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振文++++++王宾

[摘要] 本研究以传播学为视角,根据传播学原理和大学生的需求特点对中医药院校传统保健体育武术拳操的传播推广进行研究,使武术拳操在大学生中得到进一步地传播推广。武术拳操传播过程具备4个基本要素,即武术拳操传播者、武术拳操传播内容、武术拳操传播方式、武术拳操传播对象。传播者主要为高校武术老师和武术拳操管理部门;传播内容为武术拳操;传播方式主要为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网络传播等;传播对象主要为当代大学生群体。本研究提出加强武术拳操的表演;举办武术拳操的竞赛;开展武术拳操的教学;加强武术拳操的宣传;设置武术拳操的段位;重视武术拳操的技术;巧用武术拳操的借名;发扬武术拳操的创新;加强武术拳操的理论;强化武术拳操的武德;挖掘武术拳操的内涵等多种传播策略。在武术拳操传播过程中要整合多种传播方式,综合运用传播策略,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拓宽传播渠道,全方位多层次进行传播,才能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 传统保健体育;武术拳操;传播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R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7(c)-0185-04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cation, studies the wushu boxing transmission in the traditional health-care P.E. course of universities of Chinese medicine by means of the communication principle and the dem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thesis let wushu boxing get further promoti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 There were 4 basic elements in wushu boxing transmission, namely, disseminator, content, mode and communication target. Disseminators are mainly college wushu teachers and wushu boxing management department; the contents are wushu boxing. The transmitted mode is mainly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mass communication, and network communication, etc. The communication targets are mainly for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that strengthening wushu boxing performance, holding wushu boxing contests, launching the teaching of wushu boxing, strengthening the propaganda, setting wushu boxing grades; attaching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wushu boxing technology, using opportunely of wushu boxing, carring forward the wushu boxing innovation; enhancing wushu boxing theory; intensifying wushu boxing morality; digging the connotation of wushu boxing. In the wushu boxing propagation, it can achieve good communication effects by integrating a variety of mode of transmission, using of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fully mobilizing various aspects strength, broadening the channels, and propagating all-round multi-level propagated.

[Key words] Traditional health-care P.E. course; Wushu boxing; Communication; Strategy

传统保健体育是通过姿势的调整、呼吸的锻炼、心理的暗示,来调节和增强人体机能,诱导和启发人体内在潜力,起到防病、治病、益智、延年的作用[1]。1982年6月原国家卫生部、教育部、国家体委联合发出“关于在高等中医药院校体育课中增加传统保健体育内容”的通知,经过30多年的教学改革,全国中医药院校的体育教学逐渐形成并完善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传统保健体育课程[2]。上海中医药大学创编的传统保健体育创新功法——武术拳操作为上海市阳光体育大联赛的创新项目,于2009年创编完成,已成功举行了九届武术拳操比赛,在上海高校产生巨大的影响力[3],目前已纳入到全国中医药院校传统体育规划教材,在全国中医药院校全面推广。

本研究以传播学为视角对中医药院校传统保健体育创新功法武术拳操的传播推广进行研究,根据传播学原理和大学生的需求特点,对武术拳操传播过程的各要素进行分析,制订出合理可行的传播策略,提高传播效率,使武术拳操在大学生中得到广泛地传播推广,发挥丰富校园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的作用,同时为传统保健体育新编养生功法的传播推广提供参考与借鉴。

1 武术拳操的传播过程分析

“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地运行”[4],武术拳操传播过程是信息传播的过程,即武术拳操(信息)从传播者到传播对象的一系列完整过程。对武术拳操传播过程的分析,其实质是对武术拳操传播过程的各要素的分析,武术拳操传播过程具备4个基本要素:武术拳操传播者、武术拳操传播内容、武术拳操传播方式、武术拳操传播对象。

武术拳操传播者是传播过程的第一环节,是传播活动的启动者,对整个传播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为高校武术老师和武术拳操管理部门。传播内容即武术拳操,其技法特点为动作简单易学、突出攻防格斗、适于集体演练、强调发声助威[5];武术拳操传播方式主要为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网络传播等;武术拳操传播对象主要为当代大学生群体。

2 武术拳操的传播对象分析

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受众是有着特殊“需求”的个人,他们接触媒介的活动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作为传播者要认真考虑影响受众兴趣或满足其需求的各种因素,传播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高峰时期,身体发育基本接近结束,心理发展方面出现了新的特点,如思维活跃、兴趣广泛、独立自主、表现欲强、对自我认识进一步深入、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等。

