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天晨 张蓉

摘要:声乐作品的演唱不仅要按照作曲者的意思,还要通过演唱者的二度创作,最终达到声乐作品的最好演绎。而声乐表演的审美体验,旋律美和情感美,也正是音乐美学最主要的研究对象之一。从音乐美学的角度来分析中国声乐作品的演唱艺术,有助于中国声乐作品的研究,也可以让演唱者对作品进行深层次了解和剖析。也更好地让演唱者深入了解作品的内涵。本文首先概述了中国声乐作品中音乐美学的体现,其次以《青玉案元夕》的两种创作版本中的美学观点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声乐作品;美学特征;青玉案·元夕

一、中国声乐作品在音乐美学中的体现

(一)音乐美学与声乐演唱的关系

音乐美学属于美学的一部分,是一门由音乐和美学相互交叉并且具有很深的哲理性和思想内涵的学科,音乐美学主要研究的是音乐的本质、音乐的作品含义、对音乐的评论,音乐的旋律美和歌词韵律美、声音的演唱和演奏美等。其中,声乐演唱就属于音乐的演唱和演奏美。声乐演唱艺术是一门结合脑力、体力、想象力以及表现力的综合艺术。它不仅要以作曲家的谱面为基本的依据,遵循每首作品的作曲家的创作想法,尊重谱子,还要通过演唱者对这个作品的理解来向听众传达出作品更深层次的内涵。而声乐演唱艺术的理论和实践,同样离不开音乐美学对我们演唱的借鉴和学习。 所以,从音乐美学的视角来分析声乐演唱艺术,不仅有助于我们更能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演唱技术的提升,还有助于我们创作出更为优秀的声乐艺术作品 。

(二)不同中国声乐作品中的美学特征

1.古诗词艺术歌曲——韵味美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属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古诗词艺术歌曲最显着的特征是,它的歌词都来源于中国古代诗歌。它是一种结合了诗歌和旋律的意境及作曲家添加的乐谱的音乐体裁。中国的文学诗词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诗词也是中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诗词有歌词短小而精悍的特点,讲究词的押韵,且节奏感强,是中华文化文学方面非常值得探究的体裁。就当代的音乐写作来看,古典诗词激发了当代很多作曲家的创作灵感,我国对古诗词进行创作的作曲家主要以谷建芬、黄自、赵元任等为代表。我们作为学习声乐演唱的学生,演唱古诗词艺术作品是我们在声乐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因为它既是传统文化与高雅艺术的完美结合,又是诗歌的意义与音乐之美之间的情感联系。它在中华民族文艺发展的长河中传承了上千年,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和很大的研究价值。而古诗词艺术歌曲所体现出来的音乐美就是它诗词的韵律美。因此,在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作品的时候应该着重重视它的韵味美,并将诗词的韵律美更好地演唱出来。例如古诗词歌词《凤求凰》这首作品,从歌词来分析的话,每一句的歌词都归韵到了“ang”,如“忘”“狂”“墙”“肠”等,这就突出了诗词歌曲的歌词创作美。其次,在这首作品的旋律创作中,作曲家运用了很多的半音化进行,使得旋律更加突出诗词音乐的古风古韵,给听众带来一种穿越千年的感觉,这也突出了诗词音乐的情感美。所以,当我们在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这一类的声乐作品时,我们更应该注重这类作品的韵味美,通过歌词与旋律的结合更好地表现出作品最好的感觉。

2.中国创作歌曲—情感美

创作歌曲在现代声乐作品分类中基本属于近现代中国作曲家立足于本土音乐特色创作的使大众都喜欢的声乐演唱作品,而创作歌曲大多取材于人们的生活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从而通过歌曲旋律和听众产生情感共鸣。所以,在我们学习和演唱创作歌曲这一类的作品时我们更应该注重这类作品的情感抒发,更好地突出创作作品的情感美。

