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博尧

摘 要:文章以CCRC模式下的养老社区环境作为研究对象,从我国老龄化现状、老年人群体特点、CCRC养老社区特点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并针对其设计原则进行分析,试图为CCRC养老社区环境设计实践应用提供指导方向。

关键词:养老社区设计;CCRC养老社区;社区环境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5-00-02

一、CCRC概念

CCRC(Continuing Care Retirement Communit)可直译为“提供连续性照护服务的老人社区”。具体是指三种不同类型(自理、介助、介护)老人居住在同一个社区中,根据不同需求可选择多种的生活方式及配套服务。此社区区别于一般疗养院,除日常照料等功能外,还可具备医疗、娱乐、购物等功能。CCRC 社区的经历了初创于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到了80年代中期的进入奠基阶段,后经过了1990~2005年的重要发展期以及2008年至今的平缓期四个重要阶段。数量上激增,服务多样性上更为丰富,得到了稳步的发展。

CCRC在各国的分布情况及发展情况各异。美国对于CCRC模式的养老社区发展研究已逐步稳固,已经可以作为一种商业服务模式而存在。日本成立专门研究组,探讨CCRC在日本立足的可能性及发展空间,处于起步阶段,但由于社会经济原因,这种投入高、回报慢的养老模式发展受阻。欧洲国家由于社会老龄化发生较早,在养老模式方面的探索基本趋向于成熟,因从,CCRC并未受到广泛关注。我国于 20 世纪末期正式进入老龄社会,CCRC处在探索当中的起步阶段。处在“银发浪潮”下的养老问题十分严峻,有限的养老服务资源不能充分供给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当务之急是探索出一种以合理且有效的养老服务模式。[1]

二、CCRC中老年人的群体特征与环境需求

(一)老年人群体特征

年龄是界定老年人的重要标准之一,根据规定老年人的年龄起点标准为60周岁。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最明显的是生理上各项机能的退行性变化,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现象。并且,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对信息接收以及处理方面的能力也会随之逐渐降低。在心理方面,受身份角色在社会与家庭当中的转变、主要生活空间的转变、生活节奏和社交关系的转变等主客观原因影响,老年人应对情绪变化的能力会减弱,时常会产生较为消极情感体验和反应。

(二)CCRC模式下老年人的行为习惯对于环境的需求

CCRC模式下老年人的行为习惯对于环境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两点上:休闲活动、就医活动。

随着社会角色与生活方式的转变,老年人可利用的空闲时间极大增加。因此,为了满足生理与心理上双重需求,休闲活动成了重要的实现手段。老年人进行休闲活动的模式与中青年人存在很大的差异,所能选择的休闲方式较少,人员、场所、时间较为固定,且具有时域性、聚集性与选择性的特点。在休闲行为的类型上,老年人一般会选择低体耗,低消费的休闲活动。因活动空间形态的限制老年群体活动在空间上较为固定。单独活动时,多为以线性交通为主的空间变化;小群体活动时,多会选择一些较为宽敞的空间,且大多位于社区的边缘位置;大规模群体活动时,多选择一些范围较大的公共空间。另外,由于老年人身体各项机能老化等问题,其活动范围通常处于社区内或步行所能到达的区域,空间尺寸都不是很大。[2]

除休闲活动外,老年人活动行为当中的就医行为与社区环境也存在着一定联系。随着衰老所带来的变化以及一些退行性疾病,老年人往往需要定期检查或治疗。一般来说,居住在CCRC养老社区的老年人,被动就医的概率较高。基于CCRC模式的养老社区,医疗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社区对此类活动会有所组织并保持持续关注。考虑到活动不便的老人,会提供上门检查或治疗服务。[3]

三、CCRC养老社区功能结构

CCRC养老社区根据老年人的三种不同类型划分居住设施并形成连续的护理体系,同时配建社区中心,方便老年人的生活。现有的CCRC养老社区的布局方式,基本可以分为三种。

(一)渐进式:由于不同类型的老年人年龄层次及健康状况的不同,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存在差异,从而形成了三种不同的社区环境。此三种社区环境呈现渐次的过渡关系且能够相互融合。

