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丛悦 向子琪

摘 要:民族民间音乐是我国诸多民族在悠久历史当中的文化结晶,蕴含着大量民族文化的变迁以及历史事件的记录,可以说民族民间音乐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国家文化史诗,而在现如今,民族民间音乐受到多元化文化结构的冲击,其地位逐渐降低,受众逐渐减少,加之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变化,人们对民族民间音乐的认可程度也逐渐降低,因此在现如今如何重建民族民间音乐地位、帮助民族民间音乐发展传承,成为我国传统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民族音乐以及民族民间音乐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同时剖析了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现状,随后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当代意义进行分析,最后围绕四个角度提出了传承发展民族民间音乐的方式,希望能够帮助我国传统文化得以充分传承、传播,并提高我国人民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认同并热爱民族民间音乐乃至传统文化。

关键词:民族音乐;民间音乐;文化认同;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02-00-03

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不仅体现在经济层面,同时也表现在文化艺术层面,作为曾经主导我国音乐文化的核心民族,民间音乐在现如今受到新思潮新音乐模式的影响正逐渐丧失原有的光彩,虽部分音乐人仍然在创作民族民间音乐,但毋庸置疑的是传统民族民间音乐难以在现如今快速广泛传播,较为落后的艺术表现形式,也使得民族民间音乐难以俘获年轻一代的芳心。但不论时代和审美如何变化,民族民间音乐的价值是固有的,因此在不同的时代,民族民间音乐拥有不同的意义,这些意义是民族民间音乐内核的不同展现形式以及影响结果,故本文将民族民间音乐的当代意义作为核心论点,希望我国年轻人以及相关研究人员能够正视民族民间音乐的意义与价值。

一、相关概念综述

(一)民族音乐

中国民族音乐包括通俗音乐、通俗舞蹈音乐、通俗器乐、民族音乐等。中国特有的文化所形成的音乐类型,在音乐风格、内容、形式等方面都是中国音乐理论的基石[1],而民族音乐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丰富。中国幅员辽阔,各民族文化交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

2.不确定因素。在民族音乐的叙述和民族的发展过程中,都会对民族音乐造成一定的冲击,加之民族的传统,使其具有不确定性、创新性和变化性。

3.普及。民族音乐的乐理是由劳动人民作为载体而产生的,它的本质是农民喜爱的一种音乐形式。它以此为载体,抒发情感,抒发个人的心愿与意愿,为民族音乐增添了民族色彩与地方特色。

4.实用。民族音乐作为劳动者的生活状态的一种重要表现,同时又将人的态度、审美等融合在一起,是一种比较流行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音乐艺术。

(二)民族民间音乐

相较于民族音乐,民族民间音乐同时包括了传统音乐以及现代音乐,可以说一切在民间流传的音乐都可以算作民族民间音乐,与民族音乐属于包含关系,民族民间音乐包含民族音乐。

(三)民族民间音乐的特征

民族民间音乐具有多样化、即兴化、口头化以及地域化四大特征。

首先是多样化特征,仅从民族数量来说,我国便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拥有自身独有的民间音乐,而结合时间线来看,不同的历史背景又会造就一个民族不同的民族民间音乐风格,诸如民国时期与现如今不同民族的音乐存在较大差距[2],因此民族民间音乐从内容、语言到曲调都展现出强烈的多样化特性;其次是即兴化,大多数民族民间音乐并无完整的创作流程,很多民族民间音乐只是在田间进行劳作时有感而发,内容随性又富有民族色彩[3];再次是口头化,正因创作的随意、内容的简单、传播的口头性以及传播人群的多层次性使得大多数能够流传至今的民族民间音乐均朗朗上口、容易传唱,许多民族民间音乐往往使用民族内的口头语言作为歌词表达思想和情感;最后是地域化,一首歌曲在不同的地域中会融合当地传统文化以及民俗内容而导致歌曲思想以及歌词发生改变。

