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娟/文

信息时代,经济数字化转型趋势日渐明显。2021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委员会会议强调,“加快推动金融数字化转型,发挥‘技术+数据’双轮驱动作用,助力构建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金融科技已成为推动金融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诸多金融机构纷纷开设金融科技业务,尝试形成新的管理模式和业态环境。从商业银行来看,其在互联网金融的影响下,传统营收明显下滑,实现经营管理创新势在必行,这不仅是传统商业银行谋求生存之道的重要手段,还是其顺应国家战略、跟随社会发展步伐的关键举措。但目前在互联网金融的挑战下,商业银行尚未实现经营管理的改革创新。文章从互联网金融的基本概念出发,简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帮助商业银行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

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 经营管理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进行研究,有利于提高银行的业务服务质量,找到新的发展机遇,实现商业银行的长久运转。同时,本文对相关内容的分析,能够弥补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板块的理论空白,携手商业银行构建实用性更强的经营管理体系,提高指导力,且从实务角度出发,切实发现其存在的具体经营管理问题,再反馈到理论上,实现理论与实务的良性循环。

互联网金融概念界定

互联网金融,是指借助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以及信息中介等业务的新兴金融模式,如网络小贷公司、金融中介公司以及第三方支付公司等,都是互联网金融的企业组织形式表现。这种金融模式极大地增强了支付的便捷性、信息的对称性以及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加速了金融脱媒的步伐,具体特点如下。

第一,成本较低,速度较快。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改变了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形式,它将传统线下网点办理业务的形式转为线上(计算机或手机移动终端),不受网点分布位置的限制,提高了业务处理的效率,同时客户可根据自身所需,切实选择要办理的业务,从而减少金融机构人力、物力等的成本投入。

第二,风险的独特性更强。互联网金融本质上仍是“金融”,在进行经济交易活动时一定会产生相应的风险。互联网金融环境下,除了典型的市场风险、利率风险以及流动性风险外,还存在违约风险、网络风险以及个人信息滥用风险等,且风险诱因追寻困难,风险间相互影响严重,不利于个人或企业的财产安全。

第三,信息透明度提高。互联网金融环境下,投资者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样,只需网络平台的简单查询,就可随时查看金融信息,提高沟通效率。与此同时,投资者要仔细甄别真假金融信息。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不足

电子支付平台层出不穷,商业银行经营革新慢

互联网环境下,各种智能APP 涌现,信息技术等的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低价优质产品不断吸引眼球,线上电子交易终将成为未来经济市场的主体。目前,手机钱包、线上大额交易平台、支付宝以及各种线上基金产品的出现与应用,对于传统商业银行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发展不可逆,传统商业银行业务正在不断加入电子平台,在互联网金融市场不断壮大的同时,商业银行市场不断缩减,二者呈现此消彼长的趋势,对商业银行的业务数量和经营造成巨大冲击。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环境助力金融市场形成新的商业格局,无形中增加了商业银行的竞争压力。尽管商业银行也在不断进步,积极与互联网金融互动,引入京东、阿里巴巴等网络平台电子支付接口,但从整体发展变动趋势来看,商业银行的经营革新速度较为缓慢。

信息技术的辅助支持力度不足

上文提到,商业银行也在逐渐引入相应的互联网金融工具,用以维护客户,但受限于商业银行的自身规模和数据分析能力有限,很难形成精准的用户画像,也就无法实现一对一营销。其一,商业银行对客户信息的收集仍停留在基本信息上,如客户姓名、年龄、购买产品类型等,没有深入了解客户信息,无法拓宽市场。其二,商业银行对大数据等现代化技术的应用能力有限,导致其无法借此分析客户的消费习惯、风险偏好等,数据的全覆盖性和丰富性有待增强,间接降低了客户对商业银行的依赖度,导致其选择其他金融产品,造成商业银行客户流失。

互联网金融抢占商业银行部分市场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传统商业银行的市场不断缩小,减少了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也就直接降低了银行的经营管理能力,甚至影响到区域内商业银行的持续生存,主要表现如下。

存贷款总额下降

阿里巴巴是最先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代表企业之一,其竞争优势在于它能够以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方式进入银行存款业务领域。随后,诸多互联网企业看到了这一“蛋糕”,如腾讯、百度等,也纷纷涉足金融业,开启了互联网金融业务。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不足

互联网金融相较于商业银行,投资回报快,且对市场需求反应及时,更能满足社会大众的个性化消费需求,同时可以柔性调整。而以时间与金融数量为竞争优势的商业银行,其理财产品的回报周期长,回报率不比其他互联网金融产品,导致银行直接处于劣势,龙头地位遭到威胁。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优化策略

革新商业银行经营理念,丰富经营渠道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要想实现商业银行的持续经营,必须革新银行的经营理念,清晰定位银行的市场位置。

实现网点差异化经营

鉴于经济市场的金融环境和消费环境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不同区域的消费重心和经济需求也有所变化,所以商业银行需要实行网点差异化经营。例如,在发展前景好、效能高的区域,商业银行须对其设置的网点进行功能革新,提高其服务效率;在居民社区分布较多的区域,商业银行可引入社区便利店经营模式,满足“惠民、利民、便民”的基本需求;在高新科技园区附近,商业银行则主要设置智慧网点、科技支行等,以满足高新技术企业的服务需求。根据区域需求设置相应网点,是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实现持续经营的必经之路。

