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善冰 (广西崇左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广西 左市 532200)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产妇24 h内阴道出血量≥500 ml或剖宫产出血量超过1 000 ml[1],是产科一种常见并发症,是产妇死亡主要原因。产后出血会引起失血性休克,如不及时救治,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继发性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甚至死亡。因此,做好产妇的护理及并发症的救治,可以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本文对我院产科在2009年1月~2011年12月发生的产后出血136例患者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产科自2009年1月~2011年12月共分娩5 383例,其中阴道分娩3 598例,剖宫产1 785例。发生产后出血136例,发生率2.53%,其中阴道分娩85例,剖宫产51例。初产妇77例,经产妇59例。产妇年龄20~39岁,平均26岁,其中32岁以下102例,35岁及以上34例。巨大儿10例,有流产及引产史67例,合并糖尿病13例,合并高血压25例。

1.2 出血测量方法:采用称重法和容积法收集24 h出血量。

1.3 护理措施

1.3.1 做好预防及急救预案:针对医院的特点制定出符合本院的预防和急救预案,包括领导小组、急救小组、预防措施、护理措施、急救物品的准备、急救预案的启动、急救报告程序、急救处理程序及流程、急救的培训和演练等。对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入院时设置明显的标志,分娩前开放静脉通道、准备好各种急救仪器、设备和药品。

1.3.2 妊娠期:督促孕妇按时做产前检查,及时反复进行妊娠知识的宣传教育,交待产中、产时、产后的各种注意事项,让孕妇掌握自我监测胎动、预产期和产检时间以及自我识别胎动的异常、高危妊娠及妊娠并发症的表现。

1.3.3 分娩期:①第一产程要严密观察胎心音和宫缩情况,定期进行肛查,绘制产程图严密监测产程的进展,及时了解宫口扩张和胎先露下降的情况,尽早发现和处理产程的延缓和停滞。指导产妇注意休息,必要时可服用镇静催眠药,保证良好的睡眠和精力,少量多餐进食,多小便,使用催产素要有专人守护严密监测。对于需要手术助产或剖宫产的患者,要提前做好术前准备。②第二产程要注意胎心音变化,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正确保护会阴,指导产妇正确使用腹压,避免胎儿娩出过快,掌握会阴侧切的时机和技术,尽量避免软产道损伤,及时缝合会阴侧切。胎儿娩出后应立即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催产素,加强子宫收缩,减少出血,并立即开始监测产妇的出血情况。③第三产程要正确掌握胎盘剥离的指征,熟练掌握人工剥离胎盘技术,操作要轻柔,不能过早牵拉脐带或粗暴揉挤子宫,及时分娩嵌顿和部分剥离胎盘,胎盘娩出后仔细检查胎盘、胎膜的完整性,检查软产道有无损伤及血肿,有效进行止血。

1.3.4 产后期: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子宫收缩情况、膀胱充盈情况及阴道出血量。督促产妇及时排空膀胱,以免影响子宫收缩。按压子宫底部1次/30 min,以及时排除血块及促进子宫收缩。指导产妇早期哺乳,可刺激子宫收缩。产后2 h后回到病房应严格交接班,记录好并继续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和阴道出血量,特别是高危产妇要重点观察。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数据资料应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产后出血量:136例产后出血量为500~7 136 ml,平均(3 651±1 523)ml。并发失血性休克16例,急性肾功能衰竭3例,DIC 1例,子宫切除5例,死亡1例。

2.2 产后出血的原因:子宫收缩乏力95例,占69.85%;胎盘因素24例,占17.65%;软产道损伤10例,占7.35%;凝血功能障碍7例,占5.15%。

2.3 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见表1。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方式和生产经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例)

