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红

摘 要: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对服装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不仅要掌握某个固定职位的技能,还要熟悉其他工作领域,具有广泛的工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成为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智能制造;服装设计与工艺;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08-00-02

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网络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飞速发展,并已在现代教学中得到应用和推广。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对服装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要结合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特点,培养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一、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专业设备的更新,专业化和智能化已将服装的生产从制造转变为高级制造, 生产与销售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1]现有的服装从业人员通常素质较低,难以适应服装制造向高级制造过渡的需求。

从服装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来看,离企业需求还有一定差距。一方面,毕业生很难从事技术岗位的工作,也很难接受从基层开始工作,最终还是会转行。另一方面,企业很难吸收高质量、稳定的员工。行业的后备军少,就业者断层现象严重,特别是在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的缺失,制约着行业的进步与发展。

鉴于当前行业的发展和教育教学的现状,我们必须改善教学形式,丰富实践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创造智能的培训环境,实行校企合作,组织实施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工作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和发展能力,才能确保人员培训过程与企业行业发展同步。

二、课程改革思路与构想

(一)“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倡议

以培养现代化企业高技能人才需求为目标,以深化校企合作为渠道,坚持融入行业,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现代企业基地资源开展校内外培训,坚持“能力本位”的原则培养,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的开展教学教学活动,开展信息化教学;利用智能软件、网络课程、数字媒体技术,对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学生展开专业教学活动;利用智能设备,组织实施现代化培训,建立开放的校企合作关系,还原企业和生产技术的现状,开展企业实战,培养适合智能制造背景下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高技能学生,为当地经济服务,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二)课程改革思路

校企合作进行人员培训的关键是还原实际生产状态。一是运用专业能力和专业知识,以典型的工作任务和工作项目为主要学习内容,注重过程培训,让学生积累工作过程中的工作经验;其次,是使用智能设备的能力的培养,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现代生产环境的创建、真实案例和生产任务的引入,增强学生的能力并拓宽他们的就业领域。第三是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利用校内外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开展项目研发和创新设计活动,将作品转化为产品,激发学生兴趣,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三、深化校企合作开展多领域的合作

(一)结合智能企业生产状况,加强配套培训基地建设

利用专项资金进行技术升级,扩大翻新现代化企业,引入智能化生产设备,应用现代教学软件,加强企业技术干预,组建一支素质高,技能全面的队伍。

(二)满足企业就业需求,建立以实践培训为核心的教学体系

采取先进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现代化、智能化的教学措施,打造符合现代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应用+技术+创新”行业发展趋势的从业者。由于学生学习能力和潜能的差异,在智能制造背景下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教学实践课程体系的建立和教学安排上应采用多层次的模块化教学方法。将学生按水平分为若干组,分层开展教学。实践课程分为不同模块,有利于学生在教师的分层教学策略得到发展和提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达到掌握,增强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实施以工作任务驱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型。[2]各方面利用内部和外部现代化培训基地的资源在各个领域进行项目合作。

(三)与企业技术水平接轨,升级和更新教学实践环境和软件系统

实施智能设备的现代化教学过程,进行现代化实践培训和企业实战。开展多领域的校企合作,将服装行业的先进技术、设备和软件与企业管理和生产有序地结合起来,应用于实践教学中,以提高整体实践能力。

(四)传递企业技术与文化,信息化手段实现线上线下教学形式

实施线上线下教学,应用现代化软件和资源,建立集成化的课程系统。线上精品班展示了服装行业中的先进技术、工艺和方法,并为学生提供了在线教室、课后学习的交互式平台。课堂录播系统,实现了线下自主学习的同步,提高了教学水平,提高了实训的效果,实现了专业学习和技术引进的同步发展。

(五)深化校企合作,开展多领域的合作

专业培训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培训学生的专业基础和应用能力,使用智能设备和软件进行基于项目的教学,以及以实践技能为中心的现代化技术和信息的教学。第二阶段是综合运用专业能力的阶段,组织生产性任务的教学和生产,还原企业的真实情况,尤其是企业的一线技术和生产管理形式,在企业生产线上进行培训,使学生感受到企业的生产环境、合作意识和责任感,同时也要提高教师岗位能力,提高教学团队的整体实践能力。第三阶段进行校外实习培训,与不同公司合作,针对企业的不同需求进行个体培训。

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服装,无论是服装的设计、生产、销售,都是以人们的生活需求为基础的。服装设计需要通过长期的实践来积累经验,闭门造车无法满足当代消费者的需求。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比如联合举办各种比赛和展览,高校学生可以获得很多新鲜的实践知识,企业也能从比赛中挖掘到人才。学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有效地提高了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教学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建设。通过学校与企业相结合,以企业为平台的项目教学方式,学生可以通过具体项目的实际操作来巩固理论知识,企业也为服装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同时,学校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帮助企业开展技术研究,通过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师生的引进,为服装企业带来新的创造力和活力,学校和企业实现了互利共赢。

(六)开设实用性课程

课程是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质量。在智能制造背景下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实践实训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理论学习的广度和深度,缺乏具体的实践课程。为了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技能,学校应该开设一系列的专业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适应市场需求。课程由经验丰富的教师讲授,使学生能够快速适应工作需求,为今后更好地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3]

(七)顺应行业发展前景,培养创新型人才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高校课程改革的新方向,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克服填鸭式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启发学生,开展课堂讨论,增加互动,培养学生思维的。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从所学的基础理论中进行推论,总结提炼出新的设计元素和方法,并在自己的创作中体现出来。项目化实战教学是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充分利用针织、电脑绣花、单裁机等现代化智能化设备,还原企业一线的生产过程和真实案例,着重强化实践环节和应用拓展。同时利用产品研发、创新项目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不断丰富专业素养,落实创新创业活动,拓宽就业领域,满足企业、社会不同层次、多元化的人才需求。[4]

基于项目的实践教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充分利用现代智能设备,还原企业一线的生产工艺和实际情况,着力加强实践环节。同时,通过产品研发和创新项目来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创造力,在工作中学习进步,增强专业素质,实施创新型创业活动有利于扩大就业领域,并培养在企业和社会的不同层次的多样化的人才。

四、结束语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教育现代化的工作已深入开展,教学改革的课题已摆在每位教育从业者的面前,需要大胆实施教学改革与实践,促进我们的教育事业面向现代化,培养符合智能制造背景下的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学生,为服装行业提供强大的后备力量。服装设计与工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只有与社会、市场紧密结合才能明确课程的教学方向,体现其价值。因此,在专业教学中,应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和实施,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智能制造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胡玉丽.智能制造背景下高校服装设计人才培养[J].艺术家,2019(04):150-151.

[2]肖志余,刘金铁,田云龙,等.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院校模具专业教学改革适应性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33):64-65.

[3]颜科红.优化高职人才培养平台,助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路径研究[J].轻工科技,2020,36(06):181-182+184.

[4]单侠芹.基于智能制造的专业课程标准建设研究——以“自动化生产线”课程为例[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20(04):80-8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