二、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现状剖析

(一)民族民间音乐的文化传播发展背景

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已有数千年历史,虽大多数民族民间音乐古调已无迹可寻,但部分具有极强生命力的曲调仍以文化载体的模式传承至今,可以说能够流传至今且历史较为悠久的民族民间音乐往往带有强烈的文化特征[4],例如我国多个地区的祭祀音乐、戏剧当中的音乐都是深厚文化的另一种载体,但现如今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使得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更加碎片化,能够快速刺激人们分泌多巴胺的内容开始占据主导,如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当中无须人们思考、只为博人一乐的视频内容,以及音乐平台当中曲调千篇一律,甚至依靠高响度来俘获听众的口水歌都在不断满足人们愈发增长的欲望,而在这样的时代下承载大量文化以及民族精神的民族民间音乐若无准确吸引听众的关键点,则难以实现传播,同时市场对于人们需求的准确把控,使得民族民间音乐往往成为“备选项外的备选项”,甚至市场已经默认了民族民间音乐无法创造价值,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民族民间音乐的文化无法得到展现,同时地位逐渐边缘化,大有被现代歌曲完全取代之势。

(二)民族民间音乐在现如今的文化冲突

民族民间音乐无法在当今以最原本的形式实现广泛传播,并不仅仅因为民众对音乐的需求,根本的原因在于民族民间音乐与如今的文化产生了冲突文化价值导向,无法适应当今时代[5],诚然民族民间音乐的文化价值是丰富的、值得揣摩的,但部分民族民间音乐的表现形式也的确是落后的、无法吸引年轻人的,一项文化的传播需凭借年轻人,因此民族民间音乐需真正吸引年轻人,让年轻人认识到民族民间音乐的“好”,更要让年轻人觉得民族民间音乐“好听”,既要保证“物质基础”,又要保证“上层建筑”;而在该方向下民族民间音乐需先明确自身的当代意义,找到自身在现如今的价值,随后将文化以人们认同的音乐媒介模式进行修改和传播,方能够让民族民间音乐在新时代下重焕新生。

三、民族民间音乐的当代意义

(一)对民族文化的艺术性传承

民族民间音乐不可取代的意义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每一首民族民间音乐都势必会蕴藏着创作之始民族的部分文化内容,以及漫长历史下民族所形成的文化特征,相较于书本当中记录的民族文化内容,民族民间音乐能够以民族文化更本真的模式将这一文化传承至今,千年前如此、百年前如此、当今依然如此,民族民间音乐对民族文化的艺术性传承是不可改变的,倘若将民族民间音乐去掉内核、只留下皮囊,那便不能叫作民族民间音乐,只能叫拙劣的仿制品;从当代文化角度来说,民族民间音乐正如同“活着的历史”,民族文化能够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传播到公众的耳畔,这一意义是其他音乐以及其他文化模式无法取代的。

(二)对民族精神的通俗性传承

大多数民族民间音乐都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有感而发,而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让人们有感而发的往往是具备强烈情感波动的事迹以及日常生产劳动,如蒙古族的《鸿雁》《酒歌》,我国西北地区的信天游民歌都体现出了强烈的民族精神,而这种民族精神是在其他媒介当中难以体会到的,视频媒介由于过于直观,使得人们只能被动接收信息而缺少对信息的思考,对于民族精神的传递也是如此,纸质媒介则过度依赖人们的抽象思维、过往阅历以及理解能力,民族精神的传递效果因人而异,因此在当今,民族民间音乐仍然是通用性最强、传承效果最好的民族精神传承媒介,无法被取代。

(三)对地方民俗的具象性传承

互联网诞生之前,各地区地方民俗的传承主要依赖口耳相传,而音乐作为一种传递更为直接接受程度更高的方式,也大量融入了地方民族内容,同时为了保证传播的直观性以及易理解性,民族民间音乐对于地方民俗的描绘都较为直白,时至今日仍然如此。虽然视频图片以及文本相组合的地方民俗文化传播方式,使得人们能够更加直观地“看到、听到、感受到”地方民俗,但视频媒介本身缺少音乐的艺术性特征,且音乐的受众面也往往比视频媒介更加广泛,因此民族民间音乐在当代仍然具备对地方民族的具象性传承意义。

(四)对民族团结的意识性传承

从某种程度来说,民族民间音乐已经代表了一个民族的“魂”,当《嘎达梅林》响起时人们会第一时间想起蒙古族,而蒙古族人民自身亦是如此,一些朗朗上口的民族民间音乐将民族历史文化以及民俗特征展现得较为全面和生动,而民族民间音乐在多个民族之间的传播,也能帮助人们了解其他民族文化、感受民族精神,这种流于意识层面的文化传承更能够调动起人们的感性层面认知,同时也能够让人们下意识对比文化价值观的异同,对于民族之间的团结有着莫大帮助,因此民族民间音乐仍然具备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

