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州

(中煤矿建总医院烧伤整形外科,安徽 宿州 134000)

烧伤(burn)属于常见的美容整形科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患者烧伤处皮肤红肿、触痛、水疱等,严重患者伴随休克、感染等并发症[1]。临床治疗烧伤常应用复合皮移植术,该手术操作过程简单,利用移植异体复合真皮贴合烧伤创面实现治疗效果,但复合真皮非患者原生皮肤,多数患者创面愈合后其皮肤状态与正常皮肤存在差异、边缘增生瘢痕,且术后恢复过程常引发相关并发症[2]。研究发现[3],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可通过身体机能代偿机制获得新生皮肤,其利用扩张器促使皮肤组织扩张增殖,促进皮肤血运畅通,加快皮肤恢复正常状态,新生皮肤接近正常皮肤状态,烧伤整形与创面修复效果更理想。本研究旨在探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整形和修复创面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6月于中煤矿建总医院接受烧伤整形和创面修复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16~55岁,平均年龄(32.05±7.47)岁;烧伤部位:四肢21例,躯干17例,头部5例,面部7例。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19~57岁,平均年龄(33.81±7.22)岁;烧伤部位:四肢19例,躯干16例,头部9例,面部6例。两组性别、年龄及烧伤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烧伤面积为7~35 cm2;②烧伤程达到Ⅱ度、Ⅲ度;③创伤部位首次接受治疗;④对手术治疗具有耐受性。排除标准:①患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肝肾疾病;②烧伤部位感染;③凝血功能障碍;④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1.3 方法

1.3.1对照组 实施复合皮移植术治疗:予以患者全身麻醉后,切除创面瘢痕并松懈痉挛皮肤,纠正畸形组织并止血,随后使用生理盐水清理消毒创面,涂用抗生素类药物湿敷创面,将消毒处理后的脱细胞异体真皮贴置创面,再贴附刃厚自体皮片,确认异体真皮与其充分贴合后,用湿纱固定并包扎,术后2周观察其恢复情况。

1.3.2观察组 实施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分为两期进行,一期手术前根据患者创面形状、面积选择符合患者的扩张器,标记患者创面的扩张区域与注射弧,将扩张器内置入扩张区域皮肤软组织并止血,随后放置引流管,将其连接负压吸引器后,逐层缝合切口,术后定期将0.9%氯化钠溶液注入扩张器使其膨胀,注入时间间隔为3~4 d,持续注入2周后,准备二期手术;二期手术取出扩张器,随后切除创伤处瘢痕或坏死组织,将扩张获得的新生皮肤组织移植修复区缝合整形后进行包扎,术后2周内检查修复区血运状态。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情况、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1临床疗效 创面愈合后血运畅通,皮肤色泽、质地与正常皮肤无异为显效;创面愈合后血运正常,皮肤色泽、弹性与正常皮肤接近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均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2创面愈合情况 记录术后创面愈合时间、皮肤血运恢复时间、疼痛评分及创面周围炎症评分,其中疼痛评分为VAS评分,总分10分,评分越高则疼痛程度越严重;创面周围炎症评分参考患者皮肤出现红肿情况为评分标准:创面周围出现严重红肿为-1分;创面周围皮肤红肿得到改善为0分;创面周围皮肤红肿消退为1分;创面周围无红肿情况为2分。

1.4.3生活质量 采用中文版精简烧伤健康量表(BSHS-B)评估,总分160分,包含9个维度,40个条目,每个条目0~4分,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4.4并发症 包括皮肤感染、皮瓣远端坏死、刃厚皮片移位及扩张器外露。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本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创面愈合情况比较 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皮肤血运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VAS评分及创面周围炎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创面愈合情况比较(±s )

表2 两组创面愈合情况比较(±s )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n 50 50 tP创面愈合时间(d)14.31±5.67 17.53±5.72 2.990 0.006皮肤血运恢复时间(d)18.27±5.67 22.72±7.46 3.358 0.001 VAS评分(分)3.92±0.23 4.13±0.37 3.408 0.001创面周围炎症评分(分)-0.40±0.13-0.34±0.04 3.119 0.002

