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松毅

摘要:说起神话,总会有“哪咤”的一席之地。这个诞生于《封神演义》的“少年英雄”在文学史上留下了许多身影。在国漫崛起的潮流中,这个极具知名度的IP注定会发挥巨大的作用。《哪咤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魔童降世》)的票房固然很高,但笔者看到更多是人们在盲目为情怀买单,不是在理智评判这部影片。文章从多角度解构《魔童降世》,以把握当下国产动漫电影的创作方向。

关键词:国产动画电影;《哪咤之魔童降世》;神话传说;改编

通过各路媒体以及路人评判,人们对这部电影底消费冲动主要来自“情怀”。目前国产动漫电影正在蓬勃发展,从《大鱼海棠》到《大圣归来》,每一部都在进步,主要是音画质方面。但是与此同时,被广大观众诟病的“剧情”方面一直是硬伤。大部分人去观看国漫电影主要靠电影宣发元素中的“情怀”二字。作为影评人,我们需要实事求是地评判一部作品,为观众提供客观公正的评价。

一、艺术创新

哪咤广为人知的形象来源于明朝的《封神演义》,莲花藕身、三头六臂是他的经典外貌特征。但是随着商业电影发展,各路“超级英雄”层出不穷,哪咤的能力变得不算出众,相比现代“超级英雄”也不再那幺接地气。为了使这个人物能更好地演绎故事、提升IP价值,其背景只能放在古代——哪咤的原始设定历史背景下,通过历史与神话的包装,帮助观众理解并产生认同。因此在背景设定方面很难创新。

导演饺子对哪咤的创新很大程度是对哪咤起源故事的加工:通过“魔丸”与“灵珠”的设定注定哪咤与龙王三太子的羁绊,影片最大的冲突与高潮也与此相关。哪咤跟龙王三太子的相遇是注定的,两人的对抗不可避免,最后再度融合、同抗天劫也成了必然。命运的安排成了两人羁绊的主题。在原版少年英雄的基础上新增了兄弟情义与宿命感,丰满了故事,拉伸了内涵。导演很敏锐地抓住两个角色共通之处以及矛盾点,成功塑造出一对观众喜爱的CP,并在上映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继续发热,由广大网民创造更多有意思的“周边产物”,如“同人文”“漫画”等。于是《魔童降世》的下一部系列电影还没推出就已有了大量关注。

在老动画片《哪咤传奇》里,哪咤调皮的设定在《魔童降世》中被解释为:由“魔丸”身份带来的特性,极其不稳定,没有乾坤圈压制便走火入魔。由于“魔丸”危险异常,原始天尊下咒“三年后引天雷下凡摧毁魔丸”——炸弹不爆炸,观众就永远在惴惴不安:哪咤的生辰日越是临近,观众就越是揪心。因为大家看到这个皮孩子在与敖丙踢毽子的场景中展现了足够的美好与童真,同时百姓对哪咤的误解令观众更能体会到一个孩子心中的委屈。他心中的暴戾需要疏导与理解。观众不愿看到这个在失控边缘挣扎的孩子在雷劫中化为灰烬,希望看到“魔丸”的更多可能性,希望“魔丸”活下来!观众在担忧中产生同情,进而对“魔丸”的创新认同度就更高,对人物命运的发展就更关注,增加了用户黏性,为“打造中国神话电影宇宙”的下一部影片推出打好了基础。

艺术创新是为了推陈出新,是为了结合时代发展给观众带来更好的娱乐体验。从这个角度来说,饺子做到了。

二、人物设定

观众能感受到主创人员在尽量帮助观众记住每一个人物。例如哪咤的妈妈殷夫人:外能降妖伏魔造福一方百姓,内能顶住压力努力教育魔丸。她怀孕期间在祖庙里大口大口地啃鸡腿的画面十分生动,可以看到她有些大大咧咧像个小女孩;但是这个从前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小女孩却励志斩妖伏魔,随时披挂出征、被魔丸痛咬还要安抚孩子、阻止太乙痛下重手,这是她作为一个母亲的成熟与稳重;一口一个老娘显得有些豪气,但是面对儿子踢毽子的高危请求却是不假思索展现出最多的温柔。尤其在看到儿子大战后肉体破灭只留魂魄,确认儿子安全后趴在李靖胸口哭嚎着“吓死老娘了”,令人潸然泪下,愈发与这位母亲感同身受,体会着这份心疼与酸楚。

这个人物设定在古代是不可能有的,却偏偏极其具有魔力,因为导演巧妙地将部分现代女性所具有的“独立自主”融入其中,使得这个母亲更能带给观众共鸣。

但遗憾的是,并不是每一个人物都塑造到位,甚至大部分主要角色不到位、不合理:太乙真人是个不靠谱、法力弱的胖子?申公豹是一个矫揉造作、故弄玄虚的结巴?一个虎背熊腰,一脸络腮胡的大汉却有着少女声线?这大大超出了原作中人物的设定范围。这不是在接地气,也没有结合我们的时代背景推陈出新。这种巨大设定上的变动对于任何年龄段的观众都不太合适。接触过原作的观众会感到人物与自己内心的形象的认知强烈不符; 低龄、未接触过原着的受众或许好接受,但是因此形成对神话人物错误印象相信也不是家长或全社会愿意看到的。

三、台词设定

台词设定是影片的一大痛点。在太乙真人打开宝莲时,台词中出现的“密码”两个字令观众出戏,甚至于“不要紧还有四次机会”“指纹认证”等过于现代的表达。这样的大白话拉低了导演水平。

台词可以塑造角色形象,也能体现导演的文化水平。电影中出现的大量现代化表达基本没有体现出一个上古少年传奇应有的恢宏大气,而且令观众感受到的更多是尴尬。

四、逻辑层次

一个好的故事需要一个好的内核。通过人物去承载,从而呈现人物深度。人物深度的体现要靠行为背后的逻辑,层层递进,人物才立体,才有层次。

导演想表现一个被大家误解的儿童自我救赎的故事,在百姓的反感中魔丸需要体现反差,反抗命运的安排得到救赎才符合逻辑。

但现实是:魔丸吓小孩、吓村民,自暴自弃做了恶人。虽然救了小女孩,只因被误解,于是继续做恶人。却在最后发现父亲已经准备替自己去死,因此很感动,决定既往不咎,拯救苍生。

导演考虑过这样跳跃性的剧情进展是否合理吗?为什幺父母三年的陪伴没能感化他,偏偏是牺牲,是死亡?魔丸发狂后斗天斗地斗父母,却仅凭太乙真人轻飘飘一句“水淹陈塘关”就醒悟了吗?这似乎只是给他表面的好战和内心的暴戾找了一个合理发泄口,于是他爆发、变身,霎时跟龙王三太子战在一处......但是他想救父母救苍生的递进完全没有体现,忽听得他说“我命由我不由天”,仔细推敲,似乎还不够合理。

五、结语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哪咤之魔童降世》是结合历史、神话传说与情怀的一部影片。导演想把握古与今、现在与未来的多元结构来呈现内容。遥远而宏大的神话史诗、中式宿命观、古今人们对于命运的看法是本片架构的根基。但是影片不足之处在于导演功力不足,一些重要部分未能合理把握,尚未满足观众日渐增长的审美能力,这便留下了漏洞与遗憾。如果仅仅因为票房属同类电影中的佼佼者而为其披上国漫电影的“万鳞甲”,那国漫电影的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史可扬.影视批评方法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5.

[2]许仲琳.封神演义[Z].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