四、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发展策略

(一)依靠新文化弘扬民族民间音乐

新文化与传统文化并非“水火不容”,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发展也绝非只能走老路,从艺术与文化的传播角度来看,受到人民尤其是年轻人欢迎、喜爱的文化能够快速传播,而具备深层价值的文化则能够持续传播,民族民间音乐想要传承发展,一要与新文化相融合,用新方法表现传统文化内容,将民族民间音乐调整为人们所喜欢的样子,二要保留自身传统文化内核,将新文化作为表达内核的新形式,让民族民间音乐依然保持人们所认可的样子,例如郑源便与我国京剧表演艺术家储兰兰合作演绎了新时代民族民间音乐《寒江雪》,在歌曲当中用新京剧的演绎方式以及戏腔和通俗唱腔对国传统文化进行了迎合时代的演绎,不仅满足了年轻人对音乐的喜好,更将传统文化充分表现、传承,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到了新京剧《江雪》以及京剧唱腔的魅力,这种新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是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传承发展方式,也是民族民间音乐不断进化、持续提高影响力的重要渠道。

(二)结合时代主旋律创作新民族民间音乐

任何时代下,艺术的重要功能之一都是弘扬时代新风,主旋律在当今时代仍然如此,民族民间音乐当中往往含有一些不符合时代主旋律的内容,也正是因为这些内容的存在,才使得民族民间音乐难以传播、传承和发展。例如,结合四川南平民歌小调《采花》创作的动画片主题曲《无涯》便受到了诸多年轻人的喜爱,同时有效弘扬了我国传统文化魅力,拒绝低俗、重视情感表达,且赋予民族民间音乐价值观传播的功能,是新民族民间音乐创作的良好案例。

(三)通过信息化媒介传播民族民间音乐

诚然,信息化的媒介改变了人们的音乐取向,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信息化媒介只是工具,新文化能够使用信息化媒介进行传播,民族民间音乐同样可以借助现代化传媒手段进行传承发展,如在《声临其境》当中就曾数次出现民族民间音乐的身影,对传统文化抱有浓厚兴趣的新一代年轻人在观看节目时,也能够了解到民族民间音乐的魅力并产生强烈认同,各地方政府也可参考该方案,对本地民族民间音乐进行网络宣传,例如与电视台共同制作民族民间音乐节目,并在网络视频平台上进行播放以强化传播效果,让更多公众认识到民族民间音乐的深厚内涵。

(四)将民族民间音乐推广至青少年群体

民族民间音乐的艺术性是对文化的包装和重新展现,不论艺术性如何变化,只要民族民间音乐的传统文化内核不变,民族民间音乐便能够持续传播,但从内核角度来说,一切文化的传承都需要年轻人认同、年轻人传播、年轻人发扬,使得最佳的传播途径应当是青少年群体,一方面民族民间音乐所表现出的传统文化特征能够有效提高青少年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另一方面民族民间音乐也能够培养青少年的审美能力、端正青少年的价值观,因此应积极推进民族民间音乐在青少年群体当中的普及,例如制作曲调欢快明朗、内容适合青少年聆听的民族民间音乐,并通过青少年节目、动画等渠道进行宣传推广,从而实现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五、结束语

民族民间音乐在当代仍然具备充分而重要的意义,而民族民间音乐想要实现传承与发展,不仅要与新文化、新媒介相结合,更要结合时代背景,与教育互相融合,从而最大程度体现民族民间音乐的文化特征,并为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注入更大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舒心.浅谈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的当代意义[J].文渊(中学版),2018(11):507,550.

[2]路瑜,李珊.从原生态民歌热看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以羌族音乐文化的当代问题为例[J].音乐研究,2008(03):5.

[3]陈培刚.论我国民族音乐传承模式的当代意义——《民族音乐文化传承》随感[J].人民音乐,2010(02):2.

[4]吉文莉.论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与保护[J].音乐创作,2014(01):3.

[5]王佐伊.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当代价值及保护——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J].社会科学家,2021(08):168.

作者简介:易丛悦(1995-),女,江苏南京人,硕士,助教,从事音乐教育、中国艺术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