2.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治疗后BSHS-B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s,分)

表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n 50 50 tP治疗前107.43±10.16 110.75±11.23 1.550 0.124治疗后142.51±11.34*134.84±10.46*3.515 0.001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烧伤是由热力因素导致皮肤组织缺损,临床修复烧伤创面的治疗手段多为复合皮移植术,该手术是针对烧伤创面表皮实施的治疗手段,其将脱细胞异体真皮植入患者烧伤处,利用异体真皮与刃厚自体皮片结合成为复合皮,使复合皮与创面贴合达到修复效果,术后患者免疫排斥反应少,能一定程度改善创面皮肤状态。但临床发现[4-6],患者在复合皮移植术后恢复期内较易引发并发症导致手术治疗效果降低,延长创面愈合周期;同时复合移植真皮非患者自体皮肤,与正常皮肤存在质地、色泽及弹性等差异,愈合后的创面皮肤边缘增生瘢痕,其修复效果难以达到多数患者的美观要求。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7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烧伤整形与创面修复的效果更为理想。分析认为,皮肤组织扩张术区别复合皮移植术为患者植入复合皮,该手术利用患者自身生理代偿机制,将皮肤组织扩张器放置于患者烧创区域的附近皮下组织,并连接负压引流装置,通过注射弧将溶液注入扩张器,增加扩张器容量,使表面皮肤软组织受到压力并扩张而获得新生皮肤组织,待取出扩张器并切除坏死、瘢痕组织后,再将得到的新皮组织移植到烧伤创面进行修复,患者新生皮肤组织质地、色泽及弹性等恢复效果均与正常皮肤达到一致性[7-9]。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皮肤血运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VAS评分及创面周围炎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BSHS-B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进行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后患者血运恢复畅通、创面愈合较快且疼痛程度更低,生活质量较高。分析认为,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不会造成供皮区皮肤生长瘢痕,患者恢复后均与正常皮肤不存在明显差异或瘢痕增生等情况,减轻了患者心理负担,故生活质量较高;此外,实施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期间定期注入额定容量的0.9%氯化钠溶液为扩张器扩张,使皮肤软组织形成张力,增加皮肤容量并加强皮肤表面压力,促进皮下组织及表皮细胞、皮肤毛细血管迅速增殖,患者皮肤本能生长其质地色泽自然无瘀斑,有效促进了创面皮肤愈合及血运恢复[10-12];同时,该手术操作通过负压引流装置辅助完成,使创面在手术过程保持清洁干燥,减少其与细菌、病毒的接触概率,为创面制造含氧量较低的酸性环境,避免细菌感染发生,降低了创面周围皮肤炎症反应及疼痛程度。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00%,低于对照组的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引发的并发症更少,更具有安全性。手术后因过程操作不当等因素可诱发皮肤感染、扩张器外露及皮瓣远端坏死等并发症,患者皮肤组织出现红肿热痛并产生分泌物为皮肤感染症状。进行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后仍有皮肤感染患者,其原因可能为手术操作不当,将0.9%氯化钠溶液注入扩张器后,未妥善覆盖注水阀,导致其直接暴露于外界,引发皮肤感染,故将注水阀置于皮下组织且手术需全程严格注意消毒保证无菌环境,以降低皮肤感染发生概率[13];此外,不当操作还引发扩张器外露,将扩张器放置于皮下时未调整合适角度可能导致扩张器位置偏移,使其外露于皮下组织,将扩张器放置合适角度可避免其外露,发生外露后通过减少输液量可使其改善,彻底改善仍需取出后重新放置其位置;皮瓣远端坏死常发生于为扩张器注液后或二期术后2周,目前临床认为其诱因与人体局灶性血管栓塞的形成相关,其预防手段为合理控制扩张器的输液压力,为扩张器注入溶液后观察皮肤供血情况,发生供血不良随即取出扩张器,提前进行手术[14]。

综上所述,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应用于烧伤整形患者及其创面修复的临床治疗效果确切,可促进烧伤患者创面愈合、皮肤血运恢复,烧伤处修复后与正常皮肤接近,且并发症及周围炎症发生率低、疼痛程度低,且术后生活质量较高,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