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敏,武如冰,张景瑞,都 伟,张淑彦,梁桂琴

石家庄市中心医院护理部,河北 石家庄 050011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肥胖越来越成为困扰人们健康生活的一大主力因素,特别是中青年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患病率显着增加,截至目前,世界上还没有针对代谢综合征的对症药物[1]。本文笔者通过采用网络形式以心理干预、饮食干预、运动干预为重点的护理综合干预方法对中青年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8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 2型糖尿病(T2DM)并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患者280例,其中,男172例,女108例,年龄42~58岁,全部符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2004)基础上修订建议MS的诊断标准[2],具备以下5项中3项或3项以上者,①腹部肥胖: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②血脂异常:空腹三酰甘油(TG)≥1.7 mmol/L;③空腹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4 mmol/L;④高血压: 收缩压/舒张压≥130/85 mm Hg(1 mm Hg=0.133 kPa)及(或)已确诊高血压者;⑤高血糖:空腹血糖(FBG)≥6.1 mmol/L,及(或)餐后 2 h血糖(2 h PG)≥7.8 mmol/L及(或)已确诊为糖尿病者。将2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综合干预组,每组各140例,两组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接受医院常规护理手段进行干预:采集个人资料,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记录患者的服药史、高血压病史、心脑血管病史、糖尿病病史、家族史,同时对血常规、空腹血糖、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代谢综合征指标作例行检查。

1.2.2 护理综合干预组

护理综合干预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综合干预,重点是通过网络形式以心理干预、饮食干预、运动干预来进行:

1.2.2.1 心理干预 通过网络聊天,以其能够接受的语言和潜移默化的方式对患者进行MS专业知识的讲解,使患者真正了解患病的原因、危害以及防治方法等,不断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真正让患者由被动变主动,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各项工作。

1.2.2.2 饮食干预 参考美国心脏协会营养委员会制订的《AHA2006饮食与生活方式建议》饮食方案,定时用网络对患者进行温情提示。根据患者的活动情况来平衡热量摄入,使能量的摄入小于消耗,从而降低体重;通过限制油、盐、糖、烟,控制体重,食盐摄入<6 g/d;优化饮食结构,限制脂肪摄入,多吃绿叶蔬菜、水果、低脂奶制品、低饱和脂肪酸、低胆固醇、高纤维及高钾、钙、镁食物及饮食,热量主要以谷类供应,少吃油煎、炸食品[3]。

1.2.2.3 运动干预 主要是让患者以有氧运动为主,通过网络与患者进行联络,选择同一类的人群,进行合适的运动方式及活动强度[4],比如太极拳、慢步走、上楼等适宜的活动,运动时间一般要在饭后90 min,持续30 min以上为宜。

1.3 干预靶目标

①BMI<23 kg/m2及男腰臀比 (WHR)<0.85、 女 WHR<0.80;②血糖:FBG<6.1 mmol/L,2 h PG<7.8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③血压:收缩压(SBP)<130 mm Hg,舒张压(DBP)<85 mm Hg;④血脂:TG<1.7 mmol/L,胆固醇(TC)<4.67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6 mmol/L,男HDL-C>1.04 mmol/L、女 HDL-C>1.30 mmol/L;⑤24 h 尿白蛋白定量<30 mg;⑥空腹血尿酸(UA)<238 μmol/L。

1.4 护理综合干预效果评价

知识测评采用改良的密西根糖尿病知识测试问卷(DKT)[5]:总分 23 分,>18 分为好,13~18 分为一般,<13 分为差。患者综合管理水平参考Deborah的DM自我管理量表[6]进行评定:单项最高分为7分,总分为28分,>22分为好,17~22分为一般,<17分为差。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软件统计数据,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方差分析,多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代谢综合征各项指标测定结果比较

两组经护理干预后 BMI、腰围、空腹血糖、TG、HDL-C、SBP、DBP各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且两组间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知识、管理水平干预前后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知识、管理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且护理综合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见表 2。

表1 两组干预前后各项指标测定结果比较()

