进行调查。

2 调查结果

2.1专业核心课程在岗位工作中的使用情况及各岗位临床实习时间调查 通过调查发现,学校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在岗位工作中最常用的是临床检验基础(47.50%)和生物化学检验(33.75%);最少用的是分子生物学检验(52.5%)及寄生虫学检验(27.5%);应加强学习的是血液学检验(33.75%),见表1。在校期间,除病理检验及输血检验以外,其余各岗位临床实习时间均集中在8周以上,见表2。

表1 专业核心课程在岗位工作中的使用情况[n(%)]

2.2毕业生就业情况及在校期间课程满意度调查 160例毕业生的调查情况如下:(1)138例就业于县级以上公立医院,6例就业于社区或乡镇卫生机构,9例就业于民营医院,1例就业于医药企业,6例为其他;(2)146例从事医学检验专业技术工作,4例从事行政管理工作,2例从事医疗销售工作,0例从事科研工作,8例为其他;(3)专业完全对口108例,比较对口40例,基本对口8例,不对口4例;(4)对所学专业很认可92例,比较认可54例,基本认可14例,不认可0例;(5)对学校师资力量很满意48例,比较满意72例,基本满意36例,不满意4例;(6)对在校期间实验实训条件很满意48例,比较满意42例,基本满意66例,不满意4例;(7)认为操作强化训练很有必要的有92例,比较有必要的有56例,可有可无的有10例,不必要的有2例。

表2 各岗位临床实习时间分布情况[n(%)]

3 讨 论

医疗卫生事业及大健康产业是民生工程,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在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的需求,需要培养大量从事医疗卫生事业的人才。医学检验是医学产业链的重要环节,随着检验技术的发展,自动化仪器设备大量投入使用,对人才培养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地处少数民族地区的高职、高专医学院校肩负着培养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的重任,但这部分地区检验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于沿海及内陆发达地区,所能开展的检验项目也相对有限[1]。本研究对本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进行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学校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在岗位工作中最常用的是临床检验基础和生物化学检验,与李敏霞等[2]、刘隽等[3]的调查结果相符;最少用的是分子生物学检验,原因可能是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对检测环境要求高、检测成本高、设备较昂贵,故在基层医院临床中应用较少。本研究对核心课程对应岗位的临床实习时间进行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除病理检验及输血检验外,其余各岗位临床实习时间均集中在8周以上,累计实习时间超过国家高等职业学校医学检验技术教学标准,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此外,根据岗位能力的特殊要求,还需加强血液学检验的教学,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细胞形态学的重要性[4]。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在县级以上公立医院,主要从事医学检验专业技术工作,专业对口率及专业认可度较高,多数毕业生对学校师资力量比较满意,对实验实训条件基本满意,认为操作强化训练等措施很有必要开展。

4 小结与展望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深入了解少数民族地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与行业、岗位任务与课程内容、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的相符性,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教学内容,明确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措施,注重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5],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始终将立德树人、三全育人思想贯穿于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