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芳

摘 要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类资源,是国有(公共)财产,具有特殊属性,所有权归国家。固定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资产之一,其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各级财政拨款。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人们对公共产品及服务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对公共事业的投入也不断增加,办公信息化进程加快,固定资产在单位中占比日益提高,更新速度加快。长期以来,很多单位没有建立一套固定的资产严格管理制度,导致“家底不清”。保全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避免国有资产流失,避免滋生腐败浪费,借鉴成功模式,建立一套有效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对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国家经济运行效率有着深远影响。本文首先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与重要作用进行分析,然后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剖析原因,最后提出了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必须更新领导的管理理念,树立国有资产保护意识,严守管理制度,扫清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风险点,坚持常抓不懈,真正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关键词 固定资产管理 资源优化配置 保值增值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与重要作用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

固定资产管理是对固定资产的采购配置、日常维护、使用、期末报废与清查等全程监督管理,从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进行监督与管理。使用年限超过1年(不含1年)、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但是单个固定的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而耐用时间达到1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来进行核算和管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多是由财政拨款购置,容易对采购产品的绩效评估管理不重视,导致“家底不清”,管理不严,资源配置不合理,更新投入不断地增加,而产出不明显。

(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作用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是容易忽视的一项重要管理工作,然而固定资产却是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转的可靠保障,是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中的重要工作内容,是主要针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监理与监管。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应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建立一套有效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对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国家经济运行效率、使事业单位效能最大化,以及我国现代化的健康有序都有深远影响。

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随着改革进程的加快,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实践中都在不断地自我完善。然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实践工作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制约了资源优化配置,降低了固定资产等资源的使用效率,一些单位不能使财政资金用到实处,出现了腐败、铺张、浪费的现象。

(一)单位固定资产预算管理制度缺失或不完善

对固定资产预算管理制度不够重视,不能真正地从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节约成本,不能做到合理安排各项资金,超预算安排支出。单位购置固定资产事前没有计划,完全不考虑向财政部报告审批、执行中采购所需的时间,不编制采购预算,或补预算。事业单位中,存在固定资产忽视预算管理、不能按需购置、超标购置等问题,违背中央厉行节约的精神。

(二)固定资产采购过程中,审批制度不能有效实施

在固定资产的购置过程中缺乏审批制度,对固定资产的购置、验收、领用、处置等不规范,多层审批的方式大多是形式化而已,审批的实质没有得到有效管理。不重视政府采购法,把一个项目化解成若干个小项目,然后自行邀标购买,超标准配置,存在舞弊行为。

(三)缺少固定资产的管理使用制度

固定资产的种类繁多,缺乏职责归口管理制度,容易致使职责不清,导致资产的毁损、流失、被盗。有的单位账目设置不清晰,记录不全面,没有台账、明细账,不及时记录,管理手段落后,没有清查制度,使固定资产流失。对没有验收入库及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未建或漏记《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明细账》,不能对照实物登记《固定资产卡片》,凭卡登记《固定资产明细账》;已经验收入库存的固定资产,尚未按照资产的使用说明和存放要求进行分类保管,明确注明保管单位并进行定期核查,库存固定资产领用或调换固定资产,不经过管理人员同意;使用部门领用固定资产没有填写《固定资产领用单》,不经过主管领导同意,占用固定资产。临时性借用固定资产,没有经过主管领导同意,没有办理借用手续,借用后未能及时归还,未规范资产借用归还制度,有些出租的固定资产是由实际使用人代管,出租收入缺乏监管,等等。

会计人员素质低,会计核算账务不健全导致账实不符。对固定资产的认识不清,如不入账或者部分入账。计量时不符合会计准则,工程建设造成账面价值与实际有异,从而使得相关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固定资产动态情况掌握不及时、不准确,导致固定资产数据失真,无法为固定资产决策提供出科学、合理、有效的依据。不进行定期清查或只对部分资产进行清查。计算机、打印机、传真机等一些非生产用专用设备,随着时间推移,移动性强,人员、科室的变化大,由于种种原因未及时记录容易形成长期账实不符,该设备的使用与保管已经很难查清。即使每年的固定资产盘点工作都在进行,但实际无法通过固定资产盘点查清原因,给盘点清查工作增加了难度,也无法明确具体责任人。

(四)维护与报废等环节监管不合理

1.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属性,缺乏对资产的日常保养维护工作,没能从思想观念上重视设备维护保养,或用修理来替代保养。由此造成巨大的浪费,大大缩短了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固定资产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用,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加大了财政负担。

2.有些部门擅自报废固定资产而不通知财务部门作相应的账户处理。处置固定资产未填写《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请单》或《固定资产调拨单》,不履行必要的审批、评估、技术鉴定等程序,致使会计信息失真。

三、现有问题形成的原因

(一)思想观念落后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主要来源是财政拨款,固定资产的购置资金大部分来源于财政资金,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预算编制不合规,没有把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与管理和绩效评价相结合,没有从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不注重节俭。没有根据配备情况及使用标准合理配备各类资产,现有各类固定资产资源未充分利用,致使固定资产积压浪费,导致盲目购置、铺张浪费、腐败现象普遍存在。

