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研,张璐,孙宜孔,王维清

(1.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1;2.西安医学院护理与康复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3.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继续教育培训中心,陕西 西安 710061)

2016 年10 月25 日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并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指出,健康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1]。医学高校大学生是我国卫生事业的接班人,是健康知识的传播者和人民健康的实践者,他们对体重管理相关营养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自己及他人的健康管理水平[2]。基于此,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医学高校大学生体重管理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探讨影响大学生体重管理状况的因素,为促进大学生体重管理及健康护理干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21 年11月,研究调查人员按照中等规模抽样比率为10%,随机整群抽样抽取西安市某医学高校9 个秋季公共选修课班级全体540 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体重管理相关营养知识问卷调查。纳入标准:①年龄18~24 岁;②性别不限;③未患有影响身体代谢功能和营养状况的疾病,如慢性消耗性疾病、慢性消化道疾病、甲状腺或垂体功能异常等;④6 个月内未服用过影响机体营养代谢的药物,如皮质醇等激素类药物;⑤在校生;⑥能够积极配合完成研究资料收集工作。排除标准:①有急性、慢性感染者;②因慢性疾病长期服药者;③内分泌或免疫系统疾病者。所有研究对象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研究。

1.2 方法

1.2.1 一般资料收集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获取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包括:①人口学资料,如性别、身高、体重、生源地;②个人成长的社会经济文化因素,包括家庭经济状况、父母文化程度、父母是否消瘦、身边的人是否减肥;③被试者的身体健康状况,包括每年感冒的频次、月经规律情况等。研究对象每人一份问卷,客观如实填写即可,当即收回,均为有效问卷。

1.2.2 营养状况调查 采用体质指数法[3]评价研究对象的营养状况,体质指数=体重(kg)/[身高(m)]2,体质指数<18.5 kg/m2为偏瘦,18.5~22.9 kg/m2为正常,23.0~24.9 kg/m2为超重,体质指数≥25.0 kg/m2为肥胖,以体质指数正常为营养合格,其他各种异常统归为营养不合格。根据学生填写的身高和体重计算出学生的BMI。

1.2.3 体重管理相关营养知识调查 调查问卷是在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雷欲华自制的“体重管理相关营养知识调查问卷”的基础上根据本次研究需要修改而成[4],包含体质指数认知、体重管理认知、营养知识3 个方面内容,具体考查知识为是否知道体质指数、体质指数过小代表的意义、体型判断的方法、低体重健康的危害、超重或肥胖健康的危害、减重方式、增重方式、维持健康体重的方式、进行体重控制采取的措施,热能营养素平衡、食物摄入平衡、高热能食物辨认、高脂食物辨认、高蛋白食物辨认、减肥食谱。此部分为计分题,每个项目回答正确即计1分,回答错误不计分,总分为15 分。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软件包处理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体重管理相关营养知识影响因素。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在校大学生营养状况分析 不同性别、家庭所在地、家庭经济状况、是否为独生子女、父母文化程度、父母体型因素间体质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在校大学生营养状况分析(,kg/m2)

表1 在校大学生营养状况分析(,kg/m2)

注:*表示两指标间比较,P<0.05

表1(续)

2.2 在校大学生体重管理相关营养知识分析 在校大学生对体质指数认知评分最高,营养知识评分最低,见表2。营养合格者和营养不合格者营养知识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其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在校大学生体重管理相关营养知识情况(,分)

表2 在校大学生体重管理相关营养知识情况(,分)

表3 不同营养状况在校大学生体重管理相关营养知识情况比较(,分)

表3 不同营养状况在校大学生体重管理相关营养知识情况比较(,分)

2.3 在校大学生体重管理相关营养知识影响因素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对大学生体重管理相关营养知识总分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重管理相关营养知识回归模型有统计学意义(F=6.051,P<0.001),其校正决定系数R2=0.116,说明回归引起的变异在总变异中所占的比率为11.6%。对大学生体重管理相关营养知识影响最大的因素为同伴是否有减肥行为(β=-0.180,P=0.000),其次还有是否经常上网(β=-0.153,P=0.000)、每周吃零食次数(β=-0.141,P=0.001)、是否经常吃早餐(β=-0.096,P=0.035)和经常喝饮料的种类(β=-0.083,P=0.050),见表4。