“作为精英阶层,是衣食无忧、地位优越的强势者。精英阶层因其社会地位和知识等方面的优势,是有着更大的话语权的。这些人的话语更可能成为主流的话语,并对政策、制度的制订产生影响”[6]。大学生是掌握未来社会话语权的精英,毕业后成为社会的上层,由他们继承传播中国武术,会对中国武术的传播提供强大的动力。创编的武术拳操经过教学实验证明:运动强度是合适的,能够起到健身的作用,同时能引起大学生习武的热情。在武术拳操传播过程中,要紧紧抓住大学生群体,满足他们的各方面需求,增加他们对武术拳操的兴趣。

3 武术拳操的传播方式分析

根据传播的方式,可以把武术拳操的传播分为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网络传播[7]。人际传播就是在人们之间的交往活动中,人们相互之间传递和交换信息(武术拳操),形成社会关系网络,就是说人与人之间通过武术拳操发生联系。如没有学过武术拳操的大学生向学过武术拳操的学生请教,教练员为了统一规范动作相互进行交流学习等。

组织传播是以组织如协会、社团的形式传播武术拳操。在传播武术拳操的过程中,应发挥组织传播的优势,建立了自上而下各级传播网络。如发挥上海大学生武术协会的组织力量,对各个会员单位教练员进行武术拳操培训,调动会员单位的传播积极性,各高校老师可以发挥课堂或社团的传播力量,把武术拳操渗透到课堂教学或课余锻炼中,推动武术拳操在高校中的普及。

大众传播是指通过书籍、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媒体进行武术拳操的传播。报纸具有时效性好的特点,而且覆盖面大,在社会上影响大。在举行武术拳操比赛时,吸引了数家媒体竞相报道,如解放日报、新民晚报等,扩大了武术拳操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及认知度。在拍摄武术拳操教学片时,与上海五星体育电视台进行业务合作,打通了武术拳操进入电视主流媒体的通道。武术拳操的专业书籍正在编写中,书籍可以将基本功法、动作细节、攻防技击等描述的非常详细,能进一步规范武术拳操的动作。

网络传播是指通过互联网进行武术拳操的传播。网络传播以其虚拟的品味、互动的特点以及对接受者主动性的强调等优势特点构成了一个关于武术传播的网络世界,它很可能使得未来的国际互联网络成为一个巨大的武术音像资料库和信息库[8]。为进一步发挥网络媒体对武术拳操传播的重要作用,在上海中医药大学体育部网站上,特开辟了武术拳操专栏,同时在优酷网等数家视频网站上传了武术拳操教学视频,作为武术拳操对外传播的窗口,将武术拳操教学视频完整地展现出来。

因为事物的传播都不是单一的,具有相互交叉联系的特点。在传播武术拳操的过程中,既要重视人际、组织传播,同时要注重书籍、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的传播,整合多种传播方式,才能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

4 武术拳操的传播策略分析

4.1 加强武术拳操的表演

民国时期,为了让世界认识武术,促进武术走向世界,专门组织国家武术代表队参加奥运会表演。武术队员炉火纯青的技艺,出神入化的表演,吸引了各国运动员的关注,获得了极大的成功[9]。在武术拳操传播过程中,要尽可能在各种场合展示武术拳操,可以参加各种表演活动或借助大型活动进行武术拳操展示。比如在上海市运动会开幕式、上海国际武术博览会开幕式等大型活动进行武术拳操展示等。

4.2 举办武术拳操的竞赛

竞赛是体育项目传播的重要方式,通过竞赛带动发展,为大学生提供以武会友的平台,提高大学生习武的积极性。在武术拳操传播过程中,应充分发挥竞赛的杠杆作用,尽可能组织或参与各种类型武术比赛。如举办武术拳操及其他类型适合集体演练的项目组成团体操比赛;也可将武术拳操比赛纳入上海市高校武术比赛,权作为没有武术基础的普通大学生参加武术比赛的平台。

4.3 开展武术拳操的教学

跆拳道是韩国学校体育中的必修课,所有入校学生都要学习跆拳道[10]。韩国把跆拳道作为“国技”,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责任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学校是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中介,应承担发展民族体育的重任”[11],在校园开展武术拳操的教学,可以有效地扩大武术拳操的传播对象,使学校成为传播发展武术拳操的重要阵地。目前,已有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上海市二十几所高校开展了武术拳操的教学,同时武术拳操已纳入到全国中医药院校传统体育规划教材,在全国中医药院校全面推广。

