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巧云,刘 青

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陕西榆林 719000

冠心病的治疗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急性期之后的冠心病二级预防措施是综合防治该病的重要方法[1]。是否可以有效控制冠心病的进一步发展,主要取决于患者对该病危险因素的控制程度[2]。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可以从医护人员处反复、多次获得良好的监督及健康教育,因此对饮食、用药和运动有较高的依从性,但大部分患者的年龄较大,理解力及记忆力明显下降,随着出院后时间的延长,会很快忘记在院期间的健康教育内容,加上失去了医护人员的监督,健康行为的依从性明显下降,不利于预后[3]。基于延续护理理论开展家庭护理,旨在使患者得到及时、持续的治疗和护理指导,维持较高的依从性,以保证良好的康复效果。本研究将延续护理理论指导的家庭护理应用于冠心病患者中,观察其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82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均符合冠心病相关诊断标准[4];(2)能进行简单沟通;(3)病程超过6个月;(4)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2)伴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本研究;(3)合并脑卒中、糖尿病等;(4)伴有其他心脏疾病,如心肌病、先天性心脏大血管畸形、心脏瓣膜病、心肌炎等;(5)伴有严重的听力障碍、视觉障碍。用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1例。观察组男21例,女20例;年龄40~79岁,平均(62.13±17.38)岁;病程7个月至10年,平均(4.19±1.07)年;冠心病类型:稳定型心绞痛7例,急性心肌梗死23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6例,陈旧性心肌梗死5例。对照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40~79岁,平均(62.27±18.34)岁;病程7个月至10年,平均(4.23±1.16)年;冠心病类型:稳定型心绞痛8例,急性心肌梗死22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6例,陈旧性心肌梗死5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冠心病类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使用心内科常规护理,在出院前给予冠心病患者心理支持及健康教育,发放出院后服药、饮食、运动的记录卡和健康教育宣传册,告诉其每2个月入院复诊。观察组在延续护理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家庭护理,(1)成立专门的家庭护理干预小组。由本院心血管内科的护士长作为家庭护理干预小组的组长,主要负责编订相关的干预手册和对小组成员进行调查工具使用和干预方法方面的培训,并由工作年限超过5年的5位骨干护士作为小组成员,主要负责护理措施的落实及持续改进。通过查阅文献和参考多年的临床经验编订《冠心病患者家庭护理实施手册》,内容包括服药指导、疾病知识、运动指导、记录卡的使用、饮食指导、心理康复指导和生活护理等。(2)系统评估患者的情况。了解冠心病患者年龄、生活习惯、血压、心理状况、血脂等,具体分析每位患者的需求,从而面对面地进行重点培训。(3)出院前的强化培训。康复运动指导:鼓励冠心病患者出院后适量进行太极拳、健步走、羽毛球和广场舞等有氧运动,注意控制运动的时间和量,每次做好运动记录。用药指导:包括冠心病基础知识、危险因素的控制方法、服药记录卡的使用方法,以及降压、抗凝、降脂和降糖药物的使用方法等。心理指导:鼓励冠心病患者多进行社交活动,单独向其家属强调“暗示”和“鼓励”等心理干预的技巧,尽量让家属多参与患者的康复训练。生活方式指导:告知冠心病患者限酒和戒烟,每天规律作息,补充足量维生素,做好每天的饮食记录。(4)微信群干预。建立医患之间的聊天微信群,在患者出院当天,小组成员邀请患者及其家属加入该微信群。由负责护士每天上午10点定时在微信群里发送冠心病的有关知识,内容形式主要包括语音消息、文字、图片和视频等。(5)电话随访和家访。每个月进行1次电话随访,每3个月进行1次家访,主要了解冠心病患者出院后的医嘱执行情况、各种记录卡使用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现场指导冠心病患者自我监测每天的运动量和服药情况,解决患者提出的各种疑问。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疗效标准,显效:冠心病患者在静息状态下的心电图检查结果表明心肌缺血现象基本消失,胸闷和心悸症状明显缓解;有效:冠心病患者在静息状态下的心电图检查结果表明心肌缺血现象有所改善,胸闷和心悸症状有所缓解;无效:冠心病患者在静息状态下的心电图检查结果表明心肌缺血现象基本未发生改变或者改变程度较小,胸闷和心悸症状无改善。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健康行为(合理饮食、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和适度运动)的依从性。(3)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自我护理能力。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估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包括自我概念、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及健康知识水平4个维度,分值越高,则自我护理能力越强。(4)比较两组生活质量。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内容包括冠心病稳定性、躯体受限程度、冠心病发作频率、疾病认知程度和护理满意度,分值越高,则生活质量越好。

2 结 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两组健康行为的依从性比较 护理前,两组合理饮食、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和适度运动的人数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合理饮食、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和适度运动的人数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健康行为的依从性比较[n(%)]

2.3两组自我护理能力比较 护理后,两组的自我概念、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及健康知识水平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后,两组的冠心病稳定性、躯体受限程度、冠心病发作频率、护理满意度和疾病认知程度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3 两组自我护理能力比较分)

表4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分)

3 讨 论

我国有2.9亿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其中1 100万为冠心病患者[5]。冠心病患者易出现心脏破裂、心绞痛、乳头肌断裂或功能失调、心脏栓塞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6]。冠心病患者的病程漫长,不仅需要长时间服药以维持正常的心脏功能,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预防并发症和控制诱发因素,以避免急性心脏不良事件,如突发心肌缺血、猝死等紧急情况[7]。当冠心病患者出院后,常常会由于缺乏专业的指导、无人监督、治疗依从性差等因素,导致其治疗效果无法得到保障,不利于有效控制病情[8]。

常规护理虽然能在住院期间给予冠心病患者良好的护理,但无法准确地把握患者居家休养时的动态情况,护理效果并不理想[9]。延续性护理是对患者住院时和出院之后的一系列护理方法进行设计的过程,可以使患者在整个康复过程中持续不断地享受临床护理服务,进而提高患者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对疾病的认知,调节不良情绪,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康复[10]。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冠心病患者对疾病的发展、诱因、预后和转归等了解较少[11]。本研究中,护理后观察组合理饮食、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和适度运动的人数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自我概念、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及健康知识水平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延续护理理论指导的家庭护理能改善患者健康行为的依从性,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其原因可能如下:通过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和培训、电话随访和家访,可以使冠心病患者出院后依然能获得持续且及时的治疗指导与治疗反馈;患者通过积极参与护理过程、接受专业的指导,加深了对疾病影响因素和药物相关知识的认知,自我护理能力得到提高,能维持较高的健康行为依从性。观察组的冠心病稳定性、躯体受限程度、冠心病发作频率、护理满意度和疾病认知程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延续护理理论指导的家庭护理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原因可能如下:通过强化自我监测和随访,冠心病患者的遵医依从性明显提高,特别是有氧运动、规律服药及合理饮食等多方面健康行为的建立,有利于改善患者生理功能及心脏功能,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不良情绪,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延续护理理论指导的家庭护理能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改善患者健康行为的依从性,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