歌曲旋律的写作是声乐歌曲艺术的关键和灵魂。旋律音乐的不断创新,也永远是创作歌曲的灵魂。由于时代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以我国人民听众的审美也在提升,这让我们现在的创作歌曲的水平也在逐渐提高。例如有很多优秀的创作歌曲就很好地突出了创作歌曲的旋律美,并在旋律创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刘和刚老师演唱的《父亲》,它的旋律感人至深,所营造的情感也深深地打动每一位听众。还有最近新创作的《与你相见若如初》这首经典作品,它的旋律缓慢进行所营造的缠绵情思,极大地增强了旋律的动情力。这些作品都为中国歌曲创作的宝库奉献了耐唱耐听、不可复制、不可替代的优美旋律。这些优美动听的旋律也使得中国创作歌曲更好地突出了它的旋律美和情感美。

3.中国民歌—风格美

中国民歌大多是人民在田间地头或者山间河边劳作的过程中用来提升劳作积极性所咏唱的歌曲,都与人民的劳动息息相关;也有一些青年人用来表达爱慕之意来咏唱的作品。所以,对于中国民歌作品的演唱,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演唱风格。我们在学习和演唱中国民歌作品中不仅要注意他们本土的语言还要了解他们的演唱风格,以突出民歌演唱的风格美。

例如西北民歌是指流行在陕西、山西、甘肃、宁夏、青海及内蒙古中、西部等省区的民歌。其中以“花儿”和“信天游”最具代表性。它们旋律高亢、悠长,多用假声或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演唱。并且节奏自由,旋律高亢辽阔、起伏较大的。广西民歌属于南方的民歌风格,它的特点在于饱含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充满着真挚、朴实、刚健的生活情感。南方民歌没有西北民歌的壮志豪迈,但是多了一些细腻和柔情。因此,我们演唱不同地区的民歌作品要着重突出它的风格美,这样才能更好地表达出作品所需要表达的意义。

(三)音乐美学对中国声乐作品演唱的意义

音乐美学与声乐演唱之间息息相关,渗透在声乐表演的各个方面,如作品的情感处理,二度创作等环节,所以,音乐美学对于声乐演唱来说,有着非凡的意义。声乐演唱不仅是一种表演艺术,而且与音乐美学密切相关。声乐演唱是一种创造性的音乐表演活动。歌手在演唱声乐作品的过程中,会进行二次创作,将音乐作品传达给观众,从而体现其审美价值,使观众获得审美体验。音乐美学强调形式与内容统一的原则,所以声乐演唱过程中演唱技巧与情感表达的统一,就是我们常说的“声与情的结合”。每个声乐歌手都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美学原理,学习和研究音乐美学不仅有利于在学习演唱声乐作品时,注意在音乐形式中演唱技巧的展现,而且在充分理解作品内容后,能够注意情感和作品情感的表达,这是很有启发性和实用性的。在艺术风格上,中国声乐作品的演唱非常注重旋律的处理和情感的表达。无论是唱中国古代诗词歌曲,还是现代创作歌曲,作为一个声乐学习和演唱者,当我们在达到一定的声乐技术之后,在演唱的过程中要注意歌曲的情感美。声乐学习者首先要了解歌词,了解要表达的内容和意境。其次,我们应该用美学的观点去发现作品中所体现出的音乐美学特点并且通过我们对作品的理解把这首作品表达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在唱古代诗歌艺术作品时,我们应该了解作者当时写歌词的感受是悲伤、喜悦还是沮丧。在演唱这类作品的时候,我们需要知道作品是关于什么的,是为谁写的,这样才能唱出不同的情绪。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演唱的过程中查阅大量的资料,包括书籍和网络视频,然后努力把自己置身于歌曲的情感之中。这样的声音是最动人的,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二、《青玉案·元夕》两种创作版本的美学比较研究

(一)创作背景介绍

《青玉案·元夕》为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在声乐作品中属于古诗词艺术歌曲,这首古诗词作品创作于南宋淳熙元年,在当时,南宋统治阶级不思进取,不顾国事,整日沉浸于歌舞享乐之中。当时的着名文人辛弃疾不甘国破家亡,想要改变这种现状并且向统治阶级进谏,但是从未得到重视。因此他怀着满腹的激情、哀伤、怨恨创作了这首《青玉案·元夕》。

