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天娜 何毅超

摘要:民族声乐艺术承载着国家的文化背景和民族特色,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民族声乐也得到了空前的繁荣与发展。其中,邓垚老师就是该领域最具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本文将从创作素材来源、声乐作品的题材分类、和声编配特点及二度创作的启发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进而了解邓垚老师对中国声乐作品整体艺术的创作特点。

关键词:邓垚;声乐作品;即兴伴奏;创作特征

一、邓垚老师的创作成就

邓垚老师作为作曲家,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声乐作品,如他的代表作品有《昭君》《哺育》《梁祝新歌》《碟之舞》等。2023年邓垚老师出版了《你也可以弹钢伴——邓垚中国声乐作品钢琴即兴伴奏60首》,该书精选了大家常唱的60首民族声乐作品,通过钢琴伴奏的和声设计与和弦标记,可以选择合适的伴奏织体进行即兴演奏。这本书包括四个部分:地方民歌和少数民族歌曲、古诗词艺术歌曲、歌剧舞剧及影视剧选曲、新编配作品。每一首曲子都有和弦标记、五线谱、简谱和歌词形式,书本知识实用且易上手,适合大多数学习即兴伴奏的音乐爱好者们。下面将对该书作品进行研究,从而提炼出邓垚老师声乐作品的整体艺术创作特征。

二、声乐作品即兴伴奏演奏的素材来源

(一)声乐作品歌词

1.即兴伴奏与歌词内容相结合,营造乐曲意境

歌词在声乐作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歌词是歌曲的本意所在。不同的歌词需要表达的乐曲意境不同,则即兴伴奏的和声编配以及织体的选择需要与歌词的含义相匹配,从而推动乐曲情绪发展,营造乐曲所表达的意境。例如,邓垚老师书本中的乐曲《我的爱人你可听见》(谱例1),从和声标记上看,该乐曲第一句主要是在主和弦功能组上进行和发展,呈示并巩固调性,符合歌曲所表达的情感。第二句与第一句为同头换尾的平行乐句,主和弦的强调作用弱下来了,最后两小节的和声连接并没有使音乐结束,出现了属准备,使音乐的发展空间更为广阔,后进去乐曲高潮部分。高潮部分有新的音型和节奏型的加入,该部分可以选择十六音符琶音使整体节奏更为紧凑,且需要对歌词对应的长音部分作音乐的补充,从而达到渲染氛围、铺垫情绪的作用。最后这两句中主和弦时隐时现表达了主人公对信念的坚持和对胜利的坚信。

2.即兴伴奏与歌词含义相统一,推动乐曲情绪发展

即兴伴奏的和声进行与织体选择是表现乐曲歌词含义与整体情绪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好的伴奏织体可以使旋律、和声和低声部这三个层次紧密融合,能巧妙地把伴奏与歌曲歌词的含义结合在一起,让音乐灵活而又不失细腻。例如,邓垚老师编配的钢琴伴奏《越人歌》中,他在演奏时选择了具有民族风格的和弦进行,第一句采用了七和弦代替三和弦。通过副七和弦的使用,且对西方大小调和声编配做了民族调式的处理,让音乐一开始就把听众们带入到一个优雅又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情氛围之中。为了使和弦的色彩与全曲情绪相统一,且和声的编配与歌词意境结合。因此,在第二句中,邓垚老师采用了副属九和弦来丰富歌曲旋律,使第二句的意境比第一句更具朦胧感,和声语言色彩更加丰富,在意境和情感上做出了递进,巧妙地把伴奏与歌词含义结合起来,推动了乐曲情绪的发展。

(二)声乐作品本体类型

1.地方民族歌曲体裁中的即兴伴奏

不同的声乐作品类型,即兴伴奏的编配风格也有所不同。民族歌曲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也是在我国各个民族地区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歌曲。民族歌曲由于语言、情绪及风格的不同,在曲调、律动等方面都各具特色。好的即兴伴奏在演奏的过程中,可以使民族歌曲其韵味得到升华。例如,邓垚老师书中的新疆民歌《一杯美酒》,该曲中的和声编配,以及歌曲中大量采用了切分和附点节奏体现了新疆民歌特点,让大家感受到新疆民族能歌善舞,自由奔放和对生活的热情。再如邓垚老师书中的陕北民歌《信天游》,陕北民歌起源于黄土高原,该曲为徽调式,旋律起伏较大,伴奏织体可以用琶音形式,使歌曲体现陕北山脉绵延的辽阔感,使用大线条的琶音与演唱者高亢嘹亮的歌声形成呼应,更能感受到信天游的风格特征。

2.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即兴伴奏

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国艺术歌曲中最具代表性的类型之一,也是中西合璧的产物。将中国古诗词与音乐结合起来创编歌曲,这种创作方式既保留了古诗词的优美韵律,又赋予了作品新的生命和表达方式。邓垚老师在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即兴伴奏创编中,对和弦的运用反映了诗的意境,古诗词作品的古风特性与现代流行和声所反映出新颖的音响效果,体现了跨越时空的交互性。例如,书本中的《青玉案》(敖昌群 曲)运用了持续性的和声进行,体现着求同存异的矛盾性特征,较巧妙地体现了该古诗词中的意境。又如书本《越人歌》中编配的连续离调属和弦进行,既有着现代音乐中调性游离的新颖音响效果,又表达了古诗情景里主角的情绪婉转变化特点。

