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莲(江苏省海安县人民医院肿瘤科十五病区,江苏 海安 226600)

在肿瘤的治疗中采用静脉给药化疗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因其多为化学及生物碱制剂,刺激性强,毒性大,可引起不同程度的静脉炎。为了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护士的穿刺成功率,提高血管的使用率,静脉可持续护理显得尤为重要[1]。对于肿瘤患者化疗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6月~2012年7月120例实施化疗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70例,女50例,年龄28~75岁,平均(60.23±11.34)岁。包括:结肠癌、胃癌、直肠癌、乳腺癌等;化疗药物包括奥沙利铂、氟尿嘧啶、环磷酰胺、吡柔比星、多西他赛等。穿刺部位均在上肢(手背或前臂),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性别、年龄、疾病种类、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下列护理干预。

1.2.1 做好健康宣教:患者输注化疗药物前讲解化疗的注意事项,如告诉其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输液的肢体应避免过度活动等,以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

1.2.2 穿刺血管的选择:评估血管,熟悉静脉解剖结构,选择粗、直、弹性好、管腔大回流顺畅的血管,避开神经纤维丰富的腕部,肘部和其他易引起外渗的关节部位,血管可交替更换使用,先远端后近端,避免肢体静脉多次穿刺,估计外周静脉不能完成化疗疗程,必要时使用静脉留置且进行封管,封管时用生理盐水或肝素,以减少血管的损伤次数[2]。

1.2.3 加强巡视:用药后密切观察注射部位,经常观察注射部位,如有发红疼痛立即报告。掌握化疗药物的特点,在用药过程中细心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联合用药时先推注刺激性小的药物,再推注刺激性大的药物,如果各种药物的刺激性均较大,间隔时间应长些,不小于20 min,化疗完毕时再用生理盐水快速滴注,以免化疗药物残留在血管上,造成血管的损伤[3]。

1.2.4 掌握好药物的浓度及输入速度:用药前仔细阅读说明书,外周静脉输液药物的浓度要适宜,对刺激性强或浓度高的药物宜采用输液泵均匀,缓慢的滴速输入,化疗完毕再用生理盐水快速静滴,化疗药物现配现用,以免降低疗效[4]。

1.2.5 严格床头交接班,每班交接内容包括:化疗药物名称、注射部位、输注时间、药物余量、输液通畅情况,有无外药物外渗等。

1.2.6 出院时作好健康教育护理:加强健康教育,做好心理护理。做好保护血管的后备工作,如外出时戴手套,以防冻或暴晒。休息时抬高肢体,必要时湿热敷,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留下电话号码,定期电话随访。

1.3 观察指标:①静脉炎发生情况。②留置针堵管情况。③患者满意度调查。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静脉炎发生(1.67%)、留置针堵管(5.00%)低于对照组的16.67%、20.00%;患者满意度(98.33%)高于对照组(85.00%)(P<0.05),详见表1。

表1 引起静脉留置针相关性静脉炎相关因素比较[例(%)]

3 讨论

静脉炎临床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甚则麻木,感觉迟钝,血管弹性减退或呈条索状等,其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5]:建立静脉路时无菌技术操作不规范;输液时的环境温度、液体温度、输液量、输液速度、输液时间和溶液中不溶性微粒的作用;输液针头的选择和固定方法的选择不当;药物因素,如药物的浓度、渗透压、药物的酸碱度等。静脉输液是肿瘤患者化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化疗药物多为化学和生物碱制剂,在非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组织也具有一定的损伤作用,反复多次穿刺造成机械刺激,损伤血管内膜,导致血管弹性下降、萎缩变细、脆性增加而致静脉炎;肿瘤患者摄入不足、消耗过多造成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下降,更容易发生静脉炎[6]。

本文观察组通过评估血管,预防性保护血管,有计划有步骤的使用血管,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7];正确选择穿刺的静脉,可以提高一次成功的机会,尽可能长时间的保留静脉路,减少反复穿刺造成的损害;规范的操作技术,避免医源性的感染,可以大大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发展。护理人员熟悉输注药物的理化性质,充分了解药物的渗透压、pH值等,选择合理的稀释浓度、溶媒,调整输液速度、压力和温度,避免药物间相互作用产生不良反应;加强健康教育,增进患者及家属对静脉输液技术的了解,可以减少不良并发症的发生[8]。结果显示观察组静脉炎发生(1.67%)、留置针堵管(5.00%)低于对照组的16.67%、20.00%;患者满意度(98.33%)高于对照组(85.00%)(P<0.05)。

[1] 邢会荣,栾维丽.输液性静脉炎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4(12):30.

[2] 韦利芳.外周浅静脉留置针应用进展[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7):657.

[3] 褚 虹.化疗性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进展[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35(2):191.

[4] 胡玲蓉.浅谈静脉炎的预防及治疗[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2,15(3):283.

[5] 吴达燕.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9):1218.

[6] 姜安丽,石 琴.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1.

[7] 刘育慧,吴秋霞,王红霞.化疗相关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09,13(7):636.

[8] 吴正华,刘爱芹.化疗性静脉炎的预防[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9):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