3 讨论

3.1 产后出血的原因:产后出血的原因比较多,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和凝血功能障碍。子宫收缩乏力是引起产后出血原因的首位,占70%左右,目前已经得到共识。本组136例中95例(69.85%)为宫缩乏力,24例(17.65%)为胎盘因素,10例(7.35%)为软产道损伤,7例(5.15%)为凝血功能障碍。子宫收缩乏力占第一位,与学者[2-3]的研究一致。国外研究子宫收缩乏力与巨大儿、产程延长、绒毛膜羊膜炎、硫酸镁的应用有关[4]。另外产妇心理因素、多胎、羊水过多、急产、妊娠并发症等均可影响子宫收缩。胎盘因素有胎盘滞留、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盘植入、胎盘粘连、胎盘部分残留等。软产道损伤主要是由于子宫收缩过强,产程进展过快,分娩过程中产妇用力不当、侧切口过小、会阴保护欠妥等导致会阴、阴道、宫颈破裂而引起的产后出血。凝血功能障碍与产妇本身的凝血功能异常有关,如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肝功能损害等。本组研究还发现,年龄越大(≥35岁)及经产妇至产后出血发生率相应增加。剖宫产虽统计学无意义,但相对比例比阴道分娩高。

3.2 预防与护理:通过对产后出血患者的护理,深刻体会到,及时、有效的护理是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应做到:①熟悉预防及急救预案:护理人员必须加强学习和培训,熟悉本院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急救预案,掌握预案的内容,在平时工作中认真按预案执行。对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入院时应设置明显的标志,产妇在分娩前就应该开放静脉、准备好各种急救仪器、设备和药品、通知高年资医师助产等,确实做到有备无患。②加强孕期保健:对第一次来检查的孕妇,应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让其掌握妊娠各种知识、注意事项,了解产前检查的重要性,促使其按时进行产前检查。③熟练掌握分娩技术:助产人员要不断学习和总结经验,提高对异常分娩和分娩并发症的观察和正确处理能力。严密观察产程,及时发现和处理产程的延缓和停滞,正确掌握会阴保护、会阴侧切及缝合、人工剥离胎盘、检查胎盘、胎膜、软产道等技术。④加强产后监测:产后2h是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峰期,产妇应留在产房严密监测。若产后2 h内出血量超过200 ml,应提高警惕,积极查找原因并给予相应的处理。产后2 h后回到病房仍继续严密监测。⑤及时处理产后出血:发生产后出血后,要及时报告医师,启动急救预案,快速输液,如出现休克应双管输液,及时输血,面罩给氧,积极查找出血原因,正确进行子宫按摩,可在宫腔内填塞纱条或注入生理盐水的避孕套或医用手套。有手术指征的,尽快做好各种术前准备工作,及时送手术室。⑥加强心理护理:大部分孕产妇对妊娠和分娩都产生焦虑、紧张、恐惧心理,这些心理可能会使孕产妇产生肌肉紧张从而抑制宫颈扩张,使产妇中枢神经系统发生功能紊乱,体内儿茶酚胺的分泌增加,从而造成子宫收缩乏力、产程延长、胎儿宫内窘迫、产后出血等不良后果[5]。为了避免和减轻孕产妇的不良心理,医护人员对孕产妇进行心理干预尤为重要,妊娠期应加强对孕妇做好产前保健和健康教育,使孕妇了解妊娠和分娩过程;分娩期要了解产妇的心理状况,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取得孕妇及其家庭的信任和支持,提供完整的产程信息和注意事项,是产妇顺利完成分娩,减轻产妇的心理负担,从而减少产后出血量[6]。

总之,护理人员要了解产后出血对产妇危害的严重性,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专业技术和服务水平,加强对孕产妇妊娠期、分娩期、产后期的护理,加强对孕产妇的健康教育,正确处理高危因素,加强心理护理,正确处理产程,及时处理并发症,能有效地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1]Baskett TF.Complications of the third stage of labour[J].Essential Management of Obstetrical Emergencies.1999,3:196.

[2]林洁挺.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措施[J].吉林医学,2013,34(9):1747.

[3]王伟力.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探讨[J].吉林医学,2013,34(12):2326.

[4]Jackson KW Jr,Allbert JR,Schemmer GK,et al.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comparing oxytocin administration before and after placental delivery in the prevention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J].Am J Obstet Gynecol,2001,185(4):873.

[5]朱源源.产前心理辅导在产妇分娩过程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12):32.

[6]王厚玲.改良子宫按摩法和心理干预预防产后出血效果观察[J]. 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