表4 在校大学生体重管理相关营养知识影响因素的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

3 讨论

医学高校大学生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接班人和主力军,合理营养既是保证其身心健康的基础,也是其学习生活和未来工作的重要保障。本研究中西安市某医学高校540 名在校大学生的营养合格率为51.85%,有近一半的学生营养状况为不合格,这与既往研究结果基本一致[5-7]。在本次调查的540 名在校大学生中掌握体重管理相关知识的平均分只有(8.98±1.72)分(总分为15 分),这与国内许多高校[8-10]研究结果相似,可能是由于学生缺乏获取营养相关知识的途径和正确地引导所致。

此外,营养状况不合格的学生营养知识评分低于营养状况合格的学生,而不同性别、家庭所在地、家庭经济状况、是否为独生子女、父母文化程度、父母体型因素在大学生营养状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大学生营养状况与其掌握的营养知识水平有关,而与性别、家庭所在地、家庭经济状况、是否为独生子女、父母文化程度、父母体型因素无关,这与王汉宁等[11]研究观点基本一致。由此可见,掌握丰富的营养知识对大学生饮食习惯的养成和健康观念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此外,本次调查发现,营养状况合格的在校大学生体质指数认知、体重管理认知、营养知识评分高于营养状况不合格的在校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营养状况受到大学生体重管理认知行为、营养知识态度等多方面影响。栗书艳等[5]的研究与本研究结果大致相符,均提示在校大学生营养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待加强。对大学生体重管理相关营养知识总分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对大学生体重管理相关营养知识影响最大的因素为同伴是否有减肥行为,其次还有是否经常上网、每周吃零食次数、是否经常吃早餐和经常喝的饮料种类。张雪莹等[12]研究显示,目前大学生饮食问题较为突出,存在挑食、偏食、不吃早饭等不良的饮食习惯。王琦[13]在对某高校在校大学生的营养调研中发现,有近半数的大学生(48%女生,45%男生)有不吃早饭的习惯。杜娟等[14]研究发现,女生更容易拿零食来代替早餐。杜文琪等[15]研究结果显示,学生有经常喝汽水饮料、经常吃甜食等不良饮食行为。国外也有节食减肥、低体重饮食失调等不良饮食行为相关研究[16-18]。由此可知,医学高校在校大学生的体重管理相关营养知识储备尚不够完善,行为极易受同伴影响,生活习惯和饮食行为不合理,应采取增加健康教育力度、加强健康学校建设[19]、营造校园营养健康氛围、搭建营养食育信息化互动平台[20]等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促进其体重管理和健康水平的提高。

现阶段许多大学生存在不良的饮食习惯,而且由于体重管理相关营养知识的缺乏,容易导致身体素质下降、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素不均衡等问题,因此对医学院校大学生进行体重管理相关知识与健康教育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加强大学生体重管理及平衡膳食的宣传教育力度:借助学校、网络等宣传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宣传栏、微信群、公众号、APP 等多种方式向学生普及相关知识,避免学生盲目节食、暴饮暴食等不健康行为的发生,让大学生建立科学良好的饮食习惯,从而使大学生保持健康的体态;②校内增加体重管理及合理膳食的选修课或健康讲座,向大学生普及体重管理和膳食营养知识,加强健康营养教育;③学校食堂安排科学合理的配餐,从源头开始改善大学生膳食结构。

综上所述,西安市医学高校存在在校大学生体重管理相关营养知识较为缺乏,生活习惯和饮食行为不合理的现象。因此,在医学高校中开展各种形式多媒体化营养宣教、开设内容丰富的选修课程、安排科学合理的食堂配餐,使大学生养成科学合理的膳食习惯,提高大学生体重管理及营养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