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苹瑕,屈香枝,王阿丽,杜 霞 (河南省舞钢市人民医院,河南 舞钢 462500)

多数住院的患者,从健康状态转为疾病状态,不仅生理功能发生变化,而且社会功能受限,伴随着角色、环境等的改变,生活质量下降,同时也会发生心理和行为的相应变化。大量关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发现心身问题在医院的各个科室不同病种及各个年龄阶段的患者中都普遍存在,心身疾病患者发病率约49.7%[1]。笔者对我院除儿科病区外的225例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其中165例有效,根据其存在的心理问题开展心理护理实施心理干预,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为避免样本来源集中在某些科室,按照国家卫生部2005年分科系统及各科的床位数构成比(不含儿科住院患者)分别随机抽取共计225例住院患者。选取受试对象的标准:年龄>16岁、愿意参加且身体状况能够完成测试,无精神障碍及精神病史的住院患者,其中男110例,女115例,年龄16~73岁,样本符合常模要求。

1.2 方法:选择由Derogatis编制的SCL-90心理测评量表,较广泛地被用于患者心理状态的评定。抽样选取2012年9月~2012年12月住院患者,第一次测评选择患者住院1~3 d完成,共收回有效问卷205份,其中男105例,女100例。根据第一次测评结果,对筛查阳性的患者,进一步通过晤谈,确定心理问题,概括出住院患者主要的心理行为方面反应的五个维度:恐惧、焦虑、抑郁、愤怒和认知功能。针对这五个维度开展心理护理,实施心理干预,3~4次/周。

1.3 心理教育与宣传: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和正性的情感支持,是更好实施心理护理和心理治疗的基础和保障[2],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困惑与疾病有关的信息,建立良好的沟通模式,采取倾听、疏导、宣泄等方式,给予患者良好的心理感受,多向患者讲述和示范各种情绪调节法,鼓励其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和锻炼。对于单纯以知识缺乏或错误认识为主导致的问题,可以仅仅采用心理教育或宣传的方式开展干预工作。

1.4 心理指导:对于以认知偏差、各种生活事件、人际矛盾和应对困难为主的心身问题,虽与其人格有关但不是主要因素,尽管也存在各种身心症状,却应主要通过专业心理指导,包括认知策略指导、应对技巧介绍和提高社会支持等实施干预,护士可引导患者间相互认识、相互关心、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相互交流,促进病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解决患者实际问题,满足患者的需要,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具体指导帮助;可根据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提供有关疾病的信息;可通过心理疏导帮助、启发和指导患者,尽可能地进行自我护理及自我保健,锻炼患者的自理能力;调动患者康复训练的积极性,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后,鼓励其树立乐观的情绪,面对现实。可根据不同患者的文化水平、不同职业,以不同方式提出不同的要求,激发患者的社会责任感,调动患者的积极性,鼓励患者做力所能及的活动,配合医护人员实施康复训练,树立长期康复训练的信心。争取家庭、单位的支持,解除患者的后顾之忧,改善其不良情绪,以利安心治疗。培养患者对生活的适应能力,让其心理适应社会。

1.5 心理治疗:护士在熟悉患者的个人文化背景下,根据不同的情况,实施不同的心理治疗,如认知疗法、暗示疗法、支持疗法、行为疗法、催眠疗法等。经过一系列心理干预后,对住院天数在15 d以上,符合条件的181例患者进行重测,重测选择患者出院前1~2天完成,共收回有效问卷165份,其中男75例,女90例,样本符合常模要求。

1.6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3.0软件包分别对初次测评筛查阳性患者与进行心理干预后重测筛查阳性患者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组内比较用t检验,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P<0.05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阳性率比较:详见表1。

表1 初测与重测组阳性率比较

3 讨论

心理测量作为一种定量的心理评估方法,已越来越多地用于护理领域的评估诊断、评价等方面。若要把握患者心理调整过程中的关键阶段,准确全面的评估是为患者做好心理护理的第一步。选择合适的时机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心理评估,对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充分了解,积极、详细了解心理康复情况,并积极采取支持性干预措施。我院对护理人员加大培训力度,积极学习心理学学习和心理评估技术,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得到明显提高。采用定性与定量心理评估相结合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对患者的具体心理护理进行科学的指导,制定具体的护理干预措施,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护理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1] 姜乾金.心身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

[2] 白玉环,郭莉新.神经症病人的护理干预[J].中国社区医师,2010,12(35),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