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淑萍

胃镜在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应用价值及影响因素分析

欧淑萍

目的 观察胃镜在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应用价值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内镜检查并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60例,分析不同的取材数目﹑包埋方式﹑切片数量条件下,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的符合率。结果 胃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不同的取材数目﹑包埋方式﹑切片数量条件下,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取材数目多﹑纵向包埋﹑切片数量多是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相符合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取材数目﹑包埋方式﹑切片数量是胃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影响因素,在诊断疾病时应增加取材数目和切片数量﹑采用纵向包埋。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镜 病理诊断 纵向包埋 影响因素

萎缩性胃炎临床特征为胃黏膜固有腺体表现慢性炎症,由于伴有肠上皮化生或中、重度异型增生,常被列为癌前病变的重要前兆,目前已将萎缩性胃炎列为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及早诊断萎缩性胃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内镜检查一直是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的重要手段,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一直存在不一致,无助于确认临床治疗效果,增加漏诊率和误诊率[2]。本文通过比较病理诊断结果和内镜检查结果,探讨影响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因素。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本院内镜检查并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因胃部不适、消化不良、隐痛的症状就诊。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38~65岁,平均年龄(45.23±6.23)岁。病程7个月~12年,平均(3.51±0.45)年。伴异型增生14例、肠上皮化生8例、幽门螺杆菌阳性12例、十二指肠溃疡7例。纳入标准:(1)均符合《慢性胃炎的内镜分型分级标准及治疗的试行意见》[3]和《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4]相关诊断标准。(2)本项目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消化性溃疡、胃十二指肠肿瘤、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患者及患有其他胃十二指肠疾病的患者。

1.2胃镜检查方法 采用OLYMPUS590胃镜,由同一位胃镜医师进行观察、描述、取材、固定。选取胃窦部内镜下诊断为慢性萎缩胃炎的患者60例进行1~4块活检组织随机取材。在行胃镜检查时,按照下列标准判断为萎缩性胃炎:黏膜红白相间并以白为主,血管透见;黏膜变薄,皱襞变平;黏膜粗糙不平,部分呈颗粒状或结节状改变。

1.3病理检查方法 所有标本均用10%的甲醛固定,分为2份,1份采用纵行包埋、另2份采用随机包埋,常规石蜡切片后进行HE染色。由固定的高年资病理医师进行显微镜下观察,按照下列标准判断为萎缩性胃炎:胃黏膜固有腺体(胃体胃底腺、幽门腺和贲门腺)不同程度的萎缩或消失;肠上皮化生或假幽门腺化生;固有膜弥漫性淋巴细胞、浆细胞和淋巴滤泡形成;黏膜肌层增厚。根据固有腺体萎缩的程度。剔除标准:标本过浅未达到黏膜肌层、胃窦部少数淋巴滤泡。

1.4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对以下因素进行记录,包括取材数目(1块、2块、3块、4块),包埋方式(纵向包埋、随机包埋)以及切片数目(1、5、20)。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计数资料用频数或率表示,单因素分析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胃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见表1。

表1 胃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2.2胃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见表2。

表2 胃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以胃黏膜固有腺体数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炎症。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有肠上皮化生(IM)或中、重度异型增生(ATP),则被列为重要的癌前病变。因此如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进行及时和正确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5]。内镜检查一直是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的重要手段,胃镜下主要表现为:充血性红斑、水肿、红白相间、黏液增多、黏膜下出血、糜烂[6]。显微镜下表现包括:幽门部黏膜变化常较明显,幽门腺呈不同程度的萎缩减少,甚至腺体完全消失。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存在不一致性一直是影响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因素[7]。

根据以上分析结果,作者认为:(1)取材一块时也有一定的诊断率,而取材数目越多、诊断符合率越高;因为在取材时,会出现取材过浅、体积过小等情况,进而影响了诊断符合率;而增多取材数目,可以增加取材成功率[8]。(2)纵行包埋后,在做病理切片时能够切到整个病变的纵行切面,相比横行包埋能够获得更为完整的局部病变信息[9]。(3)切面的数目会影响病理诊断结果,仅做1~2个切面可能无法准确切到病变部位,增加切面数目可以提高诊断符合率。

1 林根友,谢海萍.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下不同病理改变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0):2400~2402.

2 Vanoli A, La Rosa S, Luinetti O, et al. Histologic changes in type A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indicating increased risk of neuroendocrine tumor development: the predictive role of dysplastic and severely hyperplastic enterochromaffin-like cell lesions. Hum Pathol, 2013,44(9): 1827~1837.

3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慢性胃炎的内镜分型分级标准及治疗的试行意见.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4,21(2):77~78.

4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中华消化杂志,2002,20(3):199.

5 戴威娜,纪小龙.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理诊断与胃镜诊断不一致因素分析. 武警医学,2010,21(10):905~909.

6 Lahner E, Sbrozzi-Vanni A, Vannella L,et al. No higher risk for colorectal cancer in atrophic gastritis-related hypergastrinemia. Dig Liver Dis, 2012, 44(9):793~797.

7 徐斌,黄玉凯,周进.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对照分析.中华全科医学,2014,12(9):1388~1390.

8 周思宁.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分析.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5):155~156.

9 Miceli E, Lenti MV, Padula D, et al. Common features of patients with autoimmune atrophic gastritis.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2,10(7):812~814.

518117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坪地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