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露华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在长期住院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28例住院时间超过4个月的乙肝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根据住院时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结果 长期住院的乙型肝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轻型忧郁和焦虑,通过心理干预后,均能有所改善。结论 有效的心理干预能够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利于早期稳定康复出院。关键词:住院患者;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心理护理;临床意义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13-0129-02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染途径较多,病程较长等特点[1]。可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给其家庭及社会沉重的心理负担[2]。长期住院患者在治疗期间易受多种因素影响,致使其失去治疗信心,用药依从性降低,生活规律紊乱,产生不同原因的心理问题。故本研究对128例乙肝长期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5年10月~2016年10月住院的128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2010年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修订的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3]。其中男84例,女44例,初次住院31例,第二次住院49例,住院两次以上者48例,医保88例,自费40例。患者年龄在30~80岁,平均年龄48岁,按学历分:文盲26例,小学程度54例,中学程度30例,高中以上文凭者18例,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慢性病毒性肝炎58例,中度慢性病毒性肝炎50例,重度慢性病毒性肝炎20例。

1.2方法

由责任护士通过和患者的观察和交谈,了解其生活经历,评估入院时的心理状态,给予患者解释,消除顾虑,发放调查表,让患者填写忧郁和焦虑评分表,发出128份,收回128份,根据调查结果针对性的给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出院时进行反馈,并对护理前后患者的忧郁和焦虑进行评价和比较。

1.3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长期住院的乙肝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反应,经过护理人员动态的心理护理,心理状态均有明显改善,出院时忧郁焦虑评分低于入院时(见表1),经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住院期间未因不良心理状态而发生私自出院、跳楼、自杀、割腕等恶性事件,说明心理干预的有效性。

3 导致心理障碍的原因

3.1医务人员因素

就目前的医疗水平,不同程度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都不可能被治愈,而且还具有传染性,患者担心医务工作者对自己的疾病持有不负责的态度,对查体不认真,各种检查治疗不及时,而出现的一种心理焦虑状态,或者是责任医师解释病情时不注意自己的言辞,导致心态不好的患者胡思乱想,均可使患者出现不健康的心理反应。

3.2躯体症状

乙肝患者常有乏力,恶心,呕吐,厌油等消化道症状,疗程较长,具有传染性,种种身体不适造成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

3.3对疾病的认识

大多乙肝患者初次入院,文化程度不高,文盲或者是偏远的农村,和其他患者同住一间病室,看到其他患者出现消化道大出血或者肝性脑病现象,拒绝同住一个病房,更会担心自己会不会也和他们一样出现昏迷或出血,进而出现睡眠障碍,体重下降,整日焦虑。

3.4家庭、社会因素

乙肝大多是有家族遗传史,但也有通过血液传播或者性传播,家族中无其他病例,而长期反复住院的患者随着病情越来越严重,需要家属陪护,患者担心乙肝会传染给父母,子女或兄弟,姐妹,担心亲人会疏远自己,抛弃自己,担心朋友,本单位的同事会远离自己,歧视自己,担心同学知道后排斥自己,长时间的这种心理得不到有效缓解也会产生焦虑,忧郁心理。

3.5经济支持

本次收集的案例中有40例是自费患者,且大多来自于农村,经济条件较差,其中一些男性患者在患病前更是家中主要的经济来源,住院期间高额的治疗费,检查费,药费,均使其不堪重负,从而产生消极的心理。

4 护理方法

4.1密切护患关系

护理人员要深入病房与患者交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心理问题进行全面的掌握,指导患者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和管床医生进行交流,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接受程度向其讲解病情,重症肝炎,心态不好者可隐瞒病情,各项检查结果,需向家属交代清楚即可,需要强调的是现在的护理模式强调的是优质护理,把时间还给患者,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每天和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态的动态变化,根据原因开导患者,使患者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4.2注重生活护理

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应保持病室安静,整洁,床单元干净,大小合适,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防止发生感染,用餐时病室里避免多人探视,无人抽烟,无人打扫,病房内无其他异味,努力创造良好的用餐环境,并指导患者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和营养食堂人员沟通,改善食物的色,香,味,形,做到饮食多样化,少食多餐,从各方面促进患者的食欲,增加身体的抵抗力。

4.3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

这是心理护理的关键,首先根据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向其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预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正在进行的治疗,使患者全面了解自己的病情,并且强调乙肝虽然是一种慢性疾病,虽不能被完全治愈,但是积极的配合治疗,拥有良好的心态,疾病同样能够得到有效控制,达到临床稳定。其次,讲解一些其他相同病情的案例,强调良好心态的重要性,也可转移注意力,如和其他患者聊天,听音乐等,把精神调节到最佳状态,产生有坚定生活的意念,最后,护士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一定要耐心解答,对一些心态消极的易动怒的患者,护士也因主动沟通,让患者了解负性情绪对自身的危害,了解到有一个好的心态,不但疾病恢复快,而且恶性发展的几率也会比较低。

4.4药物方面的调整

对于自费的或者是家庭经济情况较差的患者,可以做一些必要的检查和治疗,对于一些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的患者,可酌情使用国产药,避免使用进口药,以免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从而缓解患者的心理承受压力。

4.5放松训练

首先,患者心理压力大时,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作为一名护士,更作为一名倾听者,就算不能帮助其解决实际问题,对待患者要有足够的爱心,耐心,责任心;其次,可指导患者听一些舒缓的音乐,看电视,转移注意力等;最后,也可不定期的进行一些乙肝方面的知识讲座,使患者不要惧怕自身的疾病。

4.6健康教育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健康教育主要在于休息,饮食,用药,心态等方面,中医有云:“三份治,七分养。”指的是好好休养,从身体和心理上调整更好的状态,再配合适宜的饮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辅以药物治疗,能够促进疾病尽快恢复。由此可见,良好心态的重要性。

5 讨论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疾病,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嗜肝病毒,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损伤肝细胞,引起细胞炎症,坏死,纤维化,我国是肝炎大国,但随着乙肝疫苗的推广运用,我国的乙肝病毒感染率也在逐年下降,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的HBsAg携带率仅为0.96%。对于现在已经处于患病状态,需要长期住院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而言,指导他们应该积极面对生活,面对疾病,对此,临床采用护理干预给予生理和心理指导,以提高患者信心增加治疗效率[4],如健康教育可以增加疾病方面的知识,提高患者预防意识;心理疏导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可以从患者内心感受出发,通过给予患者安慰与鼓励,减少负面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生活指导可以督促患者形成良好的作息时间,适当有运动可以提高其心理承受力,更好的促进疾病恢复[5]。

综上所述,有效的心理干预在护理长期住院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是很重要的护理措施,应贯穿和体现在整体护理中,落实在护理程序中,真正做到用优质护理服务患者,应该在护理工作中被重视,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吴蕴芸.整体护理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24:3390-3391.

[2]张艳梅,吴雯,刘淑丽,等.循证护理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3,07:65-66.

[3]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华内科杂志,2011,50(2):168-179.

[4]吕春容,余巧林,周明.浅谈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0):2395-2396.

[5]金平.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3):37-38.

编辑/钱洪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