表1 两组干预前后各项指标测定结果比较()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BMI(kg/m2)HDL-C(mmol/L)SBP(mm Hg) DBP(mm Hg)对照组护理综合干预组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26.60±2.6926.51±2.24*26.41±2.5025.18±1.96*#腰围(cm)93.78±8.0193.01±8.23*93.91±8.4690.42±7.98*#空腹血糖(mmol/L)7.71±1.567.45±1.06*7.90±1.826.79±1.97*#TG(mmol/L)2.61±1.462.58±1.04*2.69±1.522.46±1.29*#1.56±0.691.59±0.51*1.63±0.781.81±0.94*#150.00±7.96147.00±7.13*152.00±9.13139.00±8.97*#91.00±7.1689.00±5.97*90.00±7.5382.00±9.63*#

3 讨论

MS是高血压、血糖异常、血脂紊乱和肥胖症等多种疾病在人体内集结的一种状态,直接导致严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并造成死亡[7]。而肥胖则是可以直接带来高代谢综合征的风险,生活中,当人们的体重指数(BMI)≥30 kg/m2时,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会比平常人提高10倍。据统计[8],目前,在我国的大多数城市当中,20岁以上的人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为14%~16%,MS患者会随着年龄的增高而逐渐增加,50~70岁时达到发病高峰。

由于代谢综合征是一种全球性疾病,是一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带来的顽症,其防治工作需要人们做长期大量的工作,应当预防在先[9]。本文笔者通过网络护理综合干预的方法,有效地控制和降低了患者MS水平,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代谢综合征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均P<0.05),且两组间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干预后两组患者知识及综合管理水平显着提高(均P<0.05),且两组间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组整个综合干预过程简便科学,投资小,收益大。个人的努力,家人的支持,使整个干预过程都能沿着正确的轨道进行。饮食、运动、不良生活方式干预是控制MS的主要措施,也是疗效巩固的关键。在实施护理干预中,必须争取患者与家人和朋友的积极配合,能正确选择低脂肪、低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素的食物。干预过程中,要根据个体化原则,为每一个患者正确选择适合其个人的最佳运动方式、运动量和运动时间,同时,要坚持多种干预措施相结合,持之以恒。

表2 两组患者知识、管理水平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知识、管理水平比较(,分)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知识评分管理评分心理依从性饮食依从性运动依从性检测依从性对照组护理综合干预组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12.6±2.813.8±2.7*12.8±2.418.4±2.1*#4.3±2.14.8±1.9*4.4±2.36.1±2.0*#4.4±1.24.9±1.7*4.7±1.65.9±1.8*#4.9±2.05.2±2.0*5.0±2.26.1±2.4*#2.2±1.02.6±1.9*2.4±1.33.2±1.5*#

综上所述,护理综合干预可减少中青年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水平,对代谢异常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1]邹大进.超重和肥胖代谢综合征的主要病因[J].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2005,25(3):145-147.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代谢综合征研究协作组.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关于代谢综合征的建议[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4,12(3):156-161.

[3]Melchionda N,Forlani G,LaRovere L,et al.Disease management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in a community:study design and process analysis on baseline data[J].Metab Syndr Relat Disord,2006,4(1):7-16.

[4]梁英,谢雄伟,刘艳芳,等.饮食控制联合有氧运动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2(4):671-674.

[5]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J].Diabetes Care,2006,(29):4.

[6]花霞,杨永年,高鑫,等.糖尿病教育模式探讨[J].伤害预防医学杂志,2000,12(10):470.

[7]Lee ZS,Critchley JA,Chan JC,et al.Obesity is the key determinant of card iovascu lar risk factors in the Hong Kong Chinese pupolation:crosssectional clin icb ased study[J].Hong Kong Med J,2000,6(1):13-23.

[8]顾东风,Reynolds K,杨文杰,等.中国成年人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5,13(3):56.

[9]Li C,Ford ES.Definition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What's New and What Predicts Risk[J].Metab Syndr Relat Disord,2006,4(4):237-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