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

(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行政审批局,河北 沧州 061100)

一、引言

市场经济迅速发展,推动我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行政事业单位在运转过程中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显着变化,综合能力强的行政事业单位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摸清市场经济的变化规律,持续改进和优化工商管理模式,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提升工商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为行政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工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一)提升工作效率

工商管理工作主要是基于行政事业单位实际发展情况,对单位运行过程中的各项活动实施全方位的管理,帮助单位明确工作内容、方向以及目标,在此基础上,细化各项工作流程、规范工作程序,减少不必要的工作环节和内容,在减轻工作人员压力的同时,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推动行政事业单位高质量、高效率发展。此外,行政事业单位可利用工商管理工作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解决资源配置不均等问题。

(二)确定发展方向

在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过程中,服务质量和效果是衡量行政事业单位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的意义在于为社会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为强化服务效果,行政事业单位需要通过工商管理,了解大众的现实需求,结合大众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提升服务水平。与此同时,行政事业单位要制订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中长期规划。为提升规划的可行性,应通过工商管理科学制定发展目标,明确发展方向,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以此减少投入成本,实现长效发展。工商管理工作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单位的领导层要给予其足够的重视,加强工商管理,激发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活力[1]。

(三)明确财务状况

行政事业单位虽不以盈利为主要发展目标,但在运行过程中,需要一定的经费来支撑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因此单位想要实现长效健康发展,就必须提升经济效益。这要求行政事业单位掌握自身真实的财务状况,从财务管理中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为工商管理工作目标和措施的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确保工商管理工作中各项决策的准确性。通过工商管理工作,行政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能够明确单位的财务状况,在制订工作计划时,可以此为依据,为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地发展夯实基础。

三、行政事业单位工商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机制不完善

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是行政事业单位工商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部分事业单位存在工商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的问题,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层将工作重点放在知识生产和员工管理上,忽视了对管理机制的建设。虽然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加强了对工商管理体系的完善,但对员工实际需求的重视不足,导致管理机制与工商管理工作的现实发展需求相背离,不具备可行性,使工商管理机制流于形式,相关人员在开展工作时缺少理论支持和制度保障,阻碍了工商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人才综合素养低

人力资源是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工商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中之重,人员的综合素养对工商管理的实施质量和效率起着决定性作用。从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工商管理工作的开展现状来看,相关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待提升,工商管理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工商管理涉及大量复杂且烦琐的内容,对人员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但部分管理人员专业能力不足,职业素养较低,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难以满足工商管理工作的具体需要,阻碍了单位的进一步发展。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部分工商管理人员为老职工,其思想观念较为落后,对新事物的接受速度较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商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权责划分不清晰

行政事业单位在日常经营过程中,要全面贯彻落实市场化经营理念,推动各项经营活动有序开展。工商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实践市场化经营理念的主要载体,因此,相关单位有必要提升对工商管理工作的重视度,将工商管理涉及的内容落到实处,通过绩效考核、责任管理等手段,使工商管理工作更加精细化、全面化。就实际情况而言,在具体开展工商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不足和欠缺,其中负面影响较大的为权责不清,在划分职权时存在模糊区域,在工作过程中,管理人员之间存在互相推诿、不作为的情况,导致工商管理的相关措施无法得到有效落实。

(四)工作模式过于粗放

从性质层面来看,行政事业单位的性质较为特殊,具备政府和企业的双重属性,因此在运行过程中,要站在统筹兼顾的角度,既要考虑政府的工作模式,又要兼顾企业的工作思维和形式,只有这样,各项工作才能够顺利推进。并且,在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的管理把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要求工商管理工作向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提升单位内部的整体管理水平,增强工商管理的实效性。个别行政事业单位在工商管理工作实践中,受传统管理理念影响较大,沿用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在这种工作模式下,管理人员经常出现盲目决策的情况,导致工商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低下。粗放式管理模式的形式单一、办事流程不规范,且工作人员在办理事务的过程中主观性较强,致使行政事业单位服务水平较低。此外,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不足,一些工商管理环节仍在应用以人工为主的管理模式,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工商管理工作中需要处理的数据信息越来越多,而在人工处理数据的过程中,无法保证信息的精准性,人为失误率较高,容易对工商管理的整体质量造成不良影响[2]。

