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霞,江玉娟,项 蓉,常 娥

头电针联合接经法治疗中风后尿潴留

杨玉霞,江玉娟,项 蓉,常 娥

目的 观察头电针联合接经法治疗中风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接受治疗的61例脑卒中后尿潴留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采用头电针联合接经法治疗;对照组29例,采用中频治疗仪治疗,治疗20 d后进行疗效评定和分析。结果 两组病人治疗后均有疗效,治疗组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有效率为65.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电针联合接经法治疗中风后尿潴留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中风;尿潴留;头电针;接经法

中风后尿潴留多发生于中风后急性期,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造成膀胱逼尿肌张力下降,尿液无法排出,出现迟缓性神经源性膀胱[1]。该病由于尿液长期储存于膀胱中,故常引发泌尿系感染,或引起肾病、肾积水或肾结石,导致病人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和肢体康复训练受阻。临床以间歇性导尿为主要治疗手段,严重者甚至需要造口,操作麻烦,感染率高,为病人增加许多生活不适。本研究选择61例中风后尿潴留病人进行临床研究,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61例病人均为沧州市中心医院中风后尿潴留住院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男21例,女11例;年龄48岁~78岁(平均64岁);病程1 d~5 d(平均6 d)。对照组29例,男21例,女8例;年龄50~70岁(平均60岁);病程2 d~8 d(平均5 d)。所有病人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诊断为脑出血或脑梗死,均在中风前可自行排尿,卒中后才出现排尿困难。两组治疗前均保留尿管。

1.2 诊断标准 中风病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卫生部修订的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2];尿潴留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的癃闭[3]。

1.3 治疗方法 两组病人均采取间接导尿方法,治疗前先排空膀胱,嘱家属4 h导尿1次,导尿时帮助病人按摩小腹,使用接尿器计算排尿量,残余尿量用间歇导尿管导尿观察。

1.3.1 治疗方法 头皮针定位双侧足运感区:前后正中线中点旁开左右各1 cm,向后引平行于正中线3 cm长直线。局部碘附消毒,每1寸平刺1针(选1寸或1寸半毫针)沿头皮15°斜刺进帽状腱膜下,分别各刺3针~4针,得气后于最上和最下针处连接G6805-2型电针仪(上海医疗器械高技术公司),此时暂不通电;按照十二经原络穴接经的顺序进行针刺,得气后快速出针,用无菌干棉球按压止血。针刺操作结束,接通电针治疗仪电源,取刺激量为病人能忍受为度,选取疏密波,针刺及电针治疗约30 min,每日1次;20 d为1个疗程。

1.3.2 治疗方法 采用北京祥云FK998-A型电脑中频电疗仪,选择两片极板(50 cm×90 cm)对置,分别置于腹部耻骨联合上方和背部骶骨裂孔上方,使用绷带或沙袋固定极板防止滑脱。增加输出电流以病人能耐受为度,每次20 min。每日1次;20 d为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评定标准 采用半定量症状组积分方法[4],选用B超测定残余尿量。第1次排尿时间:≤1 min为0分,2 min~3 min为2分,>3 min为4分;每次排尿量:>300 mL为0分,100 mL~300 mL为2分,<100 mL为4分;残余尿量:<50 mL为0分,50 mL~100 mL为2分,>100 mL为4分。

疗效判定标准,临床疗效:治愈,能自行排尿,腹胀明显减轻,临床症状消失,残余尿量<50 mL;有效,能自行排尿,残余尿量50 mL~200 mL;无效,残余尿量>200 mL或不能自行排尿临床症状无改善[5]。治疗20 d观察疗效。

2 结 果

2.1 两组病人膀胱功能比较 两组病人治疗前第1次排尿时间、每次排尿量、残余尿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以治疗组为优(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膀胱功能比较±s) 分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病人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 讨 论

中风后尿潴留,属中医学“癃闭”范畴,由于脑窍闭塞、经络瘀阻导致膀胱气化不利,临床表现以小便不利、少腹胀满,甚则小便闭塞不通、排尿困难为主症的一种病症[6]。现代医学认为:中风后尿潴留是由于脑出血、脑梗死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原因,损害膀胱逼尿肌中枢、尿道括约肌中枢等中枢神经系统下行纤维,导致来自膀胱壁的排尿冲动不能传递至大脑皮质的排尿反射高级中枢,来自大脑旁中央小叶到脊髓排尿中枢的皮质脊髓束无法控制脊髓排尿反射弧,以致膀胱逼尿肌收缩和尿道外括约肌松弛障碍,膀胱反射性减弱或消失,导致尿潴留[7]。头部足运感区位于旁中央小叶的头皮投射区,旁中央小叶是人体大脑中枢排便控制区。针刺此区可调节大脑皮质与内脏神经机能,促使排尿中枢发放神经冲动下行至膀胱,引起膀胱逼尿肌收缩,缓解膀胱内括约肌及尿道外括约肌痉挛,恢复膀胱排尿机能;同时足运感区在百会旁五分处,内秉督脉之经气,外秉膀胱之经气,盖督脉统一身之阳,阳气者动力也,辖脏腑之功能也[8]。临床研究表明:头针加电可协调大脑皮层排尿中枢,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调整膀胱传入、传出神经纤维及其支配括约肌功能;同时内脏感觉冲动进入中枢后,一方面借助中间神经元传至内脏运动神经元或躯体运动神经元完成内脏-内脏反射或内脏-躯体反射;另一方面经过一定途径传至大脑皮质[9]。通过头电针对大脑皮层的刺激改善尿潴留症状,消除由于尿潴留而产生的各种不适感觉,如下腹坠胀、排尿不尽感。

