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海 屈百鸣

医院感染(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1]。医院感染对疾病的进程、住院治疗效果、住院日、远期预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解本科室近年来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及其药物敏感性,作者对2016年医院感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6年1~12月浙江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送检标本1881例,其中培养出明确病原菌标本(后称作感染标本)共148例(药敏试验95例)。1.2 统计学方法 采用Office Excel软件对感染标本的来源、病原体种类、药敏结果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感染标本来源分布 见表1。

表1 感染标本来源分布

2.2 病原体种类分布 见表2。

表2 病原体种类分布

2.3 药敏结果 选取排名前7位的病原体进行统计(筛除未进行药敏试验的标本),见表3~5。

表3 真菌药敏结果

表4 革兰阳性球菌的药敏结果

表5 革兰阴性杆菌的药敏结果

3 讨论

我国十分重视医院感染问题,已经建立医院感染监测网,并从2001年开始进行全国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和抗菌药物横断面调查[2-4]。心血管内科是医院的重要临床科室之一,由于存在以下特点:(1)年龄较大,>80岁患者的数量较多,免疫功能常低下;(2)多有心功能不全;(3)常合并肺部感染及多脏器功能衰竭;(4)临床操作(如穿刺、深静脉置管、心脏介入手术等)比例较高,因此,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有一定的特殊性,防治策略也与其他科室有所不同。

本次收集的1881例送检标本中,>50%来自痰液,可能与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普遍年龄偏大,常合并呼吸系统疾病,且呼吸系统感染和心力衰竭互为因果有关。因此,应密切关注心力衰竭合并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积极防治呼吸系统感染。17.6%的送检标本来自血液,高出2014年全国医院感染内科平均水平[5],感染原因除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等感染引起血行感染外,还应该考虑穿刺(如胸腔穿刺、心包穿刺等)、深静脉置管[6]、心脏介入手术(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射频消融术、心脏起搏器植入等)等引起病原体入血。

在病原体种类分布上,白色念珠菌居首,真菌的比例接近50%,与2014年全国医院感染统计数据有所不同[5]。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居多,免疫功能常低下,易发生真菌感染[7],同时,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也是引起真菌感染的重要原因。因此,严格掌握抗生素的使用指征、剂量、疗程等,辅以营养支持治疗,积极预防真菌感染的发生,显得十分重要。药敏结果显示,白色念珠菌对主要抗真菌药物均敏感,治疗上供选择的余地较大。

排名2~6位的病原体中,除热带念珠菌外,均为革兰阴性杆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这与2014年全国医院感染统计数据中革兰阴性杆菌的菌种排名一致[5]。根据药敏结果,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对以上4种病原菌敏感率均较高,当药敏结果未出或送检标本仅为涂片时,可考虑优先选择。

表皮葡萄球菌超过金黄色葡萄球菌排名第7位。穿刺、深静脉置管、心脏介入手术等均可导致皮肤病原菌入血,穿刺和深静脉置管是心血管内科的常见操作,心脏介入手术量目前仍呈上升趋势,在无法减少操作(手术)量的情况下,应该重点加强操作规范性、培养无菌观念。一旦发生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庆大霉素、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等是较好的选择。

总之,应充分了解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特殊性,提高临床操作的规范性、合理使用抗生素、积极治疗原发病、加强营养支持治疗,一旦考虑发生医院感染,应该尽早进行病原学检查并根据结果制定治疗方案,努力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同时提高治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