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晶

摘要:通过对湖南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创新情况进行调查,从而了解湖南民族音乐的基本现状,并分析阻碍当前湖南民族音乐发展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对音乐创作推动湖南民族音乐的独特性与创新性进行对策研究,并针对本院教学实践中如何传承与创新湖南民族音乐进行探索。

关键词:民族音乐;教学实践;传承创新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以推动湖南民族音乐传承与创新为目的,让更多的人了解、继承与弘扬湖南民族音乐。另外,艺术类院校的学生是民族音乐文化继承与发展的重要群体,此研究针对教学实践进行多方面探索,希望能为湖南民族音乐的更好传承与创新提供更为宽广的途径。

二、研究现状与问题

湖南拥有众多的少数民族,民族音乐资源丰富,是我国民族音乐不可或缺的部分,让更多的人了解、继承与弘扬湖南民族音乐是一件极其有意义的事情。随着老艺人和传承人的相继离世,湖南民族音乐出现了一些断代的现象,一些重要音乐音响资源的流失,给研究及创作湖南民族音乐带来了一定困难。现今,湖南民族音乐的专业研究文献还不够充足,尤其是针对湖南民族音乐创作的研究资料则更少,在整体上缺少了理论性、客观性的系统数据,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湖南民族音乐在国内外的推广和传承与创新的进展。所以,只有开辟出一些新的领域和新的课题,出现一些有科学价值的新的学术成果,才能丰富湖南民族音乐的资源,更好的发扬湖南民族音乐文化。

音乐创作一直是音乐事业的先导,在民族音乐事业的发展中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我们湖南民族音乐既要保护、继承,也要发展、创新。所以,湖南民族音乐创作也要坚守我国民族音乐的文化传统,继承湖南民族艺术素材,更要到湖南民族音乐中去挖掘宝藏。这样,才能在保证了传统民族音乐精华的同时,又给湖南民族音乐注入更多新的活力,不断地推动优秀的湖南传统音乐艺术,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地改造、更新、发展。

三、研究重点与难点

民族音乐文化继承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学校的熏陶和培养,因此,湖南民族音乐如何在教学实践中传承与创新便是研究的重点。随着老一辈传承人的相继离世,湖南民族音乐出现一些断代的现象,某些音乐资源销声匿迹、音响资料快速流失,加之,系统研究湖南民族音乐的专业文献还不够丰富,特别是湖南民族音乐创作的研究资料则更少,给湖南民族音乐挖掘、调查、研究及创作工作带来了很多难处。

四、研究思路与作用

大量查阅图书和网络资源获取相关文献资料,借鉴学习先进的研究理念,了解洞悉最新的研究情况;通过收集、整理相关研究资料,对湖南民族音乐资源及时总结、提炼,从中得到启发,形成具有一定科学性和操作性的研究经验。以近年来产生一定反响的湖南民族音乐作品为研究个案,对影响当前湖南民族音乐发展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寻求以音乐创作推动湖南民族音乐传承与创新的有针对性和前瞻性的对策建议。对从事民族音乐研究和创作的专家学者们进行访谈,了解湖南民族音乐的基本现状,对音乐专业教师、学生,音乐教育者、音乐爱好者进行调查,进一步分析湖南民族音乐传承和发展的状况;并根据研究的任务和内容,在本院音乐教学实践基础上不断探究方案、不断改进策略、不断提高研究价值。

民族音乐与各少数民族的民俗活动紧密相连,少数民族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针对湖南民族音乐出现断代的情况,音乐研究与创作工作者应该要不断地深入到湖南各少数民族地区去采风,进行实地调研学习,发掘当地民族音乐的精华。这样,才能获取有民族特色的素材,经过筛选、提炼有价值的素材,才能创作出具有湖南民族音乐特色的作品,而这些音乐创作则有利于湖南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与继承,有利于促进湖南民族音乐事业的繁荣昌盛。

通过创作、改编、出版、演出等多种途径,吸引更多人对湖南民族音乐的关注、了解,有利于湖南民族音乐的推广和普及,并能呼吁更多人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鼓励、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和艺术院校的学生深入民间、潜心创作,挖掘、创作出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湖南民族音乐作品,能大力开拓并发展湖南民族音乐,探索并创新了民族音乐的表现形式,使湖南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创新更加多样化。

湖南众多原生态民族民间音乐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收集、保护和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我国民族音乐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研究资料。很多湖南民族音乐作品被艺术院校编写进声乐、器乐或音乐学等教材,根据湖南民族音乐素材创作或改编的音乐作品为我国民族音乐教育、民族音乐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贡献。在不断推出湖南民族音乐作品的同时,也不断为湖南传统文化艺术和艺术人才提供了展示的机会和舞台,李谷一、张也、宋祖英、雷佳、王丽达等优秀的歌唱家们依托于湖南民族音乐的滋养成就了一番事业,当然,从湖南走向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们也在尽自己的力量,传承和发展着湖南民族音乐文化,处处彰显着湖南民族音乐的魅力。

五、湖南民族音乐在我院教学实践中的传承与创新

我院十分重视民族音乐文化教学工作,设有民歌,民族管弦乐排练、民乐重奏等相关课程,多年来培养了一批湖南民族音乐的推广和传承者。如曾获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2011年年度总冠军,享有“失明百灵鸟”美誉的青年歌唱家刘赛,为湖南民歌的传承与推广做出了一定贡献;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民歌传承人—吴庭翠,把湘西的民族音乐带到了中央电视台、带到了美国、带到了世界各地,尽情展示了湖南民族的自信;2015年参加全国桑植民歌大赛并获得歌王称号的谢静,毕业后一直在桑植学习、教唱桑植民歌,不断地为湖南民歌的传承和推广做着努力,让传承的队伍越来越壮大。

如何将优秀的湖南民族音乐文化得以保护、继承与发展,我院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与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19年湖南艺术职业学院 “湖南地方戏曲非遗传承工作室”挂牌成立;2019年由湖南省文旅厅主办,我院参演的“锦绣潇湘”大型民族交响音乐会极具湖湘地域特色,展现了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民族音乐的魅力;2018年我院主办的“民歌回娘家”演唱会暨民歌采风活动,着力于弘扬民族文化,提振民族精神;2017年我院与长沙市民族联谊会桑植分会共同发起和举办了桑植非遗探访活动;2016年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将“湖南民族文化传承基地”牌授予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湖南民族文化传承基地授牌仪式暨“唱个山歌甩过来”民歌演唱会在我院隆重举行;2011年“桑植民歌进校园”课堂教学活动深入我院;2010年“桑植民歌进校园”原生态音乐会、桑植民歌实践教学采风基地授牌仪式、桑植民歌传承与保护研讨会等一系列活动在我院举行,并签约桑植县为我院民间采风实验基地,开启了地方政府与高等艺术院校携手保护、传承、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路径……在各部门的积极努力与配合下,湖南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创新在我院教学实践中,有条件有基础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六、结语

从传承到创新发展,从保护到融入生活,传承和创新的理念还需要全社会来共同营造,离不开多方面的努力,否则实现起来会很艰难。艺术类院校的学生是民族音乐文化继承与创新发展的重要群体,我们要把传承和创新的理念从这个广大的重要群体抓起,直接输入到学校、灌输到学生,让日常的教学给学生们营造氛围,让他们耳濡目染,把传承变成一种常态化,把创新变成一种习惯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才能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质。传承和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经过时间的沉淀,留存在学生身上的这种民族文化素养就能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