(二)两种创作版本分析

1.敖昌群创作版本美学特征

敖昌群老师作曲的《青玉案·元夕》主要是为男中音声部所作,但是也同样适用各声部演唱。通过对这首作品的分析,可以看出这首作品的曲式结构为无再现的单二部曲式。整首作品共有45小节,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分别是前奏,A乐段,B乐段和尾声。整首作品速度舒缓,音乐线条起伏比较柔和舒展,突出强烈的艺术特色。这首作品的伴奏织体主要以分解和弦和柱式和弦为主。在前奏的11个小节,通过上声部的旋律音加后配上低声部的柱式和弦使得前奏的色彩和音乐感达到一个推动的作用,并通过前奏最后两小节的重复来引入乐曲的开始。A乐段主要以和弦的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分解与柱式和弦的交替进行。突出作品的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艺术感受。B乐段就达到了整首作品的高潮,不仅旋律音到达了整曲的最高,而且伴奏织体也变成了更为快速的十六分音符来推动整首作品到达一个高潮。通过六小节音乐推动到后面的七小节,音乐氛围就再一次地舒缓下来,通过二分音符柱式和弦和四分音符的单音进行来让整首作品回到了开头的静谧。也更好地表现出来这首词的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的即视感。使得整首作品在一个舒缓、安静的感受下结束整曲,给人一种身临其境,意犹未尽的感受,可以使得演唱者更好地融入这首作品的情感。

2.李砚创作版本美学特征

李砚老师的《青玉案·元夕》主要是为女高音所创,音乐色彩鲜明,音乐层次也更加丰富。通过分析曲式结构可以看出,该曲曲式为变化发展的一部曲式结构,整首作品共有59个小节,并且由五部分构成,而且音域跨度也比较宽,并且歌曲线条流畅,起伏有致。前奏有五个小节,速度缓慢进行,右手高八度演奏,左手保持低音上行,并且加入下滑音进行装饰。给人一种悠远开阔的感觉。A乐段共有两个乐句,伴奏织体主要以柱式和弦为主,旋律线条起伏比较大,节奏以切分为主,在乐段的后面伴奏织体变成更密集的和声进行,使得情绪更加浓厚,并且为后面的音乐形象的转变进行铺垫。

24—26小节为间奏部分,伴奏织体变成十六分音符进行为主,速度也变得更快,通过左手低音的持续下行,左手附点节奏的持续上行,使得音域越来越宽,给人一种紧凑的感觉,为后面的快板旋律做铺垫。A乐段是A乐段的变化重复,并且伴奏织体变得更加快速、密集,与前面A乐段相比情绪更加浓烈,音乐情感更加激昂,也从侧面突出作词人内心的多重交织的复杂情绪。到了50小节以后,伴奏织体变成比较舒缓的柱式和弦,情绪也渐渐舒缓下来,与前面A乐段的感情产生一个首尾呼应的作用。并且通过最后几小节的尾声,右手伴奏再次高八度演奏,与开头的引子产生一个呼应。

(三)两种创作版本的比较分析

1.旋律对比

歌曲的旋律是整首歌曲表达的灵魂所在。不同的旋律创作所表达的情感也不相同。敖昌群老师的《青玉案·元夕》和李砚老师的《青玉案·元夕》所创曲调风格完全不同。对这首作品的感情表达也各有特色。

首先敖昌群老师的《青玉案·元夕》整体是以a小调为基调,采用小调的旋律进行使得整首歌曲旋律比较平和柔缓,旋律也多以重复手法进行,更加突出民族特色。歌曲的前面旋律部分多采用大后附点节奏,给听众一种置身其中的感觉,就像身处在元宵节花灯之中,一步一吟唱,两步一回头的感觉,也同样给人一种哀叹的感觉,对国难当头和自己对世道的无奈与愤恨。对于歌曲的中间部分,敖昌群老师采用两句重复的“蓦然回首”并且旋律音达到了整曲最高音而且以小二度下行的方式在模进,使得整首作品感情到达了最高点。后面最后几小节速度又变得缓慢回到了原速。突出一种首尾呼应的感觉。

李砚老师创作的《青玉案·元夕》是以A大调为音乐基调,整首作品旋律音色比较明朗、激烈,冲突性比较强,音乐层次比较明显。而且整体旋律音域跨度比较大,音乐线条更加朗朗上口。曲式整体以单一曲式,通过乐段的重复和变奏进行发展。第一段的乐曲比较舒缓,用来表达作者对这首诗词感情的抒发;之后通过几小节的变奏引入第二段的快板部分,使得音乐层次更加鲜明;在最后几句速度又回到了开始,给人一种首尾呼应,意犹未尽的感觉,使人久久不能忘怀。