全面接入互联网运营接口

移动金融发展愈演愈烈,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都形成了较明显的冲击,因此在实现因地制宜地设置网点后,要从用户体验和信息沟通等方面入手,提升商业银行的服务水平。从4G 到5G,意味着智能终端不断发展,因此商业银行必须与时俱进,以移动互联网渠道为重心,加强掌上银行的开发与应用,提高其智能含量,带动商业银行金融服务与社交渠道的结合,向用户展现商业银行的理财服务,不断创新银行的营销渠道,将其作为与用户连接的咨询窗口,拉近用户与商业银行的距离,并根据其需求推送相应的金融产品。

加强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除了革新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和丰富经营渠道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商业银行的科技含量,充分体现商业银行的现代科技感,不断提高商业银行对互联网金融环境的适应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

第一,加大信息科技投入力度,协助商业银行打造上下一体化的互联网金融体系。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重心不再局限于产品质量和收益上,而要向前后端转移,以用户需求为指导,提高服务水平。因此,商业银行要搭建内外衔接度高的业务平台,既能满足商业银行的运作需求,又能迅速响应市场,根据用户个性化需求开发相应产品。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加大人、财、物的投入力度,引入先进设备和信息技术,营造互联网科技环境,充分挖掘数据资源价值,构建大数据体系,分析区域内的用户消费习惯、消费上限等,并不断更新互联网金融知识,优化银行网页设计,研发符合当地需求的模块产品,并加以推广,始终保持商业银行的创新力与竞争力。

第二,持续提高商业银行的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能力。在互联网金融迅速崛起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在保持稳健经营管理的基础上,要坚守风险底线,更新风险管理模式。商业银行可参考优秀互联网企业的做法,构建“线上+线下”的风险控制体系,如线上通过第三方验证、平台监控的方式,监督银行的资金情况;线下若发现合作用户存在问题,则可采用信件通知、强制执行等方式,减少银行损失。此外,商业银行还可通过引入先进风险控制技术,提高金融风险管控质量,针对风险交叉严重、扩散快等问题,商业银行要形成面向互联网金融业务突发事件的风险预警和快速响应机制,有效防范其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

拓宽服务市场,挖掘潜在消费客户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要想实现持续经营,最重要的是保持稳定的消费客户,并积极创新金融产品,持续拓宽服务市场。

强调互联网金融创新

第一,融资服务创新。一是细化银行客户,尽可能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这一类客户对理财产品的要求以短期为主,频率较高,因此商业银行要以“短、快”为主要设计目标,推出新型产品,满足不同经济主体的需求。二是持续优化授信管理工作,商业银行可依托互联网金融,根据客户的收入情况、还款能力等,对其进行信用等级划分,保证合理的信用额度,与经济主体保持良好的借贷关系。

第二,支付方式创新。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须转换自身的支付定位,不是用户支付的“索取者”,而是用户支付服务的“提供者”,帮助用户更好、更快、更高效地完成支付,缩短到账时间、减少交易手续费,提高用户的满意度。此外,商业银行还应积极探索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新型支付方式,如芯片智能卡支付、一卡多用、与第三方支付公司合作等,完成随时随地支付,不受节假日或地点等的限制,吸引更多的用户,保证银行的持续经营。

第三,理财产品创新。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须加强与证券、保险以及信托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同时降低理财门槛,推出小额理财产品,满足零钱用户的需求。此外,在推出新型理财产品时,可将其与银行卡联动管理,打破传统服务方式的限制,增强商业银行对市场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注重客户的管理与维护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须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金融服务体系。在维持原有客户群体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新的用户,注重客户维护,获得其认可。其一,组建一支综合能力强的金融专家队伍,为银行客户提供专项服务,提升客户体验与信赖度。其二,形成一套科学的客户开发体系,通过“利、理”维护好终端客户关系,并加强日常的沟通交流,使客户愿意与商业银行开展长久合作。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其他优化

互联网金融需要高端的技术人才推动,同样商业银行基于此背景的经营管理也需要配备相应的人才,除了对互联网金融进行梳理建设外,还要着手优化内部管理和其他流程体系。其一,积极内孵或外引跨界型高端人才。商业银行必须重视既懂金融知识又懂互联网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可成立独立的互联网金融小组,由核心骨干人员构成,并明确外聘基本条件与人才类型,全权负责互联网金融下的经营规划。同时,注重持续培训与教育,帮助人员不断丰富其知识体系,为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储备人才。其二,注重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与全流程控制,为互联网金融下的经营管理提供保障。基于商业银行整体视角,进一步优化运作机制,梳理业务流程和管理机制,以创新、开放、包容的姿态接纳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新事物。例如,更新信用管理条例,明确客户准入门槛,根据市场环境和经济环境的变化,科学调整授信机制。还要加大商业银行的应收账款管理力度,保护商业银行的合法权益,加大对不良贷款的处罚力度,减少不良贷款。

互联网金融既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又是其发展的机遇。本文通过对相关内容的论述,发现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如革新速度慢,不满足互联网金融要求,被排挤在外;对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不熟练,影响其经营管理革新进程;市场锐减降低了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影响其经营管理。笔者结合相关理论文献,从工作实际出发,提出了优化建议,如更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念,实现支付、融资等多方面的创新,更好地融入互联网金融环境中;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积极挖掘潜在消费客户,有条不紊地扩大银行服务市场;从跨界型人才队伍建设、内部运营流程梳理等方面为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提供保障。但鉴于各商业银行发展情况不同、信息化水平不同,所面临的区域经济条件也各有不同,且笔者水平有限,视野较狭窄,对相关内容的分析与研究并不深入,提出的部分观点也较为浅显,未来会加强该方面的学习,力求提出更具操作性的优化策略,帮助商业银行形成更符合互联网金融环境的经营管理体系,践行商业银行的社会与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