四、行政事业单位工商管理优化措施

(一)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在经济结构转型的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工商管理工作机制,同时深化管理理念、优化组织结构、改良管理模式。在完善工商管理工作机制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员工,将员工提出的合理意见和建议融入管理机制,确保工商管理体系具有可行性。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层要更新管理理念,将现代化管理观念全面渗透到管理体系中,提升工商管理的先进性和完整性,利用最前沿的工商管理机制,为单位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紧紧抓住发展机遇。

另一方面,要提升工商管理机制的执行效力。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虽然建立了相应的工商管理体系,但流于形式,关键原因是员工缺乏制度意识,对工商管理体系的重视度不足,在工作期间未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导致工商管理机制表面化问题严重。对此,可采用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将各层级和各个岗位联系在一起,在内部形成良好的信息实时共享渠道,通过自上而下的形式,将工商管理机制中的各项内容传达到位,打破“信息孤岛”,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各层级明确工商管理的各项条例,在降低单位运行成本的同时,提升工商管理机制的应用效能。

此外,为避免工商管理机制表面化或流于形式,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层要发挥榜样引领作用,遵守工商管理条例,使员工认识到落实工商管理机制的重要性,主动参与工商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实践,增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能力。

(二)提高人员的综合素养

行政事业单位要正确认识到员工的综合素养对工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通过有效的手段,对相关人员开展培训教育,逐步提升其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强化其法律意识和责任担当。在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培训模式,通过先进的培训教育手段,提高工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

首先,在线下培训中,行政事业单位要结合自身经营运行的具体情况,科学安排培训时间,建立线下常态化培训机制,定期在统一时间开展线下培训。在建设培训机制的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认真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培训的时间和形式能够被员工接受。例如,新员工在上岗前要参加岗前培训,这就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合理设计培训内容,紧紧围绕单位的发展情况、工作内容以及规章制度等开展培训,完成岗前培训后,要求新晋工商管理人员详细写下自己在培训过程中学到的知识、经验、感悟等,确保其职业道德素养得到有效提升。针对老员工的线下培训,要将重点放在两个方面,一是职业素养培养,二是信息化水平提升。在培训过程中,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手段,提升其信息化水平和信息素养,确保其在日后工作中能够熟练操作工商管理信息系统,促使老员工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同步提升,推动单位工商管理工作信息化、现代化发展。

其次,在线上培训中,要综合运用信息化手段,科学规划线上培训的内容。线上培训强调的是员工的个性化发展,因此要针对工商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安排相应的培训内容,让员工在参与线上培训的过程中,获取更多有价值的知识,提升综合实力。例如,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将专业技能培训和业务实践有机结合,让员工将在线上学习到的知识灵活应用于实际工作,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以此强化培训效果。线上培训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充分利用员工的碎片化时间展开学习,使工商管理人员培训工作更加全面。

最后,行政事业单位要通过员工培训工作,在单位内部打造国际化的工作环境,将国家经济发展趋势、各项政策的内涵逐一传递给工商管理工作相关人员,使其在工作过程中,能够站在国际化角度看待问题,制定管理措施,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复合型工商管理队伍,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服务[3]。

(三)清晰定位工作权责

行政事业单位想要发展壮大,就要清晰、精准地定位工商管理工作的权限和职责,避免出现权责不清的问题,保障服务质量和效果,为大众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为了使工商管理人员深刻意识到自己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要建立岗位责任机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工商管理人员要切实履行岗位职责,合理运用工商管理工作赋予的权力,将各项管理措施和条例落实到位,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良好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为充分调动工商管理人员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要建立奖惩机制,一旦发现有人员在工作时存在懒工、怠工等不良行为,要给予其严厉的问责和处罚,针对综合能力强、对工商管理工作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则要给予其精神层面的鼓励和物质层面的奖励,在激发其工作活力的同时,促使更多人员主动落实工商管理措施,避免互相推诿、不作为等问题的出现。此外,在划分工商管理工作职权时,要做到人尽其才,确保相关人员在工作中能够充分发挥个人优势,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工商管理工作贡献个人力量。

(四)创新升级工作模式

创新是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原动力,也是其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新时期,要积极创新工商管理工作形式,持续优化管理内容,激发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活力。在创新升级工商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可结合以下内容。

其一,创新科技。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各种高科技层出不穷,行政事业单位想要实现创新发展,就要科学运用高科技,将先进的技术与工商管理工作结合,摒弃传统以人工为主的管理模式,增强工商管理能力,为行政事业单位稳定、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从科技战略层面来说,开展工商管理工作,要将科技创新作为主线,投入更多的资金、资源,增强单位的整体发展能力[4]。

