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丽梅,黄晓群,吉兰芳

1.江苏扬中市人民医院内镜室功能科,江苏 扬中 212200;2.江苏扬中市人民医院心电图室,江苏 扬中 212200

胃电图(EGG)是通过腹部体表电极记录胃肌电活动的一项非侵入性检查方法,体表胃电图能反应体内的胃电变化[1],目前已成功应用于临床诊断胃动力性疾病,对胃局部损伤(癌变或溃疡)的信号判断仍在摸索中,国内外鲜有报道。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扬中是消化道肿瘤高发区,近几十年来肿瘤的发病率一直处于高水平的稳定状态,胃癌年粗发病率141.83/10万,在全国排名前列[2]。十二指肠溃疡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其发生机制与胃酸、胃蛋白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肠激素及胃动力异常有关。为了探讨胃癌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电图变化特点,我院对2011年3~6月经胃镜及病理确诊为胃癌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患者进行胃电图检查,分析这两类患者胃电参数,并与无症状志愿者进行对比研究,评估胃电图在胃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中的诊断价值,探讨胃电图临床应用前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的胃癌30例,男女各15例,年龄42~82岁,平均68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52例,男35例,女17例,年龄24~72岁,平均42岁。选择30例26~73岁无症状志愿者(排除消化系统疾病,结缔组织疾病,糖尿病等)作为对照组,男女各15例,平均年龄为34岁,因为十二指肠溃疡好发于青壮年,导致溃疡组与对照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检查方法

应用国产新型EGEG-8D八导智能胃肠电图仪,严格遵照胃电图临床操作规范。检查前机器均预热20 min以上,采用体表胃电记录法,国外有研究表明体表电极与浆膜置入电极具有良好相关性[3]。用95%酒精清洁皮肤,确保脱脂良好,电极沿胃窦轴放置。患者均空腹8 h以上,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中进行,患者平卧5~10 min,精神安静、呼吸平稳后进行胃电采集,记录过程中排除一切伪迹干扰及咳嗽、深呼吸等影响因素。空腹记录10 min,进食标准餐(面包100 g,火腿肠50 g,水 400 ml),进餐时间约 5 min,后平卧 5~10 min,再记录10 min餐后胃电图变化。运用软件图形数字化处理后,通过频谱分析方法,自动分析和储存数据。

1.3 检测指标

①波形平均幅值VPP(μV),反映胃电功率的大小,一般健康人餐前为150~250 μV,餐后可为150~350 μV。②波形平均频率f(CPM),反映胃电节律的快慢,正常为2.4~3.7 CPM,<2.4 CPM为胃动过缓,>3.7 CPM为胃动过速。③胃电节律紊乱百分比,一般<15%为正常,>40%为节律紊乱,15%~40%为轻度紊乱。④波形反映面积,反映胃舒缩运动指标,正常成人为50~150 μV.S。⑤导联时间差,全胃扩布时间一般<10 s,超过提示胃功能失常或有病变发生。⑥波形主频率F,反映主要谐波频率成分,一般为2.4~3.7 CPM。⑦主功率比,主功率波形占谐波波形之比。⑧正常慢波百分比 正常波形占整个波形的百分比,一般>65%,反之异常。⑨慢波频率不稳定系数,一般<20%,与胃电节律紊乱百分比综合分析。⑩胃电图向远端部位扩布的频率偶联系数,正常>90%,失偶联明显提示胃功能失常或有病变发生。餐后/餐前功率比,正常值>1,<1为胃动力不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成组设计的 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将各组胃体、胃小弯、胃大弯及胃窦部胃电参数取均值,得出结果。见表1。

根据各项胃电参数分析:无症状志愿者30例各组胃电参数值与标准正常值基本相符,正常值参照2000年全国胃电图会议的评判标准[4]。可以作为对照与其他两组进行统计学分析。资料收集过程中发现胃癌特别是胃窦癌患者胃电检查时特高幅波与台阶样波出现频率较高,是否对病变定位有一定帮助等具体临床意义尚待研究。日本有研究表明早期胃癌患者存在胃排空延迟或过速[5],胃排空差的胃癌患者可能存在慢波活动紊乱[6]。有些研究表明胃癌患者存在胃排空延迟,尤其是伴有萎缩性胃炎者[7]。本研究表明胃癌组餐前、餐后胃肠电节律紊乱均高于对照组(P<0.01),餐前、餐后平均幅值低于对照组(P<0.01),餐后主频低于对照组(P<0.05),餐前、餐后正常慢波百分比均低于对照组,而餐前、餐后主功率比、正常慢波百分比、慢波频率不稳定系数、偶联百分比均有明显下降(P<0.01),这些下降指标提示胃功能失常或有病变发生,与临床表现相符。餐前、后功率比也有显着下降(P<0.01),并发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胃癌患者6例,占20.00%,其中正常慢波百分比均低于对照组、胃电节律紊乱与以往研究相符,而餐后主功率下降与以往文献相反,其余有统计意义指标未见报道。与国内外已有研究对比,此次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少,本研究敏感诊断指标明显增加,为了验证其可靠性,尚需在以后工作中累积样本量及多中心大型临床观察证实。本研究发现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组餐前、餐后平均幅值、主功率比、正常慢波百分比、偶联百分比、餐前慢波频率不稳定系数均低于对照组(P<0.01),餐后慢波频率不稳定系数也低于对照组(P<0.05)。而餐前、餐后胃肠电节律紊乱(P<0.01),餐前平均频率(P<0.01)及餐后平均频率(P<0.05)均高于对照组。餐前、后功率比低于对照组(P<0.01),并发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10例,占19.23%。其中,餐前、餐后胃肠电节律紊乱,平均频率增高、餐后主功率比降低与以往研究相符。其余有统计意义指标未有文献报道。临床中发现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电图高幅波及分叉波、向下棘波较常见,较易出现在胃窦导联,以往文献有类似报道,上述下降指标提示胃功能失常或有病变发生,与临床表现相符,但这些指标在胃癌组同样出现,对比发现餐前胃肠电节律紊乱、主功率比、慢波频率不稳定系数,餐前、后功率比胃癌组均低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组,其中餐前正常慢波百分比、慢波频率不稳定系数,餐前、后偶联百分比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各组胃电参数分析表()