2.演唱对比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最好的表达方式就是演唱。通过实践演唱的形式才可以让这首作品“活”起来,才能让听众感受到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魅力所在。

敖昌群老师的《青玉案·元夕》主要是为男中音声部演唱创作的,因此整首作品音域适中,最适合中音声部演唱。在演唱敖昌群老师的《青玉案·元夕》这首作品时应该更加注意作品所表达轻重缓急的情感,在演唱曲子的前面的部分时我们应该用一种诉说的感觉去演唱,用声音来诉说词人所表达的情感。到歌曲中间高潮的部分,整首作品的情感和音域都达到了最高点。这个时候更应该用一种比较激烈的情感去演唱,来表达出词人因为国破家亡而郁郁不得志的无奈情感,当歌曲的最后情感回到了开始时的舒缓时,给人一种久久不能离去的感觉。

李砚老师创作的《青玉案·元夕》主要是为女高音声部所创,因此整首作品音域较高跨度比较大,与敖昌群老师的《青玉案·元夕》相比在音乐情绪上更加突出层次感。在曲子的第一段情绪比较舒缓,演唱者对这部分应该更加地抒情和诉说。而第二段曲作者采用与前面同样的旋律进行了一次变奏发展,并且在中间加入了一段旋律加花也将整曲的情感推向了高潮,并且在旋律进行方面采用了快板的节奏速度,与前面舒缓的旋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演唱者在演唱这一部分的音乐时情绪应该更加激烈,气息突出强弱处理。歌曲最后音乐速度也回到了原速与前面的旋律形成呼应,同时也让演唱者的情绪重新回归原速。李砚老师创作的《青玉案·元夕》使该词的悠远意境锦上添花,具有独特的民族韵味,使演唱者在音乐的律动中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它赋予着我们浓厚的精神情感。将古典诗词与音乐相结合形成了古诗词艺术歌曲,它以演唱的形式呈现出了诗词中的韵律美,带给我们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巨大的艺术价值。

三、结语

音乐美学的研究为声乐演唱实践提供了思路,并且给出一定的演唱指导方向。在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时候我们更应该注重音乐的线条,注重音乐旋律的表现性。那么,在演唱不同中国声乐作品的过程中,我们就更应该注意要把声乐唱得连贯,突出音乐的线条性。在声音的技术基础之上我们要更加去研究作品的歌词美、韵律美、旋律美和声音的协调美。声乐演唱不只是声音的艺术,其中更包含音乐的艺术美。从音乐美学的角度下研究中国不同声乐作品的演唱特色能更好地帮助我们提升演唱审美。

参考文献:

[1]董铃.音乐美学视角下的音乐艺术形式思考[J].戏剧之家,2022(32):51-53.

[2]王静.现代音乐美学对于声乐表演艺术的作用分析[J].戏剧之家,2022(30):79-81.

[3]赛颖.音乐美学与钢琴演奏实践思考[J].当代音乐,2022(10):27-29.

[4]万理茹欣.音乐美学在音乐表演中的应用研究[J].文化产业,2022(27):28-30.

[5]金海玉,李劲.谈音乐美学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J].青春岁月,2022(18):58-60.

[6]刘婷婷.音乐美学视域下声乐表演中的要素及技巧研究[J].文化产业,2022(26):49-51.

[7]刘曾宇.音乐美学对民族声乐演唱提升之我见[J].文化月刊,2022(9):163-165.

[8]孙世有.音乐美学在音乐表演中的指导作用探讨[J].大观(论坛),2022(8):30-32.

[9]郑茜文.通过《青玉案·元夕》感受古诗词艺术歌曲之魅力[J].作家天地,2023(5):29-31.

[10]言成.繁华中的落寞——谈辛弃疾《青玉案·元夕》[J].高中生之友,2023(4):26-27.

[11]闫畅.古诗词艺术歌曲《青玉案·元夕》艺术风格与演唱技巧的探析[J].黄河之声,20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