传统中医学认为,阴阳平衡为常,阴阳失调为变,协调阴阳成为制方的基本原则[10]。经络有“行血气,营阴阳、决死生、处百病”的作用,因此通过经络调节阴阳[11]。而大接经正是因循这一治则,此针法被收录于罗天益《卫生宝鉴》,意义在于通经接气,按照十二经输注顺序选取人体十二井穴为治疗方法达到调节人体气血、经络、阴阳平衡目的[12]。此方法是彭静山老先生在原十二井穴接经方法的演绎与理论升华,对于病程较久,见效较慢疾病尤其适宜。取穴顺序:手太阴肺经原穴(太渊)→手阳明大肠经络穴(偏历)→足阳明胃经原穴(冲阳)→足太阴脾经络穴(公孙)→手少阴心经原穴(神门)→手太阳小肠经络穴(支正)→足太阳膀胱经原穴(京骨)→足少阴肾经络穴(大钟)→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大陵)→手少阳三焦经原穴(外关)→足少阳胆经络穴(丘墟)→足厥阴肝经原穴(蠡沟)→手太阴肺经原穴(太渊)[13]。

“原者,三焦之尊号也,故所止辄为原,五脏六腑之有病者,皆取其原也。”由此可见,原穴是治疗六腑病的首选穴位。络穴是指十五络脉从经脉分出处的腧穴,有联络、网络、散布之意,能联络沟通表里两经,调整阴阳平衡,有“一络通两经之说”[14]。取原络通经法调节脏腑疾病、治疗脑中风后尿潴留,能顺次激发表里经气,通达脏腑而外至皮肤腠理,从而促进气血流畅、通达内外、贯彻上下[15],使逆乱的气血按照原有经络如环循行,脑窍得开、膀胱水道得通,尿潴留得以缓解。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0.63%、65.52%,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说明头电针联合接经法改善症状明显,可提高膀胱排空能力、改善膀胱排尿功能。

[1] 杜若桑,刘志顺.中风后尿潴留针灸诊疗特点分析[J].世界中医药,2015,10(3):448-451.

[2] 贾建平.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71.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83.

[4]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99-700.

[5] 魏清川,奚颖,马惠,等.体表电刺激治疗急性脑卒中后排尿障碍的临床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3):235-239.

[6] 纪艳华,刘永香,王霆.针灸治疗中风尿潴留42例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3,19(3):47.

[7] 连早莲,吉宏明,郭建忠.多功能艾灸仪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2015,10(5):636-638.

[8] 丁晓红,钟立军,龙桂花,等.头体针并用预防性治疗宫颈癌术后尿潴留[J].中国康复,2011,26(1):55-56.

[9] 高维滨.针灸六绝-神经病针灸现代疗法[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42.

[10] 汪娅莉,余芝,徐斌.不同状态下电针大鼠心包原穴大陵效应特征的观察[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现代化,2014,16(7):1597-1600.

[11] 祝总骧,徐瑞民.中国经络科学的现代化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现代化,2000,2(5):23-26.

[12] 高华伟,单秋华,吕美珍,等.再议大接经针法[J].中外医疗,2010,29(21):134.

[13] 彭静山,费久志.针灸秘验与绝招[M].辽宁: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259.

[14] 李晓光,项华烨.原络接经法配合走罐治疗绝经前后诸症临床究[J].北京中医药,2014,33(2):123-126.

[15] 杨佃会,宋洪堰,高华伟,等.十二井穴大接经法与原络大接经针法治疗中风恢复期疗效比较[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3):195-197.

(本文编辑薛妮)

河北省沧州市科技局科技计划项目(No.141302098)

河北省沧州中心医院(河北沧州 061001),E-mail:zhangsan0207@sina.com

引用信息:杨玉霞,江玉娟,项蓉,等.头电针联合接经法治疗中风后尿潴留[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23):2827-2829.

R743 R255.2

B

10.3969/j.issn.1672-1349.2016.23.035

1672-1349(2016)23-2827-03

2016-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