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晓丹/文

浙江洋光科技有限公司

风险的发生受外部环境以及企业内部管理体系等因素的影响,财务风险的存在具有客观性,日常经营中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损失。当前,世界经济处于下行时期,经济衰退、通货膨胀、汇率波动等外部变化,以及制造业竞争激烈、市场需求波动大、价格变化频繁的格局,都会对制造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影响。制造企业正处于改革转型阶段,资金流转量大、需求量大,成本也较高,容易发生融资、投资等风险,一旦风控不及时、不到位,轻则增加企业经济损失,重则引发财务危机,使企业走向破产。基于此,文章首先介绍制造企业经营中存在的财务风险类型,然后深入分析财务风险成因,最后基于成因提出防控财务风险的策略,以期为制造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借鉴。

制造企业 财务风险 管理

财务风险管控是指制造企业为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制造企业如果不能及时调整产品结构、降低成本,就会面临销量下降、成本上升、资产贬值等问题。因此,制造企业要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财务风险,保证企业财务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制造企业财务风险常见类型

筹资风险

制造企业的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在开展筹资活动时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企业筹资风险的发生受多方因素影响,包括:第一,市场因素。制造企业在筹资时要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和时机,市场的波动可能会加大筹资难度或增加融资成本。第二,信用因素。制造企业在开展筹资活动时要与各种金融机构、投资者等合作,如发行债券、股票等,这些合作可能涉及信用评级、信用担保等问题,如果企业信用评级不高或无法提供足够的担保,就会增加筹资难度和成本。第三,利率因素。制造企业筹资时所选择的融资方式可能受到市场利率的影响,如果市场利率上升,就会导致企业筹资成本增加。第四,流动性因素。制造企业在筹资后要还本付息,如果企业在还款时出现流动性问题,如现金短缺、收入下降等,就会导致无法按时还款,进而增加违约风险。第五,政策因素。政策风险是指政策变化对企业筹资活动的影响,如政府出台新的融资政策、变更相关法律法规等,会对企业的筹资活动产生影响,增加筹资的不确定性。

投资风险

制造企业的投资风险主要指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企业投资风险的发生受多方因素影响,包括:第一,投资环境。制造企业在投资时须考虑经济环境、人文环境、政策法规环境等,如政府出台新的投资政策、变更相关法律法规等,都会对企业的投资活动产生影响。投资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会导致投资项目的回报率出现波动。第二,缺少论证。制造企业为增加收益,还会选择对外开展投资活动,如果没有对投资环境、市场预测与经济效益等进行深入的论证,缺少合理有效的可行性分析,就会直接影响投资的成效。第三,投资成本。制造企业在投资时须考虑项目投资总成本,如果投资成本较高,就可能对企业原本的主导产业产生影响,甚至带来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汇率风险

对从事国际业务的制造企业而言,当汇率发生波动时,就会影响其面临的经营风险,影响其现金流。具体来说,汇率风险主要体现为:第一,汇兑损益(由于汇率的浮动所产生的差额)。制造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以外币进行各种交易时,从合同签订至收到货币期间,如果该种货币汇率下跌(人民币升值),就会影响企业现金流入。第二,经济风险。经济风险是指汇率的不稳定导致制造企业收益发生变化的潜在风险。

客户信用风险

制造企业客户信用风险是指企业的客户由于信用状况不佳而无法按时支付货款,或者无法履行合同等造成的风险。包括:第一,制造企业的客户在购买产品或服务时无法按时支付货款,或者只支付部分货款,这将导致企业的现金流紧张,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第二,客户在交付货物时不能按时履行合同,或者延迟交货,这将影响企业的生产和供应链管理。第三,企业对客户授信额度的决策可能存在失误,授信额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企业产生不良影响。

成本控制与交付风险

成本控制是制造企业实现盈利的基础,而交付风险则影响企业能否按时交付产品或服务,满足客户需求。交付风险主要包括生产计划的延误、物流配送的延误、产品质量问题等方面的风险。

制造企业财务风险产生原因

财务风险防控意识淡薄

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多数制造企业管理层更关注生产运营等方面的工作,而忽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忽视了财务风险对企业的重要影响,对财务风险的预防和控制认识不足,对财务风险的敏感度较低,不重视财务风险防范措施的实施和效果的评估。企业管理层对财务数据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忽视了财务数据对企业决策和管理的支持作用,导致财务风险得不到有效的管控。并且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规范的流程,无法及时、准确地收集、分析和报告财务数据,也无法及时识别和应对财务风险。此外,企业缺乏专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人才,无法有效地进行财务风险的评估、预警和控制。

财务风险评估机制缺失

财务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导致制造企业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够深入、评估不够准确,从而增加企业财务风险的隐患和不确定性。第一,部分制造企业缺乏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无法系统地评估财务风险,容易对企业财务状况产生误判和偏差。第二,缺乏有效的风险识别和分类方法,无法对各种财务风险进行科学、全面、准确的识别和分类,容易忽略财务风险。第三,缺乏财务风险评估工具和方法,无法通过分析数据和建立模型等方式科学、准确地评估财务风险,容易出现评估结果不准确的情况。

