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宏浩 邢攀科 李琳琳

摘要:在大数据视角的监视下,目前各高校平台的搭建及应用做得都还不够充分。如何才能充分地发挥出高校智慧校园服务平台的实际作用,推进智慧平台、网上教学、综合服务等功能需求的开展,让智慧校园成为现实智慧校园,通过本文的论述分析,希望为本校的智慧校园系统APP平台的建设提供构想。

关键词:智慧校园;高校信息化;创新

一、教育信息化时代下高校“智慧校园”的建设需要

“智慧校园”是以数字化校园为核心,充分运用虚拟化、AR/VR、大数据、云服务、人工智能、校园内网、互通互联等技术支持,全方位分析感知校园环境,通过大数据识别并定制私人的学习、工作环境和专属特征,资源整合作为中心思想,智慧服务为最终目的,将教学办公、科研交流、生活管理等现实环境与虚拟数据的智慧衔接,为管理人员提供智慧化系统。“智慧校园”不仅是“智慧教育”的组成要素,更是智慧学习环境的具体承载者。

APP综合服务平台即为“智慧校园”的一种具象的表现形式,能够实现“智慧校园”的实际投入工作,更好更快响应国家的号召推动“智慧校园”的进行,进而健全校园的师生互动模式,增强校园生活的幸福感与舒适感。2018年6月,《智慧校园总体框架》一案的提出,确定了智慧校园建设系统架构的基本要求。《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和《“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明确指出,高校作为代表要紧随时代发展趋势,推动智慧校园建设工作,从而实现教育智慧化的转型。各层次学校的网上教学充分体现出了“智慧校园”的分布之匮乏,教学任务不得已在各大网络直播平台中进行,自此也能看出,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智慧校园”的开发、使用的工作已迫在眉睫。

二、国际视野下的“智慧校园”建设标准

从国外智慧校园近年进展来看,为达到教育信息化向智慧校园转变的根本目的,世界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如美国颁布《国家教育技术计划 2017》一案中提出要在高速宽带网络、学习环境、政策支持的层面充分完善校园基础建设,从而推动学习效率;新加坡继发布“智慧国 2015”计划后,又针对六类学校颁布“未来学校”计划,重点推进前沿智慧建设,其中包括虚拟教师、沉浸式学习、课件生成、可视化工具(e-PBL Tools)等;马来西亚也出台了多份文件,如《马来西亚智慧学校:发展 21 世纪的技能》《智慧学校概念蓝图》《智慧学校建设标准》等,从建设展望、核心理论、构建标准等方面规范智慧校园开展工作。

三、河北科技大学“智慧校园”平台建设架构

为实现此目标,以及为找寻到真正的科大学子的内心真实诉求,在2019年9-10月期间实施了电子问卷调查,其目的围绕“智慧校园的总体框架搭建”中涉及学生学习生活平台选择的调查展开,从三个方向展开调查,一是当下现存数字校园的使用情况,包括无线网络、信息门户,业务系统应用、一卡通、超星尔雅慕课等方面使用情况等;二是当下数字校园中已有问题;三是了解学生对智慧校园建设的真实诉求。排在首位的就是信息门户的使用问题,目前河北科技大学的喜鹊儿、各类教学资源、校园无线网络等账号的统一性不高,问题多出现在账号繁多,信息不共享,信息孤岛等弊端。在业务系统方面,学生熟悉的系统主要有教务系统、一卡通系统、学生系统等。在“一卡通”方面,校园卡几乎等同于校园内的“身份证”,集饮食、购水、洗浴、图书馆借书、门禁等功能于一体。

河北科技大学是众多高校智慧校园建设上的一个缩影。在当今物联网基础上,智慧校园应发挥着他能达到的更大的作用。

(一)加快智慧校园的推广工作,做到人人了解、人人体验到智慧校园的便捷。

(二)教学环境和教育资源要更加符合学生使用习惯与诉求。当代大学生是新时代下接受新鲜事物成长的一代,对学习环境舒适度、系统流畅度和平台的界面是否符合审美、高效便捷有着更高的要求。在网络资源获取、网络课程建设方面,不仅要从专业的角度出发,更应顾及学生的感受,用更多更好的资源去激发学生的动力。

(三)智慧应当更加个性化和人性化。利用面部识别等技术为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做出保障,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体验到智慧校园所带来的便利。通过移动端等终端程序,实现随时随地随处学习办公,真正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智慧服务,这才是新时代智慧校园智慧平台应当有的样子。

参考文献:

[1]黄荣怀,张进宝,胡永斌,杨俊锋.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8):12-17.

[2]IBM.智慧地球赢在中国白皮书[EB/OL].http://www-935.ibm.com/services/cn/bcs/iibv/strategy/smarter_planet.html.

[3]潘勇,全丽莉.中学智慧校园信息化学习系统的构建与实践研究——以华中师大一附中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5(2):70-77.

河北省创新创业大赛项目结题论文,项目编号:S201910082016。

作者简介:周宏浩,河北科技大学;邢攀科,河北科技大学;李琳琳,河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