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同仁医院呼吸科主任、教授 孙永昌

学术型医疗机构 (academic medical centers)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这里的医生不但会看病,还会不断把新知识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去 (from bench to bedside),同时还能不断产出新的科学知识,促进临床医学发展,而承担这种工作的就是医生科学家。

所谓医生科学家 (physician-scientist),就是我们常说的临床科学工作者。医生科学家既有年轻的,也有资深的;既包括那些着名的,也包括那些一生默默无闻的。目前在我国的教学医院中,虽然早已有人在发挥医生科学家的作用,但作为一种“职业定位”,其概念还是模糊的。他们大多被看作是“具有研究生导师资格的医生”,或者是“不踏踏实实看病的、喜欢写点儿文章的大夫”。

笔者认为,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基础医学研究尚有较大差距,而临床研究差距更大。基础研究要上去,可以增加投入,可以引进海外人才。这几年,在国际最高端的学术期刊上,不乏来自我国学者的论文,但临床医学研究要上去,仅仅增加投入不行,仅仅引进海外人才也不行。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培养(而不是引进)医生科学家和建立相应的临床科研制度。

医生科学家扮演着双重角色,他们在看病的同时,还从事能够产出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的研究工作。医生科学家的双重角色不能有所偏废。在现行体制下,医学科学家必须去争取科研资助,为此就必须在高端期刊发表论文,如此一来,花在这方面的时间就会越来越多;而属于临床编制的医生科学家,往往又缺乏足够的科研基础设施,也缺少科研方面的行政支持。例如,在我国各大教学医院中,即使比较知名的医生科学家,又有几个能拥有、哪怕是临时拥有自己的一间实验室呢?另外,学术型医疗机构应该安排好医生科学家的临床工作,以保障他们从事科学研究的时间。大多数的日常诊疗工作和值班,应该是全职临床医师的主要责任;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要排除医生科学家在临床工作中应该发挥的重要作用。

那么,如何强化医生科学家在学术型医疗机构中的作用呢?教学查房是其一项重要工作。教学查房的目的,是在为病人提供最佳医疗服务的同时,为研究疾病、设计新的治疗方案创造机会。以此,可以发挥医生科学家给培训生、临床医生、医院和病人带来的益处,最终也为临床科学发展作出了贡献。医学生或培训生可能会从医生科学家那里学到更多的、前沿的临床科学知识,而全职临床医师则不一定能够满足这一要求。学术型教学查房应该包含文献综述,以保障医生科学家主持的查房具有指导性,可以提供丰富的知识。

在学术型医疗机构里,如果不鼓励医生科学家参加临床教学和病人诊治,那么对于临床医生、学生和研究人员来说,都是一种损失。把基础科学的进展转化成病人的临床利益,这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医生科学家参加医院大查房,正是促进这种知识转化的重要措施。

医生科学家应该发挥学术型临床领导作用,因为他们同时具备推动临床医学向前发展所必需的临床领悟力(clinical depth) 和学术远见(academic foresight)。医生科学家在提供医疗服务和在临床教学及作为学术型医学的实施者等方面作出的贡献,对于学术型医疗机构来说是巨大的。临床研究生和各级医师,需要定期接受活跃在一线的医生科学家的教学指导,以更新和完善其知识与技术;同时医生科学家的创造性理念有可能会挑战现行的临床实践,从而改进临床诊治。医生科学家应该通过致力于 “以科学推动医学实践”而发挥其模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