4.4 加强武术拳操的宣传

在互联网时代,要充分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全方位宣传武术拳操。在武术拳操比赛期间,曾吸引解放日报、新民晚报等进行报道,发挥新闻媒体的传播作用,扩大武术拳操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及认可度。现在是网络的世界,发挥网络媒体对武术拳操的传播作用同样是重要的方面,虽然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官方网站设立了武术拳操专栏,在优酷网等几家视频网站上传了武术拳操视频,但在各大武术网站还没开设武术拳操专栏,不仅要上传武术拳操教学视频的大场面集体展示视频等,更要把武术拳操的技术要点、习练方法、健身价值等内容展现出来。通过借助媒体的宣传,扩大武术拳操的社会影响力。

4.5 设置武术拳操的段位

现在很多体育项目都是采用段位制来衡量习练者的技术水平和功力高低。跆拳道拥有完善的段位晋升制度,它分为十级、三品、九段,对年龄、习练时间区分非常严格,而且考核内容比较全面,突出了“打、练结合” 的特点[12],习练者可以从低级逐步向高级晋级,激发习练者继续练习的热情,促使他们持续从事这个项目。在武术拳操传播过程中,要重视发挥段位制的激励作用。在学生获得相应武术段位后,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引导学生继续坚持练习武术,提高自身武术技术水平,以获得更高的段位。通过发挥武术段位制的激励作用,扩大武术拳操的受众人群。

4.6 重视武术拳操的技术

“武术是身体动作,必须得有人教,学会后可以自修,是无法直接自学的,不管公布了多少秘密,光有书本,也是不够的[13]。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武术拳操的动作要领,可以说是学到了显性知识,但还有些是不可以或者难以言表的,比如个人经验与技巧、文化内涵等,也就是所谓的默会知识,必须通过教练员(传播者)言传身教,才能完全地掌握武术拳操技法。域外武技跆拳道、空手道、柔道等在国际上开展比较成功,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重视技术输出。如韩国在传播跆拳道的过程中,非常重视技术输出,不惜重金向全世界各地输送教练员,据不完全统计,仅韩国派往国外的教练就有2万多名,这些被派遣出去的教练员,对跆拳道在全世界的推广普及,发挥了难以估量的作用[14]。在武术拳操传播过程中,要重视技术输出,定期去各学校进行专门辅导,尤其是对武术基础薄弱的学校,更要经常进行技术指导;每年定期开设教练员培训班,让每个教练员动作规范、拳理明了,成为技术的载体,传播到各个高校。

4.7 巧用武术拳操的借名

借用“名”事物进行传播是中国武术常用的传播策略,假借名人或名拳进行传播。如在传播太极拳时,经常引用国家领导人关于太极拳的有关指示,如邓小平同志的题词“太极拳好”,温家宝同志经常展示太极拳,借用名人的传播效应来传播武术[15]。在武术拳操传播过程中,也要巧用借“名”策略,比如武术拳操的教学演练是由全国武术冠军之队——上海中医药大学武术队进行演练示范,增加受众的认可度;上海每两年举办一次国际武术博览会,应组织各方力量把武术拳操纳入进去,且不论以何种形式(表演或竞赛),只要能在国际武术博览会上亮相,就可以借助博览会之“名”来传播武术拳操。

4.8 发扬武术拳操的创新

江泽民同志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原中国武术协会主席张耀庭曾说过:“武术要发展必须要改革、要创新”[16]。武术拳操是以技击动作为素材,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遵照武术拳术和体操的创编规律组成的各种单个动作、组合和套路的练习形式[17]。它是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选取多个拳种的经典动作,具有动作简单实用、突出攻防格斗、强调发生助威、适于集体演练等特点。所以还应继续创编相似的武术拳操项目,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项目。2010年创编的女子比赛项目-武术扇操,正是发扬创新精神,在前期武术拳操的基础上创编而成,为武术拳操项目的发展提供可持续的动力。

