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嵩

(天津市宁河区医院骨二科,天津 301500)

骨折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骨头的完整性以及连接性受到损伤,局部疼痛感增强,肢体肿胀,患肢无法行使正常生理功能。而四肢骨折是一种多阶段骨折,属于严重的骨折类型,大多是受到外部高能量损伤引起,如从高处坠落、车祸、重物砸伤、剧烈体育锻炼等。临床使用X线检查诊断,能够直观反映患者骨折部位以及骨头移位情况,便于医师确定治疗方式。四肢骨折的治疗原则是人工复位,促进骨折部位愈合,恢复正常生理功能。复位一般使用的材料是普通钢板、髓内钉、加压锁定钢板以及外用固定支架等,这些固定物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术后易引起各种并发症[1]。因此本研究选取80例四肢骨折患者,分析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的应用价值,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遴选我院自2017年9月~2020年1月收治的80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29~62岁,平均(45.7±4.5)岁;研究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28~63岁,平均(46.3±4.8)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8例、车祸伤12例、胫腓骨骨折16例、尺桡骨骨折14例、重物砸伤6例、股骨骨折12例、肱骨骨折8例、肩胛骨骨折4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纳入标准:①入选患者均经过X线检查,符合《骨关节损伤》中诊断标准;②患者及家属均自愿加入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患者存在肝肾功能不全、癌症等其他严重性疾病;②存在组织感染、关节活动障碍、神经损伤、凝血功能异常等;③患者精神能力及认知能力存在障碍,无法正常交流[2]。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治疗方案:患者采用全身麻醉或者局部神经阻滞麻醉方式,呈仰卧位,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沿着骨折中心切开,逐层分离皮下组织,充分显露出骨头以及骨间软组织,清除周围损伤组织,止血后使用锁定加压钢板进行复位,将骨折两端组织拉开后,钢板放置于肢体骨干外部,使用骨钳固定钢板位置,电钻钻孔后,螺丝钉拧紧,防止钢板在肢体中移动,骨折两侧分别打入螺丝钉进行二次加固。

1.2.2研究组治疗方案:使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进行复位,该系统包括不同类型的连接块、连接棒以及各式螺丝钉等,根据患者的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固定方案。术前为患者注入抗生素,选择硬膜外麻醉或者全身麻醉,骨折处用手术刀作一小切口,沿着该切口插入固定长度的连接棒,位置确定后在螺丝钉导向器下固定螺钉,按照同样方法在连接处周围放置螺钉。若患者骨折处能够达到牵引复位标准,可以在骨折近端处做3~4 cm切口,逐层分离骨膜两端,在远端做同样切口,两切口处建立隧道,插入连接棒,置入螺丝钉固定位置。术中剥离骨膜时应小心谨慎,螺丝钉固定后保证连接块可以滑动、旋转,提高整体固定效果。术后不需要使用传统石膏固定,1 d后服用抗生素,指导患者逐步加强关节训练,部分患者还可以应用肝素治疗,避免下肢形成血栓,每月按时复查,如有错位、移位情况,应及时就医[3]。

1.3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骨折愈合时间。②比较手术前后两组患者关节功能和疼痛程度。Constant评分表评估患者肩关节功能,总分为35分;Hss评分表评估患者膝关节功能,总分为100分。Constant分和Hss分越高代表患者关节功能越好。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总分为1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疼痛感越强烈。③采用健康评估量表(SF-36)分析患者的预后情况,包括生理职能、社会职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心理职能和总体健康六项,每项总分100分[4]。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研究组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2.2两组患者关节功能和疼痛程度对比:手术前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研究组患者Constant评分和Hss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关节功能和疼痛程度对比分)

2.3两组患者SF-36评分对比:研究组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SF-36评分对比分)

3 讨论

四肢多阶段骨折是较为严重的疾病,多数由于外伤所致,治疗过程相当棘手,传统的治疗方法为使用钢板、髓内钉等外用固定架复位,但是这些材料会引起患肢受力过于集中,骨折部位血液供应差,愈合时间较长,更容易出现较多并发症。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逐渐应用于四肢骨折治疗,这种新型的技术充分利用生物接骨方法,提高骨折部位组织稳定性[5]。

本次研究表明,研究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是一种微创术,创伤小,可以有效避免损伤骨折周围组织,保护骨膜,促进血液运输,多种类型的连接棒能够将骨膜外侧进行固定,不需要逐层剥离骨膜,因此损伤血管的几率降低,术中出血量减少,骨折愈合时间缩短。

手术后研究组患者Constant评分和Hss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可以根据患者不同骨折类型搭配固定方案,操作简单、方便,连接块和连接棒可以任意滑动,不像传统钢板完全贴附于骨质,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护骨质。固定系统有很大的弹性,插入骨折部位时可以通过螺钉形成锚定连接,连接棒的两端能够将受力范围分散,避免骨质承受较大压力。此外,连接棒一般呈圆柱形,在治疗过程中不会出现断板现象,而且不同直径的连接棒能够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符合生物学接骨的优良特性,患者疼痛程度明显降低,能够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除此之外,研究组患者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保护患肢软组织以及骨膜,加速愈合进程。术后指导患者及时进行关节训练,增强肌肉力量,促进血液流通,防止形成深静脉血栓,这种治疗方式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健康评分[6]。

综上所述,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融合生物接骨和微创手术理念,重视患肢软组织血液供应情况,保护骨折部位,提高关节功能,缩短愈合时间,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