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友才

摘要:改革开放40年,是县级广播电视事业大发展的40年。改革开放,给县级广电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使县级广电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从“无”到“有”、 从“有”到“盛”、从“盛”到“新”、从“新”到“高”,实现了四个转变。本文以重庆市荣昌区广播电视发展为例,就县级广电在改革开放进程中转型发展路径进行探析,探讨县级广电在新时代如何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改革开放;广播电视;荣昌;转变

改革开放40年来,县级广播电视事业发生了巨大变化,经历了1978年到1992年从“无”到“有”的起步阶段、1993年到2002年从“有”到“盛”的发展阶段、2003年到2013年从“盛”到“新”的振兴阶段、2014年至今从“新”到“高”的高质量繁荣发展阶段。这40年,县级广电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完成了华丽的转身,实现了四个转变和四次转型。这里,笔者就县级广电转型发展路径,做一些探讨和分析。

一、从“无”到“有”的转变

改革开放,为县级广播电视事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1978年到1992年,是县级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起步阶段。这个阶段,县级广电实现从“无”到“有”的转变。

改革开放前,荣昌广播电视只有广播有线大喇叭,几乎看不到电视。从1977年荣昌县广播事业管理局成立,到1980年改为广播事业局,再到1984年荣昌县广播电视局成立,荣昌广播电视事业开始起步。1983年,中央出台的37号文件提出“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建设方针,使县级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活力迸发。

改革开放初期,荣昌广播电视处于以广播为重点的事业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全县50个乡镇都建有广播站,90%以上的村建有广播室,实现村村通广播,并逐步建立遍及全县农村的县、乡、村三级传输有线广播覆盖网,基本形成了以县广播站为中心、乡镇广播站为基础、连接千家万户的全县有线广播网。

在电视方面,1979年,荣昌在县城天主堂钟楼上建成了功率仅有5瓦的电视差转台,标志着荣昌电视事业的诞生。由于这个差转台功率小,当时只有城内昌元镇群众能够看上电视。1987年荣昌在玉瓶山建成了50瓦的电视转播台,通过卫星地面接收站接收讯号向全县发射,使荣昌广大群众都能够收看到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和四川电视台一套节目。

40年中,荣昌广播电台、电视台也是从无到有,从没有频道、没有呼号、没有台标、不定时定点播出到有频道、有呼号、有台标和定时准点播出,使荣昌广播电视真正实现了 “从无到有” 的转变。

二、从“有”到“盛”的转变

改革开放,为县级广播电视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1993年到2002年,县级广播电视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县级广电实现从“有”到“盛”的转变。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荣昌广播电视事业进入兴盛期。广播越办越好,日益强盛,到1992年底,荣昌广播网络达到了4052.3公里,通广播的村384个,通广播的社2322个,入户喇叭达到55241只,入户率达到39.6%。

进入90年代后,电视开始兴盛起来。1990年1月,荣昌开始有线电视工程建设,在县城昌元镇及部分乡镇大规模发展有线电视网,建成了有线电视系统。1990年至1992年,在县城内安装了11公里多的有线电视线路,拥有有线电视用户7000多户,乡镇有线电视用户也有3000余户,全县城乡居民可接收到中央电视台一、二、三、四套、重庆电视台一、二套等10套节目。随着荣昌广播电视覆盖网络的传输技术手段日臻完善,使全县卫星地面接收站总数达到27个,形成了电视无线和有线混合覆盖的局面。

1993年12月8日,荣昌人民广播电台、荣昌有线电视台宣告成立,结束了荣昌没有自办电台、电视台的历史。

1998年以来,荣昌先后实施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数字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有线网络数字化整转工程等工程,全县基本消除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盲区”,中央、省(市)电视台节目的覆盖率达到了100%,县办电视节目的覆盖率达到了65%,解决了广大群众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极大地丰富了荣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从“盛”到“新”的转变

改革开放,赋予了县级广播电视发展的强劲动能。2003年到2013年,县级广播电视事业进入振兴阶段。这个阶段,县级广电实现从“盛”到“新”的转变。

从2003年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首次明确提出“加快发展广播电视产业”的号召,到2004年国家广电总局颁布《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意见》,改革开放后首个广播电视改革方案出台,全国县级广播电视先后经历了3次大的改革调整。强劲的改革春风为县级广播电视改革赋予强劲的动能,县级广电坚持改革创新,全面振兴广电,夯实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基础。

在进行体制机制改革的同时,荣昌广播电视产业从传统业态拓展到新型业态,规模和覆盖面迅速扩大,传播能力、覆盖水平、服务质量均飞跃提升。经过频道、频率专业化、类型化改革,全县广播电视开办的栏目比改革开放初期大大增加。2006年与1979年相比, 全县自办广播节目由原来的3个增加到24个、自办电视节目由原来的1个增加到10个以上。2003年以来,荣昌广播电视台不断改革创新,内容创作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同时加强节目内容、节目形式、传播渠道等多方面的创新,主导广播电视视听节目空间,为荣昌人民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2007年,荣昌广播电视在硬件上也实现创新升级,更换了广播机房全套设备和电视设备。电视采访设备由原来的大1/2和3/4电视摄像机改为广播级摄录一体机,编辑系统由原来的线性编辑系统改为非线性编辑系统,更换了电视音频设备、视频服务器、中文字幕机、特技图文动画制作系统。2010年,建成500平方米的多功能综合演播大厅,节目制播能力得到提升。

四、从“新”到“高”的转变

改革开放,推动县级广播电视大繁荣大发展。2014年至今,县级广播电视事业进入了高质量繁荣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县级广电实现从“新”到“高”的转变。

2014年8月18日,中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结的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从此,县级广电进入融合创新、转型升级新阶段。

荣昌广电积极推进广播电视转型升级,2014年在全市率先成功创建标准化二级电视台。目前,荣昌广播电视台自办节目2套,开办有新闻综合频道、文化生活频道两个频道和《荣昌新闻》《政策面对面》《荣昌故事》等10余个栏目,两个频道的日播出时长达33.5小时,其中新闻综合频道自办节目播出时长达到总时长的17.1%,文化生活频道自办节目播出时长达到总时长的41%。2017年,荣昌广播电视逐步向高清发展,实施了电视节目采编播高清化改造。荣昌区政府投入资金500万元,进行了摄录系统设备、电视演播室系统和自动播出系统改造,增添了广播级数字高清摄像机31台,演播室设备全部数字化。2017年7月,开播高清综合频道、高清文化生活频道。不但节目的格式发生了改变,实现标清转高清,而且电视的传输方式也发生了改变,由地面无线传输数字电视发展到有线传输数字电视。

2018年6月,荣昌区政府出台《重庆市荣昌区2018年加快推进荣昌电视高清节目“户户通”实施方案》,对100个行政村进行广播电视光纤户户通改造,实现由模拟信号覆盖向数字化覆盖转型升级。荣昌广电积极探索融合发展之路,创新转型路径,打造了广播电视+互联网、广播电视+微信、广播电视+移动客户端等多个传播平台,荣昌手机台访问量达到1100万次,增强了广播电视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