(二)共享式:社区服务中心往往处于中心位置,不同类型的居住单元都能共享社区服务中心。

(三)集中式:考虑到用地问题,社区通过同一空间的功能复合和错时使用,构筑集中式功能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空间利用效率。

四、基于适老性特点的CCRC养老社区环境设计原则

(一)环境的舒适性与安全性原则

考虑到客群体的特殊性,CCRC养老社区环境设计应将安全性作为首先要考虑的原则,因此,需要提供无障碍空间设计,保证老年人能够安全有效地进行活动。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道路铺装、植物配置、无障碍设施等多个方面。在道路设计上,步行是老年人出行的主要方式,步行线路以及步行距离等都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设计时,需要保证道路的安全性以及距离与线路的合理性。在材料选择上,尽量避免采用一些有尖角类材料,多选择具有平整、防滑等特点的偏软质的材料。在植物选择上,避免选用一些有刺或易引起人过敏、中毒等不适状况的植物。同时在配套设施上,社区内应设置紧急呼叫系统,一旦发生事故或危险,可提高响应速度。

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往往趋向于较为平缓的静态,如下棋、闲聊、静坐等。提高公共设施的舒适性对CCRC养老社区环境设计来说是必要的,例如,社区中的座椅出于耐久性的考虑普遍都会选择较硬的材质并且尺度较小,长时间久坐使人易于疲累,对身体健康也存在一定的影响。设计当重视对于此类细节的优化,并通过对于微气候的调节、美学形式的考量、色彩的运用等方式营造更为舒适宜居的居住场所。

(二)空间多样性原则

根据CCRC养老社区内不同类型老年人的特点不同,针对有自理能力且热爱交际的老人可以设计一些开敞式的空间。针对需要介助以上照顾的老人或喜欢独处的老人,可以设计一些私密与半私密性质的空间。在空间尺度上避免过于单一,使其能满足独处、2-4人、多人聚会等多种需求。并且,在设计中引入一些园艺疗法,使社区老年人能够与景观互动,即使行动不便也能够触摸到自然环境的一角。

(三)场所通达性与可识别性原则

CCRC养老社区中,除了具有独立生活能力且身体健康的老人之外,还有一些身体不便活动或有认知障碍的老人。对于这部分较为特殊的群体,空间应具备醒目的识别功能。因此类人群对于外部世界的认知的与普通人不同,其心理承受能力也比较弱。空间中若识别性不高,可能会引发他们的焦虑情绪,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健康问题。所以,设计可通过通俗易懂且鲜明的导视系统、有特点的植物配置、较为特殊的景观小品对社区中老年人动向进行引导;对各个功能区进行明确划分,以保证不同环境空间的通达性。

(四)与整体大环境相容性原则

CCRC养老社区与整体大环境的相容性主要从两个要素着手:自然要素以及人文要素。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模式一直是环境设计者持续关注的问题。构建科学的、能够不断有机更新的生态环境有益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在设计与构建的过程中,要结合地区气候条件、地形特征等因地制宜,注意节约环境资源、降低构建成本,同时考虑到后期的使用与维护。

设计中人文要素的体现应借鉴地域性文化特征。结合地域性建筑特点、城市形象符号等方面营造出归属感与亲切感。例如,在植物选择上,可选择易管、易长、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树种,营造富有文化特色的地域性景观,让老年人获得文化上的认同感,也可以唤起其过往的记忆。

五、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人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更为严格,CCRC将成为未来我国老年人的主要居住模式之一。对于基于CCRC模式下的养老社区环境设计所要解决的宜居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依据作为参考。此外,文中所提出的设计原则是基于普遍现象做出的总结,在设计实践过程中还需要本着一定的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参考文献:

[1]周元真.老龄化背景下养老社区中的景观设计研究[J].居舍,2019(16):93+160.

[2]汤雨平.养老社区景观设计的适老原则及体现[J].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9(04):64-66.

[3]殷一.我国CCRC 养老住区规划设计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