4.9 加强武术拳操的理论

理论传播是传播的重要方式,运用理论传播最为成功的应属太极拳,太极拳的发展是从经典理论出发,逐步形成陈、杨、武、吴、孙、赵堡太极拳,技术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技法机理是一致的。习练任何一种太极拳都可以从太极经典理论体悟太极奥妙,其轻灵、缓慢、柔和的特点为人们所熟知。柔道、跆拳道等创编之初,都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对本项目的改革、创新、传播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目前武术拳操仅有一套视频教学片,权威的武术拳操教材还没有出版,相应的理论研究还在进行中,如利用中医药大学的优势,从中医养生健身理论进行阐述健身机理、武术拳操的文化价值等等。所以,应尽快构建武术拳操理论体系,在进行技术传播的同时也注重理论传播,使技术与理论传播同步发展。

4.10 强化武术拳操的武德

“以礼始,以礼终”是跆拳道习练者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感谢祖国,感谢父母,感谢教练”是每一个跆拳道人必须恪守的信条[18]。重视对道德品质的规训,加强对礼仪的规范,是跆拳道征服我国青少年群体的一大利器。中国武术从来都是非常重视对习武者道德品质的要求,如“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等,《永春白鹤拳拳谱》强调习拳要坚持四善:“善修其身;善正其心;善慎其行;善守其德”[19]。尤其是传统武术,如果习武者道德品质不过关,为师者绝不会把真技绝艺倾囊传授。在武术拳操传播过程中,要加强武德教育。尊师重道、见义勇为等道德规范,是习武者必须遵守的准则。

4.11 挖掘武术拳操的内涵

武术拳操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其基本动作融合了长拳、南拳、太极拳、形意拳、查拳等传统拳术的部分典型动作,每个动作都有标准的动作规范、明确的攻防技击、丰富的文化内涵。传播者在传授动作时,要特别重视对文化内涵的讲解,引导习练者追求技术动作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使学生在进行武术拳操锻炼的同时,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比如抱拳礼的具体含义;形意拳劈、崩、钻、炮、横五行拳对应五行学说中的金、木、水、火、土;起势调息与引气归元的内涵等等。

5 结论

武术是中国人的存在方式,“不懂武术,无以知中国人;不懂中国人无以知武术”[20]。中国武术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部“文化基因”,是传统文化的瑰宝[21]。“一种文化的兴衰往往依赖于拥有这种文化的人数”,让更多的学生通过习练武术来感悟文化,对中国武术及整个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都有重大意义。动作简单易学、突出攻防格斗等特点的传统保健体育创新功法武术拳操受到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喜爱。在武术拳操传播过程中要整合多种传播方式,综合运用传播策略,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拓宽传播渠道,全方位多层次进行传播,才能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 虞定海.中国传统保健体育与养生[J].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32.

[2] 翟立武.高等中医药院校传统保健体育教学改革特色[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30(3):92-94.

[3] 吴志坤,王宾,徐仰才.高等院校开展武术拳操教学的可行性研究[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5(27):11-12,19.

[4]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5-6.

[5] 王宾,席饼嗣.武术操的历史寻绎及研究现状 -兼议武术拳操的创编[J].搏击·武术科学,2011,8(2):24-25.

[6] 孙立忠.增大草根阶层话语权,防止社会断裂[N].中国经济时报,2006-09-26.

[7] 郭玉成等.武术传播基本理论概述[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28(6):63.

[8] 唐韶军.武术网络传播的利弊分析[J]搏击·武术科学,2007,4(2):6.

[9] 昌沧.南京中央国术馆始末[J].体育文史,1997(1):43.

[10] 郭玉成.武术传播引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138-139.

[11] 蒲映梅,赵文.学校是发展民族体育的中介[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6,22(2):62-63.

[12] 毛景宇,武勇成.武术跆拳道段位推广策略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9(5):39.

[13] 李仲轩.逝去的武林[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165.

[14] 孟庆波,赵峰.从跆拳道的发展看中国武术的国际化推广[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2,18(2):34.

[15] 郭玉成.中国武术传播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92.

[16] 张耀庭.着力改革走向世界——中国武术协会主席张耀庭答记者问[J].中华武术,1995(3):7-8.

[17] 王宾,徐仰才,吴志坤,等.武术拳操教学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研究[J].中医教育,2015,34(1):21-24.

[18] 武勇成.从微观角度解析现代跆拳道运动的推广策略[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26(4):47-49.

[19] 徐才.武术学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91.

[20] 阮纪正.武术:中国人的存在方式[J].体育与科学,1992,(1):32.

[21] 王宾,徐仰才,吴志坤.中医药院校传统保健体育武术拳操校本开发的教学实验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7, 14(6):164-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