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庆丰

中药制剂需通过国家药局研究与审批等一系列流程后才可进行药剂生产、上市,而工艺研究是为其药剂后期质量研究和稳定性研究奠定基础,此类环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中药制剂临床前研究中不可或缺,工艺研究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对保障中药制剂研发的安全性、均一性及稳定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还是保障药品质量的关键环节。根据我国中药制剂研究发展现状来看,目前其工艺环节仍然会出现较多问题,一定程度上对药厂发展及药物质量造成影响[1]。本文旨在对中药制剂工艺研究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大体分析,并为解决工艺问题提供相应的解决对策,结果如下。

1 工艺研究内容

相关制药厂在明确中药制剂工艺研究课题后,在开展工艺研究时均需进行药物综合分析、处方设计及剂型确定来做好工艺研究准备,并针对其中药制剂性质来进行工艺制备流程制定,以保障工艺流程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具体工艺流程为:首先需采取粉碎、过筛、提取、过滤、蒸发和浓缩等操作来对药材或饮片进行原药材处理,然后以制剂状态的具体形成情况来采取对应的工艺处理操作,如液体制剂制备过程中需采取配液、灌封;固定制剂制备过程中需确保干燥、粉碎、过筛和混合等处理工作的落实。然后根据中药制剂的最终选择剂型性采取合理的工艺操作方案:中医制剂制备过程中需结合其药材配比的复方性及方剂要求来选择合理的药物提取方案,并以最大程度上提取中药饮片中的有效成分为工艺原则[2]。药物成分提取后需以其工艺步骤流程开完成制剂配置工作,在制出样品后进行中试研究,后根据其中试研究成果来判定药物制剂的功效性和成功性。

2 中药制剂工艺研究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2.1 工艺研究用药与实际生产存在差异性

由于药物的质量问题及安全性对人体健康安全具有直接影响,成功申报的制药厂家和企业均会经具有权威性及严谨性的相关工艺审核机构进行审核,以保障药材的优质性和安全性,因此在工艺研究阶段中在选择药材方面均属主张以实验材料高于药典质量标准为准则,以保证药材生产样品的高质量。但是有大量工艺研究现象表明,部分企业在采购制作药材时受其经济或市场供给限制影响而随意更改规定浸膏收率及成分的有效含量,导致产品最终形态与预期不符,对生产工艺过程及产品质量均会造成不同程度上的影响[3]。因此,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及预期药物疗效直接受其质量稳定性所影响,故解决工艺研究用药与实际生产用药间的差异性问题的方法是提高药物安全性。

2.2 缺乏原药材的前期处理研究

工艺研究中对原药材的前期处理工作是否落实到位,对后期的工艺流程和药物整体质量具有直接影响作用。制剂处方中规定药量是以净药材或粉碎后的制品粉末重量作以测量依据,有大量的工艺研究报道明确指出,药材的提取效率是受其前处理时饮片的粒度及细度影响,在通常情况下,药材提取效率是伴随饮片粒度的减小而得到提升,但是仍需注重其有效成分的提取量及粉碎程度,量过大会导致筛孔出现堵塞现象,粉碎程度过高会促使浸出液中掺杂杂质,不利于浸出液沉降分离效果的高效发挥,并对制品最终质量造成一定影响[4]。但实际研究过程中工艺人员却仍未意识到原药材处理的必要性,并缺乏此类工艺研究方面的认识。部分工艺在研究过程中在处理原材料一流程中,仅仅是粗略介绍而未详细规划还具体流程,如部分厂家进行药材粉碎过程中,为提高其制品的过滤效果而选择丢弃药材粉碎中的有效细粉,是导致制剂整体药效无法达到预期目的的主要原因。

2.3 辅料选用不合理

中药制剂中的辅料主要是以赋形剂和附加剂进行分类,其中,制剂的整体形态和结构是依靠赋形剂来形成,药物和剂型质量的稳定性是以附加剂作保障,两者缺一不可,且随着新型辅料的不断研制,为新制剂的研究及开发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大部分厂家在生产中药制剂及相关工艺研究过程中,均是以选取主药作重点观察对象,往往忽略了辅料选择的意义,工艺人员在选择辅料时,过度随意的选择而间接性忽略了辅料对主药理化性质、中成药品崩解时限、形态特征、粒度、溶出度和含量测定会造成的影响,除此之外,中医制品批量生产过程中,若其质量未能达到规定标准均是主张从辅料作以问题解决出发点,通过随意更改辅料用量或更换来解决中医制品的质量问题,不利于制品安全性和质量稳定性的提高[5]。

