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星

(修水县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江西 修水 332400)

肺癌(lung cancer)是临床常见的癌症,约有70%的患者诊断时已经处于晚期或远端转移,临床预后较差,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2]。早期诊断对改善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价值[3]。CT 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是当前临床一项有效、安全的微创性检查[4]。但该检查方式仍然是一种有创性检查,存在一定的并发症[5]。因此,如何有效预防CT 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并发症是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传统腰穿针行经皮肺穿刺针吸法,不仅穿刺效果不理想,且并发症发生率高[6]。同轴凝血退针法是一种新型穿刺法,通过封闭穿刺针道,以预防穿刺过程中并发症[7],但具体应用效果还需临床进一步探究证实。本研究结合2020 年4 月-2021 年4 月我院诊治的54 例肺疾病患者临床资料,研究同轴凝血退针法在CT 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4 月-2021 年4 月修水县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54 例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男15 例,女12 例;年龄34~61 岁,平均年龄(43.10±7.33)岁;恶性病变20 例(腺癌9 例、鳞癌5 例、未分型肺癌4 例、小细胞肺癌2 例),良性病变7 例(炎性假瘤2 例、结核1 例、炎症4 例)。观察组男16 例,女11 例;年龄33~60 岁,平均年龄(42.87±6.40)岁;恶性病变21 例(腺癌8 例、鳞癌6 例、未分型肺癌5 例、小细胞肺癌2 例),良性病变6 例(炎性假瘤2 例、结核1 例、炎症3 例)。两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纳入患者均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影像学确认为肺部占位性病变;②均进行CT 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8];③均无穿刺禁忌证[9]。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心脑血管系统等严重疾病者;②合并恶性疾病史的多发肺部结节;③依从性较差,不能配合者;④合并胸膜及纵隔病变。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常规同轴穿刺针(BARD 牌配20G 活检针),在CT(西门子公司,Somatom-Sensation64 层螺旋CT)进行容积扫描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首先对穿刺位置进行常规消毒,采用2%的5 ml 利多卡因(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1071,规格:20 ml∶0.4 g)进行穿刺点逐层浸润麻醉至胸膜[10],如果麻醉针长度不足,则采用同轴针进行胸膜浸润麻醉。同轴针按照设定的进针深度(5 mm)、层距(3 mm 层距)穿刺,重复扫描,确认针尖抵达病灶边缘,穿刺过程中嘱咐患者屏气,然后抽出同轴针,插入活检枪(BARD 牌自动活检枪)。活检结束后将组织快速固定于甲醛中进行病理检测,穿刺点消毒后,贴上贴敷,穿刺完成后15 min 进行CT 复查。

1.3.2 观察组 采用同轴凝血退针法,具体方法:穿刺抵达病灶边缘方法均同对照组,穿刺针抵达病灶边缘后,嘱咐患者进行屏气,然后抽出同轴针针芯。同时沿针道注入100 U 凝血酶(安徽桑尼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4023079,规格:500 U)封闭针道,然后再插入活检枪,切割取材。活检结束后,活检枪连接凝血酶注射器,一边注入50 U 凝血酶,一边退出同轴针,直到同轴针退出胸膜后,拔出同轴针,消毒穿刺点,贴上贴敷,术后观察同对照组一致。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1 次穿刺成功率、出血和气胸发生率、穿刺诊断效能。

1.4.1 诊断效能[11,12]以手术组织病理为黄金标准,准确率=真阳性/总例数×100%;敏感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特异度=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100%。

1.4.2 气胸分度标准[13]以X 线片或CT 图像判定,其中极轻度:肺表面回缩≤1 cm;轻度:肺表面回缩1~2 cm;中度:肺表面回缩2~4 cm;重度:肺表面回缩>4 cm。

1.4.3 出血分度[14]极轻度:肺内沿针道出现薄纱样出血;轻度:肺内沿针道和目标病灶相邻肺间隙的薄纱样出血;中度:出血量<30 ml;重度: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相关的咯血或血胸。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包SPSS 21.0 版本对本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病理结果 观察组良性病变率为77.78%(21/27)、恶性病变率为22.22%(6/27),与对照组的74.07%(20/27)、25.93%(7/2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74、0.751,P=0.376、0.402)。

2.2 两组穿刺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1 次穿刺成功率为96.30%(26/27),高于对照组的81.48%(2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04,P=0.024)。

2.3 两组出血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出血发生情况比较[n(%)]

2.4 两组气胸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气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气胸发生情况比较[n(%)]

2.5 两组诊断效能比较 观察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诊断效能比较(%)

3 讨论

目前,CT 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具有准确率高、并发症少的特点,已经发展成为临床肺疾病的主要诊断方法[15]。但CT 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属于有创性操作,仍然存在一定并发症发生风险。相关研究显示[16],CT 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主要并发症为气胸、出血。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CT 介入技术的不断成熟,CT 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更注重穿刺的精确性和操作安全性。由此,同轴法穿刺应运而生,该方法采用同轴针达到病灶边缘后,依据取材部位,适度调整同轴针角度,然后抽出针芯,在空心同轴针内插入活检针,可实现多点、多次取材[17,18]。但目前关于同轴凝血退针法在CT 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中研究较少,且已有研究存在差异。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良性病变率、恶性病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同轴常规穿刺和同轴凝血退针法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基本一致,且两组诊断良性、恶性病变率无差异。观察组1 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同轴凝血退针法1 次穿刺成功率高,可有效避免因标本不满意,多次突破胸膜取材,从而可进一步避免多次穿刺针对胸膜、肺组织的损伤,该结论与颜瑾等[19]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同时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同轴凝血退针法可降低穿刺后出血发生率,减轻出血程度,促进穿刺活检的安全性。分析认为,同轴凝血退针法通过同轴针道注射凝血酶,可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加之凝血因子的作用,可使纤维蛋白变为胶冻状,进一步实现局部止血的作用,从而有效预防出血的发生[20]。观察组气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同轴凝血退针法可预防穿刺后气胸的发生,降低气胸分度。因采用凝血酶封闭通道后,可快速插入活检枪,最大化避免肺与外界的接触,从而有效预防气胸的发生,进一步降低气胸发生率。此外,观察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同轴凝血退针法在CT 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部疾病的诊断效能良好,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准确率,进一步证实了该方法的实用性。

综上所述,同轴凝血退针法在CT 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中应用价值确切,不仅可降低出血、气胸发生率,提高穿刺的安全性,而且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