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刘湘子/文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诸多国家政策、行业发展趋势对我国企业产生了影响,加之近年来我国整体处于变革转型阶段,现代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业财融合作为新时代财务工作转型的重点方向之一,是财务与业务的双向融合。它使企业内部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以实现经营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将业务发展与财务发展进行全方位结合,从宏观角度思考当前的经营管理是否符合未来发展方向,在掌握内部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合理配置内部资源,完成由后方的会计核算向前台业务发展延伸的工作。文章分析业财融合背景下的预算管理现状,立足全面预算管理的特点及重要性,分析当前企业开展预算管理工作时出现的问题,从预算管理的思想观念、人才队伍、预算管理涉及的各项工作、信息建设和制度等方面提出一些优化建议,旨在为推动我国现代企业稳步发展及转型提供帮助。

全面预算管理 业财融合 优化策略

全面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常用的管理工具,对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增强行业竞争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当前众多企业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足,甚至出现严重的管理失误。基于此,企业在业财融合背景下要加快全面预算管理建设,以健全、完善的预算管理为前提进行有效管控,助力自身健康发展。

业财融合背景下全面预算管理的特点

业财融合背景下的全面预算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以市场为导向,避免使用过于死板的管理模式,与时俱进地进行动态优化。

二是以全员参与为前提,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在制定发展方针及内部管理内容时,应使全体人员参与实际建设管理工作,全方位保障管理效果,实现管理目标,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三是衔接内部整体,从财务到业务各方面都要进行融合,立足大局意识宏观管理企业,补齐内部短板,在此基础上开展新业务,提高企业竞争力。

业财融合背景下企业优化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

帮助企业降低经营风险,提高竞争力

预算管理通过优化配置内部各项资源资金,使企业实现成本高效利用,通过提高资源资金使用效率,达到科学合理开展内部工作的目的,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潜在风险,降低经营风险发生的概率。同时,也使内部可以在创新发展上有足够的资源资金投入工作,进一步提高自身竞争力。

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发展

全面有效的预算管理有利于合理规划内部各部门及业务,在内部业财融合的基础上进行规范管理,使用一系列管理手段进行综合全面的管控,将总目标细化分发至各部门及岗位,让员工在规范执行的同时,高质量地完成工作目标。即便出现问题,也能精准追责,有效提高管理水平,促进企业良好发展。

有利于企业始终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

预算管理可以为内部财务、业务及专项提供有效精准的管理指南,引导企业内部进行自我更新与优化,避免企业陷入经营窘境,为管理层提供有效的信息数据支撑,使企业依托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方案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业财融合背景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问题

认识不全面,人才不足

当前,大部分企业内部并未开展全面预算管理,依旧延续传统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内部人员包括财务人员普遍认为预算管理属于财务部门负责的内容,与其他管理部门没有直接联系,认知上的错误导致企业内部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时,各部门参与度不高,配合不积极,在提供全面预算管理所需的相关信息数据时无法保障时效性,难以为管理层决策提供高质量的数据支撑,进而导致预算管理缺乏科学性、规划性及合理性。

其次,内部缺少专业的综合管理人才,内部预算管理相关人员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帮助企业完成高质量的预算管理。这是因为企业内部在人力资源与预算管理上没有做好衔接工作,导致人力资源无法及时为企业供给人才,加之企业没有定期培训预算管理相关人员,最终使得企业在人才队伍建设上比较落后,不能在人才资源方面形成管理优势。

预算管理工作不全面

预算管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导致预算管理不全面且质量较差。

首先,内部业务链与价值链不能融合,导致内部资源分配不合理,引发内部矛盾。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在预算管理中互不配合,加大了预算管理的整合难度,不利于开展预算编制工作[1]。

其次,在预算编制上,内部一般只采用单一的增量预算或定期预算开展工作,没有根据不同业务计划及财务进行专业编制,使得预算管理无法做到具体内容具体编制,难以深入实际问题进行优化,容易受突发因素影响出现误差,进而削弱全面预算的效果。同时,没有细化预算编制的内容,没有将预算目标合理分配至各部门,不利于企业员工有效执行预算管理工作,从而影响了预算目标的实现。此外,预算执行过程中也缺乏专人专责的责任制管理流程,预算反馈与调整工作不到位,监督管控工作没有体现在预算管理中,从而导致全面预算管理质量下降。

组织结构及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虽然当前部分企业已经逐渐开始建设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但实际上内部依旧没有将业财融合与全面预算管理较好地融合,预算管理工作开展不够严谨和完善,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内部组织结构不健全,当前部分企业在预算管理组织上受到诸多不稳定因素的影响,首先各部门权力划分不明确,导致内部存在权责不明的管理乱象,加之部分企业涉及外包方,两者在预算管理上没有实现统一,在预算编制、管理等环节容易出现脱节现象,缺乏统筹管理能力,对内部管理造成了诸多影响。

第二,相关管理制度不全面。首先是在内部管控过程中,大部分企业并未定期调研分析各项内部制度,部分企业一直沿用传统的管理制度,没有及时更新,导致这些制度不能对实际部门或业务流程起到约束管控作用,制度执行流于形式。其次,企业在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时没有深入考虑各部门及业务的不同情况,导致该制度无法在预算管理中生效,进而导致企业制度管理失效。

信息化建设滞后

在业财融合背景下,企业内部存在的各种信息交流问题严重阻碍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高效落实。