3.声乐演唱者

即兴伴奏与声乐演唱者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的关系。即兴伴奏在整体音乐演唱之中发挥着帮助与衬托的作用,能让整体的演唱氛围更好,而即兴则需要演奏者在实际排练或表演的时候根据临时表演情况进行即兴演奏,这种即兴性质为钢琴即兴伴奏带来了一大挑战。在演唱声乐作品中,钢琴即兴伴奏占据着重要地位,与演唱者一样备受重视,伴奏者与演唱者之间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相互促进,发挥各自的独特功能。只有通过协同合作,才能实现艺术表演的最佳效果。声乐演唱者在演唱作品时,通过与钢琴伴奏的配合,能表现出音乐的情感,做出一些音乐的处理。而钢琴伴奏者运用自身的演奏技巧,如和弦的编配、织体节奏的运用,触键的处理等来帮助演唱者完成音乐之中的细节处理,确保音乐的整体性。邓垚老师对于钢琴伴奏的编配始终围绕着音乐的风格特点,在伴奏织体上做出不同的改变。乐曲编配的和弦进行能看出不但围绕着音乐内容的本身,也为演唱者提供了歌曲情绪,配合演唱者的换气习惯,在气口处也能保持钢琴声部音乐的流动性,使音乐一气呵成,声乐演唱者与钢琴伴奏的配合能让作品内容以更加完美的形式呈现,为观众打造出一种具有层次感的听觉与视觉上的体验。

三、声乐作品分类的和声编配特点

(一)和声记谱法特点

该书采用了字母和弦标记法,该标记方法的优点在于方便演奏者快速准确弹奏对应和弦,但在不同声乐演唱者的转调演唱需求方面,则对于钢琴弹奏者较具有转调演奏上的挑战性。

(二)民族声乐作品的和声进行特点

和声进行中的低音二度下行:例如作品《赶牛山》(谱例2)调性建立在G宫系统D徵调式上,乐曲前奏使用了和弦转位方法,使得每组和弦的低音进行形成了调式内的二度下行,配合高声部的十六分音符分解和弦式织体,体现了行进时渐行渐远的距离感的音响效果,生动诠释了作品所描绘的赶路行进步伐的情景特点。

七和弦作为调式特征音运用在和弦内:例如作品《绣荷包》(谱例3)常出现的bEmaj7和弦音为b3 5 b7 2,和弦七音2,为该作品的F宫清乐调式的羽音,并在旋律中下行解决。另外,作品在旋律声部中虽然未出现bE音,但在和弦编配上,低声部大量使用了带有bE这一调式内偏音的和弦,例如第23小节的和弦F7/bE,该调式偏音bE既具有丰富调式音响的效果,又形成了二和弦这一朦胧的和声音响,反映了作品中姑娘表达爱情的含羞之情。

以三度跳进反映舞蹈型特征:例如书中维吾尔族民歌《一杯美酒》(谱例4)的和声编配,其乐曲开头就出现了三个小节的三度和声下行的进行,三度进行具有跳进的特点,同时也符合舞蹈的动作变换的跳跃性特征,使音乐的和声进行层次分明,反映了维吾尔族舞蹈的律动性。

(三)古诗词声乐作品和声编配特点

和弦运用中的诗词意境:运用和弦进行特征来描绘诗词所表达的故事情景,例如书中作品《青玉案》(敖昌群 曲)(谱例5)的调性中心音为A,以该音为根音构建的主和弦,在作品中常出现该和弦的跨小节变化重复,例如作品前奏前4小节Am和弦连续4小节位于强拍,而弱拍的和弦形成三度下行围绕主和弦作调性巩固,以及前奏中最后3小节的Am-Am9和32小节Asus4-A等段落,既具有稳定调性的功能,又在主和弦加入了七音与九音来润色同和弦变换的和声效果,这既存异又求同的和声语汇的矛盾特性与诗词意境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诗中灯火阑珊处的人,或是辛弃疾对自己的写照,在历史上,他当时不被重用,心中无比惆怅,仅能像在热烈气氛外的人那样孤芳自赏,但他仍保留着被冷落而不愿同流合污的清高气概。

和声语汇中的诗词角色心境:使用连续离调的和声进行,使和声音响效果产生调性游离的徘徊感与新颖感。例如,作品《越人歌》本是春秋时期的民间情歌,表达了对跨越民族与阶级的爱情HYPERLINK"https://baike.baidu.com/item/%E7%88%B1%E6%83%85/57?fromModule=lemma_inlink"\t"_blank"的抒歌,是诗人既情感化又理性的情感抒发。而在邓垚的和声编配上,第35-38小节的间奏,该间奏前半部分2小节,使用了Am的副下属二级七和弦Bm7及副属和弦E7,该一系列离调和弦的调性游离感,恰好符合诗中越人与王子知遇时的心绪荡漾。而诗人在感叹有幸能与王子同舟这件事的诗句“得知王子”在歌曲中的旋律,正是间奏的后半部分,该部分在和声编配上使用了低音连续四度进行,这产生了强有力的和声推动感,正表明了诗人内心的激动无比,意绪已不复平静,难以控抑的心境。