表1 各组胃电参数分析表()

注:与无症状组比较,aP<0.01,abP<0.05,bP<0.01,baP<0.05;与胃癌组比较,cP<0.01,caP<0.05

胃电参数 无症状志愿者 胃癌组 溃疡组平均幅值(μV)餐前餐后平均频率(CPM)餐前餐后胃肠电节律紊乱(%)餐前餐后反应面积(μV·s)餐前餐后导联时间差(s)餐前餐后主频(CPM)餐前餐后主功率比(%)餐前餐后正常慢波百分比(%)餐前餐后慢波频率不稳定系数(%)餐前餐后偶联百分比(%)餐前餐后餐前、后功率比183.61±47.80255.77±72.1574.67±33.05a 113.48±64.31a 111.38±84.25b 171.07±92.86b 2.74±0.283.06±0.272.96±0.513.12±0.423.08±0.44b 3.27±0.47ba 16.93±6.3416.75±5.3723.62±3.80a 24.21±4.96a 26.29±6.64b,c 24.65±8.06b 58.33±17.3459.28±17.6728.79±8.34a 36.29±23.92a 43.31±28.04b 53.43±292.58±3.263.53±3.781.13±2.282.04±2.131.37±2.512.62±3.152.62±0.262.91±0.242.60±0.562.71±0.42ab 2.57±0.802.81±1.1860.26±10.5861.99±9.2530.17±7.21a 36.17±6.85a 36.15±8.07b,c 42.14±18.69b 62.23±7.5164.48±7.7639.16±11.92a 46.73±8.42a 51.86±12.49b,c 54.20±12.10b,ca 15.97±5.6315.39±6.454.78±2.78a 5.34±3.25a 7.92±6.09b,c 9.14±10.54ba 95.74±6.1097.41±4.9812.26±6.6060.48±17.42a 62.32±18.99a 3.89±2.89a 82.30±13.81b,c 88.29±9.59b,c 5.65±5.62b

3 讨论

胃的器质性病变尤其是胃粘膜及肌层的炎性浸润和变性增生,可以使胃电基本电节律的产生和传播发生障碍,导致节律失常及异位节律。胃癌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胃电图检查结果有一定的特异性,虽然不能作为胃癌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诊断的“金标准”,但检查时若出现特征性波形及胃电参数变化,应建议患者及时进行胃镜及病理检查,确保疾病的早诊早治。虽然胃癌、消化性溃疡与胃肠动力障碍的关系尚未得到确认[8],但本研究中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比例在胃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组比例分别占20.00%、19.23%,有一定的临床指向意义。我们推荐经胃镜确诊的消化性溃疡行胃电图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胃动力障碍及其类型,依据患者情况及早运用胃动力药物治疗。胃癌及部分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往往需要手术治疗,而胃瘫综合征是胃部手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9],因此胃电图检查在胃术后胃动力、节律的评估有很大研究空间。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患胃肠功能性疾病的机率较高,往往症状不典型而疏于干预。马刚等[10]认为胃电图及胃排空实验是评估胃肌电活动及胃运动功能的重要方法。胃电图检查应作为疑有胃动力障碍患者的初步诊断工具。本院在2010年扬中市地税局的健康体检中,胃电图检查初筛浅表性胃炎79例,占体检人群的68.15%。笔者认为胃肠电图在健康体检领域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总之,作为一种无痛苦、简便、患者容易接受的胃疾病的检查方法,在普查式临床筛选方面胃电图值得临床推广。

[1]赵文堂,黄熙,任平,等.胃电图临床应用、进展、启示与策略[J].华西医学,2007,22(2):438-439.

[2]华召来,郭国平,周琴,等.扬中市主要恶性肿瘤发病率及生存率分析[J].中国肿瘤,2006,15(11):744-746.

[3]Parkman HP,Hasler WL.Electrogastrography:a document prepared by the gastric section of the American Motility Society Clinical GI Motility Testing Task Force[J].Neurogastroenterol Motil,2003,15(2):89-102.

[4]柯美云,周吕.胃电图检查及其评判标准(草案)[J].Chin J Dig,2000,20(6):401.

[5]Sauvaget C,Lagarde F,Nagano J,et al.Life style factors,radiation and gastric cancer in atomic-bomb survivors(Japan)[J].Cancer Causes Control,2005,16(7):773-780.

[6]Chen JD,Ke MY,Lin XM,et al.Cisapride provides symptomatic relief in functional dyspepsia associated with gastric myoelectrical abnormality[J].Aliment Pharmacol Ther,2000,14(8):1041-1047.

[7]Nunobe S,Sasako M,Saka M,et al.Symptom evaluation of long-term postoperative outcomes after pylorus-preserving gastrectomy for early gastric cancer[J].Gastric Cancer,2007,10(3):167-172.

[8]江汉龙,王正国.胃肠电图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J].临床荟萃,2006,21(5):372.

[9]秦新裕.手术后胃瘫综合症的研究进展[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2,5(11):71-74.

[10]马刚,林琳.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电图与胃排空关系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7(5):463-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