首先,大部分企业内部存在“信息孤岛”。由于各部门及业务在实际管理中相互独立,内部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并不会就业务内容与财务内容进行沟通,只有在涉及报销等工作时才会进行简单交流,因此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对双方工作缺乏了解,无法基于各方实际需求进行相关信息的交互,这会直接影响预算编制的效果,不利于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其次,在信息技术运用上存在一些问题。部分企业盲目引进最新的技术,却没有考虑该技术是否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浪费了大量企业资金。同时,诸多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没有考量综合管理的现代化需求,没有及时更新优化系统,没有筛选替换老旧设备及相关系统,更没有整合内部现有的独立系统,各部门信息系统不统一,导致企业信息化建设滞后,不利于开展符合现代化要求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

业财融合背景下全面预算管理优化策略

增强全面预算管理意识

在业财融合背景下,想要实现优质的预算管理,必须形成良好的内部环境,企业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第一,提高管理层的认知水平,打造顶层设计优势。只有企业的管理层及领导层对全面预算形成深刻认知,对预算管理引起重视,才能在预算管理方面作出科学正确的决策,从而影响基层员工,形成全员认可预算管理的氛围,为全面预算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为预算执行管理提供环境沃土。

第二,在企业内部形成培训机制,制订内部培训计划,对内部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将培训机制根植于企业,形成长期持久的企业培训文化。这能在提高内部人员工作技能和管理能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转变传统管理思维,使其在思想理念上始终站在时代前沿,进而推动预算管理高效实施,促使企业实现与时俱进地发展。

第三,建设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梯队,与人力资源部门加强联系,根据不同业务及经营管理需求,采用针对性的招聘计划引进、培养不同方向的专精人才,满足企业在各项管理经营中的人才要求[2]。同时,形成专业的综合管理团队,从宏观统筹角度指导企业展开全面管理,提高预算管理的质量,使企业在人才团队上建立优势,用人才的力量推动企业发展。

综合提高预算管理工作质量

在业财融合视角下,要提高预算管理工作的质量,必须优化当前的预算管理机制,改善内部涉及的多个环节。

首先是预算前期工作,预算编制必须体现出科学性、综合性及专业性的特征,内部专业人士要在深入研究涉及预算使用的部门及业务的基础上,合理分配内部资源资金,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闭环审核通过后,会形成正式的预算方案,逐级下发各部门加以执行。在预算编制方法上,应根据不同板块内容、需求及指标进行编制,以二合一或多合一的方法进行预算编制工作,多角度优化编制过程,确保编制效果。

其次是预算管理执行工作,为了更好地在业财融合背景下发挥预算管理的最大作用,企业必须对内部的执行管控加以关注,确保执行的有效性,保障预算管理效能的有效发挥。一方面,加大预算审批力度,要求预算必须有具体的预算目标可分化至各岗位,确保预算管理的可操作性[3]。另一方面,开展全面的监督管控工作,利用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结合的方式,检查各部门及业务的执行管理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可通过内外部双重审计的方式对企业进行监管,保障预算执行高质量进行。

最后是在预算管理中完善考核评价工作,全方位考核评估内部的预算工作、执行情况及预算管理效果,可以按照月度、季度及年度的考核频率开展相关评价工作。要用标准化的考核内容和要求开展考评工作,考评结束后及时兑现相关奖惩,必须按“严考核、硬兑现”的原则开展工作,从客观、科学、合理、公正、公开五个要素出发,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激励及约束作用。

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规范性

为了顺利有序地开展全面预算管理,企业需要根据自身需求与发展现状科学全面地制定预算管理制度,使制度能贴合实际、发挥作用,确保规章制度的有效性。

首先,对企业内部进行全方位分析,对涉及各部门及业务流程的规章制度与标准开展调研,检查其是否存在漏洞,深入研究后对其进行优化。

其次,在优化过程中,去旧存新,针对不同部门及项目业务,经过反复敲定后形成参考文件,下发至各部门。同时,在制度运行时,应就推行新制度的部门或业务环节及时进行反馈,根据实际执行情况不断更新,结合市场变化与自身经营情况等及时调整制度内容,确保制度的有效性。

最后,在管理中,及时记录各项制度的不足,以便后期优化。对补充改善的制度内容也应当进行考量,可设置试点流程进行参考,以免影响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执行[4]。

推进信息化环境建设

企业想要实现现代化管理目标,推进企业转型发展,必须将信息建设与预算管理相结合。

首先,要深化内部的信息化应用程度。当前企业对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颇深,受互联网开放性的影响,一定要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因此,企业应当定期对内部人员展开新技术及设备知识的培训,使其能够熟练操作,在此基础上引进安全网、杀毒软件等,使其能够安全稳定地运作。

其次,在选择信息技术及系统时,需要考虑企业实际情况与需求,从适用度、性价比方面选择适合自身内部管理的信息技术及信息管理系统,使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能与外界衔接,避免技术或系统过于老旧不能在经营中与合作企业及客户进行对接。同时,连接内部各系统,围绕信息化、智能化预算管理平台建设展开,将业务与财务融入其中,将内部的采购、销售、生产、监督和考核等管理纳入系统,形成综合管理平台。运用信息技术在平台上建立反馈渠道,创新内外部交流方式,使信息获取更加高效,助力管理层科学决策。

当今时代是发展变革的时代,是内外竞争激烈的时代,是企业需要转型升级的时代。为了在新时期的经济市场中将危机化为机遇,现代化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管理能力,面对经济冲击时立足宏观发展角度采取正确科学的应对措施。因此,现代企业要深化全面预算管理理念,从综合管理层面提高预算管理质量,在加强内部制度规范的基础上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创设优质的内部管理模式,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