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永学 (四川省宜宾县人民医院放射科,四川 宜宾 644600)

肾、输尿管结石常引起尿路梗阻和肾积水,目前常行经皮肾碎石和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手术,术前常规作B超及静脉肾盂造影(IVP)检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69例肾结石或输尿管结石均经IVP及B超检查,经手术证实;其中男47例,女22例,男女比例为1:0.47;年龄最小20岁,最大83岁;右肾结石12例,左肾结石7例,双肾结石7例;右输尿管结石25例,左输尿管结石29例,双侧输尿管结石6例;肾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17例。

1.2 B超检查方法:检查前保持膀胱适当充盈,侧卧位或仰卧位,用频率3~3.5 MHz的探头在泌尿区做纵切和横切扫描,观察肾、输尿管形态变化。肾或输尿管结石时,可探到点状、团块状强回声影,还可探到肾积水程度或输尿管扩张程度。但在输尿管远端,直径<5 mm的结石不易观察到。

1.3 IVP检查方法:摄取腹部平片,了解阳性结石或异常钙化。患者仰卧位,摄片范围包括T11到耻骨联合。检查前2~3 d内禁服重金属药物;检查前1 d用少渣饮食,并服轻泻剂,造影前3~6 h禁水禁食。患者下腹部用压迫带加压,静脉注射碘海醇50 ml或76%复方泛影葡胺40 ml(须作碘过敏试验),于3~5 min注完,分别于7、15、30 min摄压迫像,观察肾盏、肾盂、输尿管及膀胱显影情况,满意后解除压迫于35、40、50 min摄全尿路片。

1.4 输尿管镜气压弹道及经皮肾碎石手术:①取截石位,经尿道置9.5F输尿管镜入膀胱,在斑马导丝(0.032)诱导下将输尿管镜顺利放入患侧输尿管,找到结石位置,放置5F输尿管导管,放置16F双腔硅胶尿管并固定。②侧卧位,暴露患侧腰部,在患侧肋缘后线之交点,在B超监测及定位下,用C型F12穿刺针穿刺患侧肾脏,见尿液外溢后拔出针芯,紧贴穿刺针切开皮肤及皮下大约3.0 cm,经穿刺针放置斑马导丝(0.032),满意后拔出穿刺针,在斑马导丝诱导下用输尿管镜进入患侧肾盂内检查肾脏各盏,经肾盂进入输尿管上段,经输尿管镜用碎石针(0.35)将结石粉碎并经鞘弓排出,拔出输尿管内导管,经输尿管镜放置导丝及6F双“J”管以内引流,撤出输尿管镜,经鞘放置14F硅胶肾造瘘管引流,伤口以敷料固定。

2 结果

B超对肾、输尿管结石检出率高于IVP。B超对肾结石检出率92.2%(64例),高于IVP检出率的77%(53例),B超对输尿管结石检出率81%(56例),高于IVP检出率的71%(49例),B超检查肾积水与IVP基本一致。

3 讨论

69例肾和输尿管结石中,男性占68%,女性占32%。右肾结石17.4%,左肾结石和双侧肾结石各占10%。右输尿管结石占36%,左输尿管结石占42%,肾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24.6%。

从本组资料看,IVP对肾结石检出率77%,对输尿管结石检出率71%,不及B超的检出率(92.2%和81%)。IVP造影检查对肠道要求高,首先应作KUB检查寻找结石。泌尿系结石将近90%以上为不透X光的致密影,输尿管结石绝大多数是肾结石排泄过程中停留所致。静脉注药后1~2 min,肾实质显影,之后肾盏肾盂显影,15~30 min时显影最浓。肾轻度积水时,肾盂肾盏显示饱满,杯口变浅;肾中度积水时,肾盏杯口消失,肾盂肾盏明显扩大,伴输尿管扩张;肾重度积水时,肾盂肾盏变浅,呈团块状,肾影明显增大。IVP造影检查对了解肾脏的分泌、浓缩及排泄功能有着重要作用,可以显示泌尿系的详细结构,对集合系统的观察较为直观,可显示肾盏、肾盂和输尿管的扩张程度,对结石的位置可作出估计,更重要的是对肾积水后的肾功能判断有很大帮助。

B超检查方便易行,适应范围广,禁忌证少,有无需碘过敏试验,安全可靠,迅速准确等优点,对人体无损害,可反复多次检查,易在临床应用,可作为首选。而且超声检查很容易探到由于结石梗阻引起的肾积水。B超既能显示肾积水积水程度,又能进一步显示积水的病因,且不受肾功能的影响。超声检查对肾及输尿管结石非常敏感,尤其是对>2 mm,位于输尿管肾盂结合部或输尿管中段的结石,在超声下很容易看到。但在输尿管远端,直径<5 mm的结石不易被超声观察到。B超和IVP检查是临床上常用的泌尿疾病的检查手段,在肾结石、输尿管结石和肾积水诊断中B超检出率高;IVP造影检查对了解肾脏的分泌和排泄功能,以及肾积水后肾功能的判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恰当的方法,为外科微创手术提供可靠的依据。

经皮肾碎石及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是目前泌尿系结石主要手术方式,这种微创手术具有许多优点:缩短住院时间;创伤轻微,出血少,并发症低;仪器设备先进;操作精细,手术效果好;恢复快。所以微创手术在治疗肾结石及输尿管结石中有着非常显着的效果,而B超、IVP检查对泌尿系结石手术具有重要的作用。

[1]范国光,王书轩.X线读片指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1.

[2]荣独山.X线诊断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10.

〔3〕 吴恩惠.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