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威 周瑾

超声波溶栓结合肌电刺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王威周瑾

目的 探讨使用超声波溶栓结合肌电刺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4例)。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应用超声波溶栓结合肌电刺激辅助治疗,对照组仅使用常规药物治疗。分别于入院后及疗程结束后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对比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在疗程结束后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波溶栓结合肌电刺激疗效确切,有助于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急性脑梗死 超声波溶栓治疗 日常生活能力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疾病,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改变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其发病率和致死、致残率均呈上升趋势,2006~2010年我国脑血管病病死率高达124.01/10万[1],急性脑梗死的致残率也居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首位[2]。近年来,超声波治疗仪的应用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地位越来越重要。本院采用CFT-7100型超声脑血管治疗仪,以超声波溶栓结合肌电刺激,对10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辅助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将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4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29例,平均年龄81.1岁。对照组中男24例,女30例,平均年龄79.8岁。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伴发疾病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3],并经头颅CT或MR证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经治疗生命体征平稳。排除标准:(1)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2)肿瘤患者。(3)伴有严重心、肺、肝、肾等脏器疾病的患者。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根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4]进行抑制血小板凝集、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善缺血区血液供应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于入院后2~7d开始,采用超声波溶栓结合肌电刺激治疗,选择江苏瑞祺生命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CFT-7100型超声脑血管治疗仪。频率为(800±8)KHz,输出声强为(0.5±0.075)W/cm2,平均电刺激频率(4±0.6)Hz,平均脉冲宽度(2±0.6)ms,输出幅度0~44V。治疗方案:1次/d,30min/次,10d为1个疗程,间隔2~4d进行下1个疗程。每位患者接受2个疗程治疗。

1.3疗效评定 入院时起病<72h的患者在入院第2天进行评定,起病>72h的患者在入院当天进行评定,两组患者均在疗程结束后再次进行上述评定。评分采用Barthel指数分级法,对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疗程结束后Barthel指数提高≥40分为显着有效,Barthel指数提高20~39分为有效,Barthel指数提高0~19分为无效。显着有效+有效为总有效。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观察组与对照组基线资料比较 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基线资料比较

2.2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见表2。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n)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作为最危重的心脑血管急性事件之一,有极高的致死率,而存活下来的患者也将面临语言障碍、肢体运动障碍等严重功能障碍带来的痛苦和沉重负担。据统计,73%~86%的卒中患者会发生偏瘫[5],肢体功能康复成为急性脑梗死患者最急需解决的难题之一。大量研究表明,剂量合适的超声波能量对脑组织无伤害,并对脑内病灶有治疗作用,而且超声波治疗直接作用于脑组织,可以弥补药物通过血脑屏障时受限的短板,与药物治疗相辅相成,成为帮助急性脑梗死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能力不可替代的治疗手段之一。

超声波溶栓结合肌电刺激治疗通过高频振荡效应、温热效应、理化效应引起局部组织细胞内物质运动,形成细胞层面上的一种“微细按摩”,调节内环境的变化,改善细胞膜的弥散功能,增加膜内外物质交换,从而加速组织新陈代谢,促进受损组织修复、再生。在超声波的作用下,酶的活性提高,组织的新陈代谢增加,血液循环得以改善,已经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获软化甚至消融,可有效降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6]。通过改善微循环、促进形成侧支循环,以及修复血管内皮细胞,可减少血浆内皮素-1(ET-1)的生成,而后者是一种强有力的缩血管多肽并可促进脑细胞凋亡。急性脑梗死患者常有脑组织水肿,肿胀的组织造成局部压力升高,进一步加重局部缺血缺氧,导致氧自由基大量生成,加速一氧化氮(NO)的灭活。而超声波通过改善循环,促进渗出的吸收和消散,升高血浆NO水平,最终起到抑制血管收缩、抗血小板聚集、增加脑血流量的作用[7]。此外,血浆D-二聚体含量升高常见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提示血小板粘附加速、大量纤维蛋白形成,导致血栓难以溶解甚至持续进展[8-9]。而有研究指出,超声波治疗可有效降低血浆D-二聚体含量,改善缺血区血液供应,防止再灌注损伤[10]。

超声波溶栓结合肌电刺激作为急性脑梗死最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且具有直接治疗大脑梗死部位病灶、无痛苦、无损伤、操作简便易行等特点,为急性脑梗死的综合治疗及康复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1]崔琮琪, 谷鑫, 王海东. 2006-2010年中国居民脑血管病死亡流行病学特征研究. 疾病监测, 2013, 28(12):1007-1011.

[2]张秋月.急性脑梗死治疗的研究进展.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5, 28(5):742-744.

[3]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分会.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 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6):379-380.

[4]刘鸣,张苏明.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0, 43(2):2-6.

[5]马晓光, 刘勇. 超声脑血管病治疗仪辅助治疗脑卒中90例. 陕西医学杂志, 2008, 37(2):256-257.

[6]王丽丽, 王焕君, 于文武. 脑超声波治疗对颈动脉脂肪斑块的干预研究.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11, 18(1):25.

[7]周少华,陈涛,李小丽.低能量超声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血浆ET-1及NO水平的影响. 浙江临床医学, 2014, 16(7):1095-1096.

[8]詹海涛, 陈钢, 朱凡特. 血浆D-二聚体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广东医学, 2006, 27(6):896-897.

[9]Righini M, Perrier A, Moerloose P, et al. D-dimer for renousthromboembolism diagnosis:twenty years later. J Thromb Haemost, 2008, 6(7):1059-1071.

[10]胡素瑾,王宝亮.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与低频超声波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的相关性.医药论坛杂志,2013,34(5):104-105.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Ultrasonic thrombolysis combined with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herapy o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 Methods All of 109 patients with ACI from Jan. 2015 to Jan. 2016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rap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therapy,and the therap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Ultrasonic thrombolysis combined with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herapy besides conventional therapy. Contrast the effects of both groups on the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of the patients separately at the day being in hospital and at the end of the therapy. Results The ADL of the patients of the therapy group were improved signifi cantly,with contras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s Ultrasonic thrombolysis combined with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herapy could improve the ADL of the patients with ACI.【Key words】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Ultrasonic thrombolysis therapy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100093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16医院内科干部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