2.4 中试研究不具备规范性

实验室试验是项目确定的前提,具体工艺流程均是以实验室试验-小试(适当放大实验室效果)-中试(适当放大前者结果),一般情况下,通过中试后就可开张制剂的批量生产了。但是相关统计结果指出,部分制药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均是忽略掉中试操作的严谨性,以减少企业投资成本和加快生产速度,同时对中试流程产生一些错误认知,认为简单放大实验室研究就是中试的规范性操作,还有甚者在中试试验过程中不以规定批次和特定投料量来完成实验操作[6]。除此之外,实验室研究一般均属于小规模,故其实验配套设备均较为简陋、缺乏,促使大部分操作只能依靠手工来完成,从而无法达到预期的生产量。若将实验室参数替代成生产参数,将不利于生产工艺流程的正常展开,促使制品质量与预期设计质量存在差异性。

2.5 工艺研究不完善

有相关调查结果显示,部分新药的注册申报信息不全,整体资料中有些缺乏工艺参数、生产设备的具体性能及工艺技术的情况,且工艺规程内容均是在其申请GMP认证或获得文号后来完成编制工作,对评定审核人员工作造成一定影响,以降低药品质量判定的精准性。

3 中药制剂工艺研究中的改善对策

3.1 加强原药材的前期环节的处理力度

药材前期处理的规范性、技术参数及净药材的质量标准均是工艺研究中资料中的重点数据,故需加大加强原药材前期环节的处理力度,通过规范其药物粉碎环节的操作流程,如明确需给予粉碎操作的药物种类、对应的粉碎方式及粉碎程度,名贵药材需根据其品种特性来选择小型粉碎机来完成粉碎操作,以利用仪器中较强的密封性能来合理完成药材处理操作,为其后期工艺流程奠定良好基础[7]。

3.2 规范性中试研究操作

中试研究的意义在于放大实验室所研究的工艺路线、操作方法、生产技术参数及获得率来展开实验,从而对前者确认的工艺标准是否科学可靠进行验证,以保障工艺实验制品的高质量。但是大部分制药厂家都存在成本限制问题,故在实际生产中药制剂时,厂家制剂样品生产最低在3批以上,并囊括了最大量、最小量和常规量的设备参数值[8]。

3.3 明确规定药材浸出液的测定内容

详细记录药材的基础资料,包括:药材产地、来源、采收季节、加工、贮藏及养等方式,对药材后期提取过程中的浸膏获得率、浸膏固体含率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多少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对制剂最终成型效果的高质量及药物疗效的完整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9]。故工艺人员需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来作以选材前提,尤其是在测定药材的浸出溶液时需严格参照药典制定药材内控质量标准来严谨操作,若部分药材的测定方法在药典中无明确记载,测定人员应当以其药物工艺操作要求进行反复试验,以确保测定方案制定的合理性。

3.4 完善工艺研究

中药制剂的工艺研究步骤流程复杂,提取工艺、分离、纯化、精制、干燥工艺、制剂成型和中试研究流程均缺一不可。其中,提取工艺研究工作是测定药材基原及继续努力相关处理来为工艺流程设计提供依据,以判断中药制剂的工艺技术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分离、纯化、精制和干燥工艺是以新药的理化性质为依据来完成对应操作,以得出提取物、药物成分中的获得、保留结果,从而判断工艺过程是否可靠合理;剂成型研究是确定辅料具体运用情况;中试研究是对上述工艺环节所得结果进行优化[10]。

4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中药制剂的工艺研究时出现的用药与实际生产存在差异性、原药材的前期处理缺乏、辅料选用的不科学、中试研究步骤的散漫性及工艺研究不完善等多种问题,相关工艺人员需积极规范自身操作、完善相关系统及确保工艺研究的科学性,对中药制剂发展的稳定性能起到较好的保障作用,是促进药厂健康有序发展的有效策略。

[1] 韦筱苹,彭玲.诌议中药制剂工艺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特别健康:下,2014,3(7):504-505.

[2] 金德新.我院中药制剂管理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的探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1):274-275.

[3] 雷蕾.中药固体制剂灭菌技术研究现状、问题及对策[J].医药前沿,2016,6(16):396-397.

[4] 刘建国.中药制剂生产工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医药卫生:全文版,2016,8(6):111.

[5] 贾娜,曹轶,李乐.中药新药注册生产现场检查案例分析及建议[J].中国新药杂志,2017,16(02):121-125.

[6] 刘冬菊.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工艺条件筛选刍议[J].中国处方药,2017,16(2):54-55.

[7] 崔宏冰.浅谈完善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及措施[J].民营科技,2017,13(5):40.

[8] 杨磊.对提高现代中药制剂生产工艺的探讨[J].民营科技,2017,13(10):85.

[9] 曹莹.中药制剂生产工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化工管理,2016,21(10):207.

[10] 王健.中药制剂工艺改变性质的分析与评价方法[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14):2777-2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