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任何训练要符合歌唱发声的科学,只有经过长期的刻苦的练习,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够自如地运动,调节出歌唱所需要的各种声音共鸣效果。这些运动和结果也不是凭空想象能够达到的。它产生的现象必然能够用科学的道理解释通。

关键词:歌唱;共鸣;训练;方法

歌唱的共鸣关系到歌唱的音色、音量和表现力。从歌唱发声到利用人体内很多可以产生共鸣的空间,使气息冲击声带振动发出的声音,这个声音虽然很微弱,但是它一进入人体固有的共鸣空间之后,就产生了不同形式的声波共振,于是出现宏亮、丰满、悦耳、优美的歌声来。歌唱共鸣的训练也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中间往两头发展,即从基本的口腔共鸣到胸腔共鸣和头腔共鸣,不能急于求成。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获得歌唱各种共鸣的方法。

一、口腔共鸣

口腔共鸣是声音从喉咙发出后第一个共鸣区域,它是歌唱非常重要的部分,是胸腔共鸣和头腔共鸣的基础,不仅对声音的丰满、优美的音色的产生有决定性的作用,而且对于歌唱的吐字咬字更是十分关键的部位。发声时口腔自然上下打开,笑肌微提,下腭自然放下稍后拉,上腭有上提的感觉。这样,声带发出的声波就随着气息的推送离开咽喉流畅向前,在口腔的前上方即硬腭前部集中反射而引起振动。口腔共鸣要有声音的“点”和“心”(即共鸣焦点),首先必须使口腔中的各有关部分唇、齿、牙、舌以及相适应的咽、喉自然地松开,会厌轻轻抬起,以使咽、喉、腔通畅,口腔壁、咽腔壁的肌肉积极坚硬,这样才会获得良好的共鸣效果。

口腔共鸣也就是打开口腔,具体的做法可以用吞汤圆的方法先打开喉与口腔的空间,再找共鸣。口腔的共鸣要先做一松一提。松就是放松放平舌根。检验方法是用手指按按下巴中舌根部,看看是否紧绷,如果是紧绷的,就是不正确的。放松舌根有许多方法,例如把舌头全部吐出口来,左右摇头使舌晃动,不晃就是紧了。要注意使舌的形状成方形而不是尖形。有了舌的放松,再做发中高音的练习。

二、头腔共鸣

我们常常把头腔共鸣称之为头声。头腔共鸣是我们声音中最具有魅力色彩的成分。它使声音明亮、光彩、辉煌、穿透力强,尤其是男高音、女高音声部,头腔共鸣几乎决定了声音的质量。头腔共鸣产生的生理结构位置是在鼻腔上方各窦。窦部各空间有蝶窦、额窦、筛窦等。它们属于固定空间,体积小,位置高,这种共鸣色彩明亮,集中而柔和。演唱时要注意打开颌关节,减轻下颌重量,感觉骨室有轻微振动感,眉心处也有微振感,这样歌声就集中明亮了。 头腔共鸣依靠鼻咽腔的咽壁力量与软腭,控制进入鼻腔的声音方向,使声音进入头腔,形成共鸣。这种控制要细心体会,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获得头腔共鸣必须先具有鼻腔共鸣、口腔共鸣,否则头腔共鸣是难以掌握的。具体方法是:把口腔内声波在硬腭上的集中反射点稍靠后一些,软腭和小舌头尽量上提,笑肌上提,露出上牙,下腭放下,使口、鼻、咽腔之间的通道和空间更宽些,声波便沿着上腭骨而传到鼻咽腔、鼻腔和各窦之间,引起振动。当然要取得良好的头腔共鸣是必须建立在正确的呼吸点、发声点和共鸣位置点这三者协调运动的基础之上的。

三、胸腔共鸣

胸腔共鸣常常在比较低的声部运用得比较多,也常常在各个声部的低声区运用较多。实际上在我们每个声部的所有声区,都需要有胸腔共鸣的成分,只是比例多少的问题。恰到好处的气流运动产生的共鸣一定比压出来的干涩的声音悦耳。胸腔共鸣产生时,胸肺部位的自我感觉应该是比较松弛的、气息是流动的,千万不能绷紧硬逼,如果我们憋紧了胸部,气息不能流畅,不能产生胸部充分的共振现象,那幺这个高音也是比较僵硬紧张的,缺乏动感和感染力的。任何加强胸部压力的动作都会影响声音的质量,使人感觉到比较沉重。获得胸腔共鸣的具体办法是:发声时,咽喉部呈现打哈欠状态,下腭自然下垂,把声波的反射点从硬腭移向下齿背上,使声波在喉头和气管附近引起更多的振动,并继续传送到胸腔引起共鸣。胸腔共鸣的练习一定要注意松弛,千万不要过分地追求胸腔共鸣而去压迫喉头,把浓重的喉音误认为是胸腔共鸣。

四、整体共鸣

歌唱训练的目的就是发掘人的共鸣利用状态,达到歌唱所需要的声音共鸣。人声共鸣要建立在整体的基础之上,没有喉咙的基础声音,就不能产生口腔共鸣,没有口腔共鸣的第一阶段共鸣也不可能产生鼻、头、胸等其他部位的共鸣。因为如果没有基音,就不可能产生各种各样的泛音。所以我们在追求共鸣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整体共鸣的重要性,不能片面地强调局部的突出,整体的共鸣才是丰满的、完美的。局部必须服从整体,整体是由许多局部构成,互相作用的。

每个声部都有其明显的特点,但是决不是高声部只需要注意头腔共鸣,中低声部只注意喉咙和胸腔共鸣,这是错误的想法。任何声部都必须全面掌握整体共鸣作用,只是由于声音的特点而在表面上显得哪个部分相对突出一点。同样,我们常常说有中声区、低声区和高声区之分,因而会使得认识上产生将口腔共鸣、胸腔共鸣和头腔共鸣分别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声区,也就形成“换声”说法,这样无形之中在概念上增加了声区的色彩不统一。

总之,歌唱发声的共鸣效果对于歌唱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应充分利用人体构造的共鸣腔体,努力控制歌唱发声,逐步训练形成空间立体感的音响,因此,歌唱的声音要有比较宽广的音域,要有相当响亮的音量,要有表达歌曲感情的各种声音色彩。这些除了要靠正确的气息控制,正确的发声方法之外,更要靠正确掌握人体对发声的共鸣作用。

作者简介:刘月,大庆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