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灵英,彭祥炽(.中船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九研究所职工医院,湖北 武汉 430074;.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生殖医学中心妇科,湖北 武汉 4300)

更年期抑郁症是一种情感障碍性疾病,在女性更年期期间较为常见,主要由于患者卵巢生理功能出现显着下降,甚至完全消失,雌激素表达水平明显下降,进而导致自身心理情绪低落、思维反应迟缓和意志行动明显减退等表现。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绝经期女性中大约有75.1%出现上述更年期临床症状和表现,其中有10%以上的女性患者表现出精神抑郁等临床症状[1-2]。此种疾病对妇女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也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虽然此疾病的发病原因尚未研究清楚,但目前主要认为:雌激素表达水平的显着下降以及神经递质的分泌、释放和降解等过程出现异常,均是导致更年期抑郁发病的重要原因[3-4]。因此,本研究拟观察和比较血清性激素与5-羟色胺在女性更年期抑郁患者和正常妇女体内的表达水平,为临床激素替代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42例女性更年期抑郁患者均为本院2008年1月~2011年8月期间门诊治疗患者,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均已确诊。上述患者为本研究中的观察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妇女4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检测方法:观察组患者和正常体检者均空腹抽取5 ml静脉血液,离心后留取血清,-70℃冰箱内保存备用。采用化学发光法对血清卵泡刺激素(FSH)和血清雌二醇(E2)进行检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5-羟色胺(5-HT)进行检测。

1.3 统计学处理: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年龄、文化程度、血清卵泡刺激素和血清雌二醇及5-羟色胺表达水平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血清性激素、雌二醇及5-羟色胺表达水平比较:观察组血清卵泡刺激素(FS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雌二醇(E2)和5-羟色胺(5-HT)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性激素和5-羟色胺表达水平比较( )

表2 两组血清性激素和5-羟色胺表达水平比较( )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组别 例数 FSH(mIU/ml) E2(pg/ml) 5-HT(ng/ml)观察组 42 42.7±3.4① 22.4±2.8① 0.63±0.16①对照组 40 24.5±2.6 40.7±2.6 1.77±0.37

3 讨论

大量相关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结果均显示:女性进入更年期后,随着卵巢生理功能的逐渐衰退,雌激素表达水平也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进而导致更年期女性患者出现失眠、记忆力减退、烦躁易怒、焦虑和易疲劳等临床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持久性心理情绪低落、日常活动明显减少、兴趣完全丧失等现象,无法正常进行社会交往活动和工作生活,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自杀倾向(或行为)。由此可知,更年期抑郁症已成为威胁中老年女性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国外研究报道认为[5]:女性围绝经期抑郁临床症状的发生率较高与其体内的性激素表达水平出现明显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极易导致雌孕激素的比例出现异常现象。国内大量相关研究已证实:围绝经期出现抑郁临床症状的女性患者血清雌激素的表达水平明显较其他无抑郁临床症状表达的女性低,且雌激素表达水平呈波动式的下降趋势[6]。研究人员认为:健康女性体内雌激素表达处于较高的水平,能显着抑制中枢单胺氧化酶的生理活性,延缓单胺类递质的降解过程,进而使得体内5-羟色胺、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物质的表达水平显着升高。而当女性进入围绝经期后,体内的雌激素表达水平明显出现下降,单胺氧化酶的生理活性显着增强,单胺类递质的降解过程明显加快,进而使得5-羟色胺、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物质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7-8]。较多研究结果证实,中枢神经缺乏5-HT能导致患者出现抑郁临床症状,本研究结果显示:更年期抑郁症女性患者组血清中的5-HT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其抑郁临床症状的发生很可能与更年期患者体内的5-HT表达水平明显减少有着紧密的关联。虽然抑郁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较多的神经递质参与,但5-HT能在抑郁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

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血清卵泡刺激素(FS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雌二醇(E2)和5-羟色胺(5-HT)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上述国内外研究结果基本相符,至于观察组FSH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原因,可能与卵巢内分泌功能下降致血中雌激素表达水平显着降低,对下丘脑-垂体轴系统产生负反馈刺激作用所导致。故在更年期抑郁症女性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适时补充雌激素,科学的进行激素替代(HRT)治疗[9]。

[1] 金风羽,阮祥燕.女性围绝经期抑郁新进展[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6,23(1):100.

[2] 董胜莲,李 丹,陈长香,等.22省(市)女性更年期抑郁现状调查[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31(5):347.

[3] 钟华清,王春江,郑洪波.围绝经期抑郁症与孤啡肽及单胺类递质的相关性研究[J].广州医药,2010,41(1):3.

[4] 郭锡永,王 悦,吴 飞,等.更年期抑郁症状与血清单胺氧化酶活性及雌二醇水平相关性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0):1189.

[5] Tracey JS,Benedelta Leuner.Estrogen-mediated effects on depression and memory formation in females[J].J Affe Disor,2003,74(1):85.

[6] 喻东山.五羟色胺和精神药理[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2,29(1):41.

[7] 李 颖,郁 琦,马良坤.围绝经期妇女社会支持状况及与抑郁、焦虑症状的关系[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9,10(2):116.

[8] 李 伟,唐晓伟,林圣彬,等.雌激素受体α在抑郁症模型大鼠海马中的分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0,33(1):61.

[9] Kornaga E.The effect of hormonal replacement therapy on symptoms of climacteric syndrome and selected metabolic parameters[J].Ginekol Pol,2001,72(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