财务风险监督机制不完善

要想有效防控财务风险,还须动态监督风险,但不少制造企业并未健全财务风险监督机制。财务风险监督机制不完善,主要表现在:第一,部分制造企业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无法及时发现和控制财务风险,容易出现财务数据的误报和漏报。第二,部分制造企业的财务报告不规范,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准确,无法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也无法为外部投资者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第三,部分制造企业缺乏独立的审计机构,无法对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独立审计,容易因财务报告的不准确性而误导决策,影响企业的声誉。第四,部分制造企业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无法及时发现和应对财务风险,容易造成经济损失。

生产制造阶段负债率较高

制造企业生产制造阶段负债率较高,通常由三个因素引起。第一,长期资本投入。制造业生产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如购置设备、原材料等,因此企业要通过借债等方式筹集资金。由于企业投资规模较大,因此借款金额通常相对较大,导致负债率也较高。第二,短期资金周转率下降。制造业的生产周期通常较长,资金周转也较为缓慢。为保证生产运营的正常进行,企业要不断向供应商、员工等支付应付账款,而这些短期资金通常要通过短期负债来解决,如果企业短期负债较多,也会导致负债率较高。第三,行业竞争加剧。制造业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企业要不断进行产品研发、升级等投入,以保持市场竞争力。这些投入往往需要较大的资金支持,如果企业无法通过自有资金解决,就会提升负债率。

信息共享力度不足,复合型人才匮乏

针对制造企业的财务状况,须根据大量的数据进行评估和分析,对各种风险进行预测和管控,且财务风险管理需要多个部门协同参与。但目前,不少制造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还未建立适宜的共享平台,无法及时获取市场动态、竞争情况、供应链状况等重要信息,难以及时作出反应,影响财务决策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并且各部门之间很难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可能导致决策不够全面和准确,从而增加风险。另外,制造企业人员培养机制不完善,缺乏财务与技术交叉的人才、市场和财务交叉的人才、跨部门协作的人才、创新和变革的人才,难以支撑企业现代化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

制造企业财务风险防控策略

强化财务风险防控认知

首先,制造企业内部要树立财务风险管理意识。企业领导应加深对财务风险的认知和理解,将财务风险视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方面,将风险防控纳入企业战略规划中。其次,增强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制造企业应定期组织培训,加强员工对财务风险的认知,增强员工的风险意识和预警意识,增强员工防控财务风险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最后,制造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和处置方案,确保风险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

完善财务风险评估机制

首先,制造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营业收入增长率、净利润率等指标,根据不同阶段和业务特点灵活调整。其次,制造企业应该根据财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建立相应的评估模型,包括统计分析模型、预测模型、风险识别模型等,确保评估结果准确可靠。再次,加强数据管理,强化人员培训。制造企业应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体系,规范数据收集、处理和存储流程,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为财务风险评估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同时,企业应加强对评估人员的培训,提高评估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素质,确保评估工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最后,制造企业应定期评估财务风险,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财务风险,为自身长期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评估的频率可以根据企业的规模和业务特点灵活调整。另外,制造企业可以与外部评估机构合作,借助专业的财务风险评估服务,获取更为全面、客观的评估结果,为自身决策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建立健全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加大风险管控力度

第一,企业应制定适合自身情况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包括财务结构分析、经营效益分析、投资效益分析、现金流量分析等,建立完整的财务分析框架。第二,企业应建立基于指标体系的财务分析模型,包括财务指标分析模型、行业比较分析模型、趋势分析模型、预测分析模型等,以提升财务分析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第三,企业应建立财务风险监督机制,通过建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财务风险会议等形式,对自身财务风险进行监控和管理。第四,制定合理的风险应对措施,包括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减轻、风险承担、风险控制等。不同的风险应对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应对风险。

合理选择融资方式,做好投资可行性分析

首先,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财务风险。制造企业应积极拓展融资渠道,选择多元化融资组合,降低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实践中,制造企业应灵活应用内部融资、银行贷款、发行债券、股权融资、众筹融资等多种融资方式,综合融资成本、融资期限等,制定科学的融资组合。其次,制造企业应分析市场的需求和竞争情况,评估投资项目的市场潜力和竞争力;分析投资项目的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间接成本等,以确定项目的总成本和投资回报率;分析投资项目的技术难度和技术含量,评估技术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分析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包括预期的投资回报率、现金流、利润等指标,以确定投资项目的盈利能力;评估投资项目的风险因素,包括市场风险、技术风险、财务风险、政策风险等,以确定项目的风险程度和应对措施,降低投资风险。

搭建信息化平台,强化人才培训

首先,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可以促进制造企业间信息的共享和交流,加强内部信息流通,提高企业对财务风险的监管和控制能力。制造企业应根据企业的规模和需求选择合适的信息共享平台,可以是内部建设或第三方提供的云平台。其次,强化人才培训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财务风险防控意识和技能水平,增强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制造企业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员工需要,制定与财务风险防控相关的人才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时间等。

制造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企业须立足于实际,深入分析风险成因,通过强化财务风险防控认知、完善财务风险评估机制、建立健全财务分析体系、加大风险管控力度、合理选择融资方式、做好投资可行性分析、搭建信息化平台以及强化人才培训等方式,不断增强财务风险防控能力,从而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