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广(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医院外一科,天津 052260)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早期一种并发症,术后早期发生的肠梗阻约占术后肠梗阻的1/5,近年来逐步被临床医生认识和重视[1]。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2014年4月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6例患者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2014年4月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6例患者临床资料,男20例,女16例,年龄14~78岁,平均43.6岁。阑尾切除术后1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术后6例,结肠癌根治术后8例,直肠癌根治术后7例,胆总管结石术后2例,子宫切除术后3例。全组患者术后2~5 d均有过排气或排气排便,胃肠功能开始恢复,但开始进食后很快出现了肠梗阻症状,腹部胀痛,停止排气排便,恶心、呕吐,以对称性、弥漫性腹胀为主,腹痛较轻,腹痛位置不固定,无明显腹膜刺激征,肠鸣音减弱或消失,无高调肠鸣及气过水声,腹部X线平片显示小肠多处积气、积液,腹部CT显示:病变处肠壁水肿、增厚、肠腔内积气积液。所有病历均应排除机械性肠梗阻,继发于腹腔感染或电解质紊乱引起的麻痹性肠梗阻,排除内疝、肠扭转、吻合口狭窄、肠套叠等因素。

1.2 治疗方法:通过持续有效的胃肠减压,全胃肠外营养支持,抑制胃肠消化液分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脏器功能,糖皮质激素应用,适当应用抗生素、腹部理疗、中药灌肠等综合治疗方法。

2 结果

36例均采用非手术治疗治愈,平均治愈时间13.8 d。

3 讨论

3.1 诊断: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指腹部手术后早期(2周),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性反应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渗出而形成的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粘连性肠梗阻。其临床特点:①发生在腹部手术后早起,一般2周内,术后2~5 d多有过排气或排气排便,胃肠功能开始恢复,但开始进食后很快出现了肠梗阻症状。②一般发生在手术范围广,出血多,创伤重,高龄,儿童,机体免疫力差,手术时间长等病例。③排除肠麻痹,内疝,肠扭转,吻合口狭窄,肠套叠等因素。④临床表现以腹胀为主,腹痛轻,伴有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无明显腹膜刺激征,腹部无肠型及蠕动波,触摸不到包块,肠鸣音减弱或消失,无气过水声。⑤腹部X线平片显示小肠多处积气、积液,腹部CT显示:病变处肠壁水肿、增厚、肠腔内积气积液,肠管无明显扩张。⑥非手术治疗有效,一般1~3周可以缓解。

3.2 治疗:诊断明确后应该行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禁忌,手术治疗可能造成严重并发症:①持续有效胃肠减压,引出分泌的胃液,近端小肠液,咽下及胃肠内产生的气体,减轻胃肠胀气,降低胃肠内压力,促进肠道炎性反应及水肿消退。②静脉高营养,维持酸碱电解质平衡,长期禁食后患者多出现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及低蛋白血症,故需要全胃肠外营养支持,可以给予白蛋白及鲜血浆。③给予奥美拉唑抑制胃液分泌,预防应激性溃疡;给予生长抑素、奥曲肽减少肠道液体分泌,改善肠管血液循环。④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可以减轻炎性反应,(有胃肠吻合口慎用),常用地塞米松5 mg,1次/12 h,5 d后逐渐减量停用。⑤中药保留灌肠,促进肠道炎性反应消退。⑥合理应用抗生素,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一种非细菌性炎性反应,并不需要应用抗生素,由于梗阻肠袢内细菌过量生长产生盲袢综合征时可以短期应用抗生素[2]。⑦腹部热敷,微波理疗可以促进肠道炎性反应及水肿吸收。

3.3 预防:①手术中解剖清楚,操作轻柔,避免暴力牵拉肠管;减少肠管损伤,保持肠道浆膜面的完整。②术后彻底止血,大量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腹腔,清除腹腔内积血、脓液、坏死组织、异物等炎性反应介质。腹腔内应用透明质酸钠后多糖类预防腹腔粘连药物,术后保持有效的腹腔引流。③对于腹腔感染严重、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高龄、儿童、机体免疫力低下等高危患者,术后适当延长禁食时间,可以降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发生几率。

[1] 黎介寿.认识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性[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8,18(7):387.

[2] 李幼生,黎介寿.再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J].中华实用外科杂志,2006,2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