(四)歌剧舞剧及影视剧选曲和声编配特点

歌剧中场景变化与伴奏在乐段反复后的关联:作品《我的爱人你可听见》,在记谱中为一段旋律记两段歌词,该两段歌词在歌剧中代表着两个不同的戏剧场景,在即兴伴奏中可做出两种层次的音乐情绪,这也在邓垚即兴伴奏系列讲解课程中有所提及。例如,第一句歌词“我的爱人你可听见”其中的“听”,代表描绘着一幅遥远的展望情景,在钢琴伴奏中使用高音区与舒缓的八分音符节奏则较为适合,而反复后的歌词“我的爱人你可看见”中的“看”,则意味着苦尽甘来后与爱人的相见情景,此时的钢琴伴奏可相对于第一段的舒缓,而使用低音区与密集流动的十六分音符分解和弦,将音乐情绪带入更为热情的层次,即剧目音乐的戏剧性特征,在反复记号后常常产生新的情绪特征,这也是二度创作所特有的的灵活变化。

戏剧歌曲的和声张力:和声中的七和弦具有不协和的和声特性,且有充满张力与倾向性的音响特征,这种不稳定的特性具有推动和声继续发展的作用。在发挥音响张力与和声发展的使用中,例如有戏剧声乐作品《映山红》,其歌词“夜半三更哟”为了突出其语气词“哟”的戏剧性效果,书中较多采用七和弦来进行音响润色,同时也有使用调式中具有小属功能的Cm和弦,为下行旋律的“哟”带来柔和处理的语气效果,该和声的对比运用,使得歌曲情绪变化张弛有力且收放自如,和声进行更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戏剧性效果。

四、二度创作带来的启发及应用

钢琴即兴伴奏是二度创作中重要的体现之一。在二度创作的启发方面,展现作品潜在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构思,同时充分发挥二度创作的潜力,不仅是演奏者进行艺术活动的基本指导思想,也是研究者完成二度创作的重要理论基础。不仅使演唱者能够准确地把握音准、节奏和旋律,也使得整体音乐内容更加丰富和演奏的氛围更加活跃,展示出乐曲所希望呈现的意境,从而充分体现出乐曲的情感。钢琴伴奏能够帮助乐曲情感传递,不但能呈现整体艺术的深度,也能在现有曲调核心基础之上完成二次创造。例如,可在作品情景内涵理解、写作特征分析、表演等方面对作品进行美化和完善,使作品内容更完整,情绪更丰富。若仅是遵循乐谱,对作品的理解停留在音准节奏层次,而在思考作品更深层的故事与画面方面存在欠缺,该程度并不能完全称为正确的二度创作,这也会紧密关联着听众的共鸣与听众的思想深度。

在二度创作的应用方面,如声乐即兴伴奏,器乐演奏者可从研读声乐作品歌词大意开始,同时思考歌唱时的情绪,需做到与演唱者的形神兼备,同时也可具有演奏者的自我个性风格,这与其他演奏版本既求同也存异,使得演唱者在多次演唱后,均会有不同的演唱体验与思想感悟。对一首声乐作品进行好的二度创作,需要演奏者和演唱者良好的音乐素养、丰富的知识储备,精湛的专业技术及细腻的情感。优秀的艺术创作者会不断地在生活中汲取灵感和成长,在二度创作中表现出杰出的创新能力,增加作品的艺术魅力,使作品更加耐人寻味。

五、结语

本文通过对邓垚老师的书本《你也可以弹钢伴——邓垚中国声乐作品钢琴即兴伴奏60首》进行研究分析,从即兴伴奏素材来源和作品分类的和声编配特点出发,进一步挖掘其创作灵感,和声设计及音乐风格,进而得出邓垚老师对中国作品即兴伴奏的创作特征。邓垚老师是中国民族声乐创作的杰出代表,运用创新创作的理念实现跨越时空的交流,借鉴西方作曲技法与中国民族音乐相融合,体现出独有的创作风采。从邓垚老师身上能够看到未来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潜力,展现了我国民族声乐的文化自信和对文化事业的积极推动作用,他的作品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与学习。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药晓霞.歌曲《我的爱人你可听见》作品分析及演唱艺术处理[J].艺术评鉴,2020(22):49-51.

[2]黄敏敏.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越人歌》艺术分析[J].黄河之声,2022(10):64-66.

[3]王菁菁.论民族歌曲演唱中钢琴伴奏的艺术表现[J].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2023,20(03):108-116.

[4]王宗微.古诗词艺术歌曲中钢琴合作艺术的研究——以李清照诗词作品为例[J].艺术评鉴,2023(19):13-18.

[5]邢彦琴.音乐演奏中二度创作的审美价值体现[J].戏剧之家,2023(32):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