(二)管理制度不健全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陈旧或缺失,执行起来效率不高,制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管理的需求。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重采购,轻管理”的现象,无法高效控制、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实物状况,也不能真实地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现存数量及增减变动情况,更不要提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这导致“家底不清”,资产的完整性与安全性没有保障。

(三)管理人员的素质亟待提高

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财务人员及普通员工缺乏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缺少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普遍凭经验办事,各部门协调与合作意识淡化,责任意识欠缺,对于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管理制度了解不够,落实不严格,没有相应的考核和评价机制。会计信息不真实、不完整、不及时、不科学,机构设置不合理,人员配备不合理,缺少监督与核查机制。一些单位没有设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也是固定资产数据资料不准确的原因之一,造成了行政事业单位不清楚单位资产的状况。

四、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强化意识,突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一个单位管理水平的高低与单位领导的思想认识和管理理念密切相关,关键看领导如何作为。必须将习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两学一做”贯穿工作始终,落实一岗双责,不断深化思想认识,切合实际地将固定资产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固定资产管理真正摆上领导议事日程,不是空论,更要提高政治意识、法制意识,更新领导的管理理念,树立国有资产保护意识,坚持常抓不懈,真正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加强全员的思想教育工作,明确固定资产的基本内容和分类,避免盲目预算、盲目购置、和杜绝浪费的现象。树立全新的固定资产管理理念,厉行节约的现代管理理念,领导和员工上下联动、资源共享、信息主导,将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率等考核指标纳入行政事业单位领导业绩考核和员工绩效考评中。营造自觉参与、严格执行中央财经纪律,共同维护企业固定资产安全、完整、保值、增值的良好氛围,自觉化解政治风险,守住法纪底线、私德关口,从而为单位固定资产的规范化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严守管理制度,扫清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风险点

1.严格预算管理,严格审批制度,从源头上防止固定资产的闲置与浪费。对于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资产,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政府统一采购,提供详细的使用目的,并写明详尽的功能等。遵循固定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固定资产预算及购置计划既要从工作实际需要出发,发扬勤俭节约的精神,也要根据各类资产的配备情况及使用标准合理配置,首先利用现有固定资产,合理配置,以防止积压和浪费。要根据固定资产配备标准和存量状况,合理安排固定资产的配置,即确保资产存量完整准确,配备标准符合实际,使用、处置等各个环节的实物管理严格遵守国有资产管理规定的审批制度,使固定资产配置合理、公开、公正、公平处理。

2.严格规范业务流程。从固定资产的预算、请购、购置或租入、入库、领用、调拨、出租、盘盈、盘亏、处置等环节入手,建立一套健全的管理系统和确实可行的操作流程,着手目标控制、考核制度,管理和使用应坚持执行统一政策、统一领导、按级别划分、明确责任人、物尽其用的原则。保证固定资产的动态信息及时、准确地确认与计量。

3.严格监督与定期盘点制度。建立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制度,做到定期进行全面清查工作,每半年或每年末对单位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清查,实时掌握固定资产使用状况;发生盘盈、盘亏资产,要查明原因及责任人,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时妥善处理,确保固定资产账实、账证、账账相符。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多部门联动管理机制,保证信息沟通畅,使固定资产主管部门、财务会计部门及有关职能部门间相互协调、相互联动,管理有序。对配备给个人使用及保管的固定资产或物品,要建立领用及及时归还制度,并督促使用人珍惜爱护所用资产。当工作人员工作出现调动时,应在其办理所用固定资产归还手续完成后,才可办理调动手续。单位人员离职离任时,要做好离任审计工作,相关固定资产要严格审计,及时清理盘点,按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办理资产转移交接和监交手续,保证单位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4.将法制建设与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有机结合。提高全员的政治法律法规意识,党员干部更应发挥模范先锋作用,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同时敢于抵制违纪的行为,自觉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严格执法,依法办事。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职责分工,认真履行固定资产管理职责,严格遵守财经纪律,自觉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依法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5.运用信息化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信息化平台,建立固定资产的管理数据库,按购置或租入、入库、领用、调拨、出租、盘盈、盘亏、处置等环节,结合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等信息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信息进行整理、查询、汇总、分析,为单位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支持。

6.提高员工素质,适应单位管理的需要。加强员工业务技能专业性培训,使其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提高业务素质,精通会计法规和会计制度等有关知识,熟练掌握会计业务处理流序和会计核算办法,保证会计信息可靠、真实、完整。建立健全会计人员持证上岗和定期与不定期轮岗制度,以岗代训,建立员工长效培训机制,鼓励会计人员成为多领域创新与提升、全方位学习的高素质人才。与实践相结合,将政治思想教育与实际工作紧密联系,积极进行职业技能考核与评定,着力提高员工业务素质与专业水平,使其积极适应新形势和新岗位需求。制定考核与评价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强化员工专业道德修养,强化全体人员的责任意识,提倡人人自觉履职,遵纪守法,细致认真,严守专业底线与道德底线原则,保守秘密。

总之,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保证制度规范化、责任明确、流程规范、严守法纪,从而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节约财政资金,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作者单位为光明日报社)

参考文献

[1] 莫颖宁.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0(10).

[2] 李正平.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浅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1).

[3] 刘静.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的路径探析[J].管理世界,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