其二,创新工商管理思维。正确的管理思维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工商管理工作的稳步推进,因此单位内部自上而下都要树立工商管理意识,在办理业务的过程中,全面贯彻落实先进的工商管理理念。例如,行政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工商管理工作,强化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以工商管理为基础,为各部门之间实现良好的沟通和协作建立桥梁。如此一来,在行政事业单位运行的过程中,各部门的领导层就能够及时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数据,结合相关数据,了解和分析各部门的具体运行情况,有利于单位领导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措施处理业务办理中潜在的问题,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水平进一步提高。

其三,行政事业单位的工商管理模式要做到持续性改进,不能一成不变,要联系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变化情况,与时俱进,不断革新和完善工作方式,确保其符合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并使行政事业单位适应新经济环境[5]。

五、其他优化措施

(一)完善考评激励机制

为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工商管理成效,要建立公平、公正、客观的考评制度和激励机制,定期对各个部门开展系统的考核,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动性。

首先,在开展员工考核工作时,要根据各个部门的业务性质和岗位职责,有针对性地开展考核,做好考核结果的反馈工作,将考核结构与薪资待遇挂钩。

其次,针对考核成绩优异的员工,可适当给予奖励,激发其工作热情。在开展考核工作时,要在单位内部大力宣传考核的形式和内容,确保工作人员明确考核的目的,正确认识到考核的作用,了解考核与工商管理之间的内在联系。

最后,在实际考核过程中,要认真倾听工作人员对工商管理工作的总结,从其总结的内容中找出工商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完善和解决。与此同时,要基于工商管理的发展需求,不断完善和更新考核系统。

(二)加强财务管理建设

行政事业单位的工商管理工作涵盖的内容较多,财务管理就是其中一项。为推进工商管理工作高效开展,单位要针对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如财务管理机制落后、资产管理效率低等,制定合理的优化策略,提升财务管理质量和效率,助力工商管理水平提升[6]。

1.优化内控环境

现阶段,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原因在于内部环境不佳,阻碍了管理策略的有效落实;财务人员对规章制度和工作细则不够了解,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无法将内控措施落实到位;对财务风险的防范力度不足,无形中增加了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要对内部控制环境进行优化,以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引财务人员规范思想和工作行为,将岗位责任和管理措施逐级传递给内部人员,并对领导层和员工开展阶段性培训,促使其掌握最新且真实的财务管理情况,从根本上加强财务管控,将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控制在最低,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安全。

同时,要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完善系统的财务管理机制,这是优化内部控制环境的关键举措。在良好的财务管控制度下,能够及时排查潜在的财务风险,以最快的速度化解财务风险,不仅能够提升资金的综合利用效益,还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稳健发展。

2.实施绩效预算管理

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绩效预算管理中,要注意以下内容:一是要科学设置绩效指标,保证指标的可衡量性与可实现性;二是在实施绩效预算管理的过程中,要实施精细化管理,对预算方案进行灵活调整和动态化监控;三是要综合运用绩效预算考核结果,公示各个部门的考核结果,通过定性、量化相结合的方式,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监管和考核,以弥补传统绩效预算管理的漏洞。

3.强化资产管理

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资源,因此对资产实施全面的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工作内容。当前,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中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资金使用效率低,缺乏规范性;二是在配置固定资产时,精细化程度不足。针对这两个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解决。

第一,利用大数据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先进手段建设信息化财务管理平台,对财务数据进行管控和追踪。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分项管控,即对财务资金中的个人支出、业务支出以及专项资金分别进行管控,在管控过程中,能够根据财务预算指标及时发出预警。例如,一旦某个部门的业务支出即将超出财务预算,信息化管理系统就会发出警告,这时该部门就可调整资金使用计划,以实现对财务资金的全过程管理和动态化监督[7]。

第二,在信息化财务管理平台中,实现单位拥有的固定资产信息的共享,在资产信息共享的背景下,对固定资产的调拨或者处置都会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下进行。同时,资产的变动,如增加或者减少等,会更加清晰地呈现在员工面前,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六、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对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向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结合当前内外部环境对单位的实际需求,推动工商管理工作实现转型升级,赋予工商管理更多的价值,提升其工作水平,进而在工商管理工作的支持下,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规范化、稳健化发展,持续提升单位的总体发展水平,带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