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鹏1,刁文鲳,郭彩霞1,兰 玥1,闫思雨1, 陆培培1,马 杰1,马丽红1,刘冬青,李纪川,孙 越

心脏神经官能症(CN)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神经官能症[1],病人多因疑似心血管病证就诊,各项检查却无明显异常[2]。临床多表现为心悸、呼吸困难、心前区痛、失眠、多梦、焦虑、食欲不振、头晕等心血管及自主神经系统相关症状[3]。CN 发病率逐年上涨,心内科病人中,无躯体疾病的心理障碍发病率为33.3%,多数为心脏神经官能症[4],病人因症状反复发作,其就诊次数和医疗资源消耗高于普通病人2倍[5],且增加远期冠心病的发生率[6]。心脏神经官能症的发病机制至今不明,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7],临床处理以缓解症状为主。中医刁氏脊椎非药物诊疗法是刁氏传承人刁文鲳先生多年来结合传统医学理论和现代医学理论的结晶。其创立“中医刁氏脊椎病论证四位归椎诊断标准和脊椎关节五点一线手法复位术标准”,临床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和梅尼埃病眩晕病人疗效显着。近年来,刁文鲳先生在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心脏神经官能症症状随脊椎局部症状的治愈或好转或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提示该病症可能与胸椎小关节紊乱有关。而胸椎小关节紊乱引起心悸、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可能与其损伤后局部刺激胸椎旁交感神经,导致交感神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但其缺少系统的疗效评价研究和循证医学证据。为此,本课题选取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明确诊断为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病人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中医刁氏脊椎非药物诊疗法和普通手法治疗,以评价中医刁氏脊椎诊疗法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4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确诊为心脏神经官能症病人80例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临床诊断为心脏神经官能症,符合《内科学》中的诊断标准[8]。②临床表现为心悸、心前区疼痛、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头晕、失眠多梦、手足发冷、多汗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病情重者可严重影响生活与工作;以主观感受的心血管症状与神经系统失调表现并存为特征。③颈、胸椎X线检查有颈、胸椎退行性变或脊椎关节突错位征象,无骨折,结核,肿瘤,骨质疏松,骨质增生、椎间孔有骨刺、骨桥、炎症、腰椎间盘突出等改变。诊断标准符合中医刁氏脊椎病论症四归椎诊断标准:包括论症归椎;X线归椎(X线影像刁氏诊断标准);触诊归椎;核磁共振归椎(辅助)。X线影像刁氏错位征诊断标准表现为:寰枢关节半脱位(齿突间隙差1 mm);棘突仰式;棘突俯式;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椎体行扭;椎体棘突左凸或右凸;椎体重影;椎体双重影;椎体前凸或后凸;胸1椎仰式;椎关节突连线中断。④无冠心病诊断的客观依据(符合以下任意一项,由三甲医院提供):活动平板试验阴性;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A提示管腔狭窄≤50%;运动或药物负荷核素检查结果提示无心肌缺血。排除标准:器质性心脏病、重度心肺功能不全、高血压控制不良、恶性肿瘤。

采用区组随机方法,试验组与对照组按照1∶1,试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及中国临床试验研究法规。本研究已通过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号:2016-785)。最后纳入分析病例72例,试验组38例,对照组34例。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病人临床资料比较

注:1 mmHg=0.133 kPa。两组各项比较,P>0.05

1.2 治疗方法 试验组与对照组均采用非药物诊疗法,共2次,每次间隔7 d。试验组采用刁氏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手法治疗。普通手法治疗如下: 参考《针灸治疗学》[9]中心脏神经官能症的普通手法推拿治疗,20 min完成;取病人背部厥阴俞、心俞、膈俞穴进行针刺,留针15 min。

1.3 观察指标 主要疗效指标,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4周各记录1次;重点评价2次治疗结束第1周中医证候积分。次要疗效指标,刁氏脊椎诊断表:观察X线颈胸椎椎间关节突骨性错位征情况,治疗前、治疗第1周、治疗第4周各检查1次并记录刁氏脊椎诊断表。安全性指标,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及常规12导联心电图的变化,记录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等。

1.4 疗效判定标准 中医证候疗效标准与刁氏脊椎诊断疗效标准。疗效指数=(试验前积分-试验后积分)/试验前积分×100%,显效:≥70%;有效:≥30%,<70%;无效:≥0,<30%;加重:<0。

1.5 统计学处理 计量指标采用均数、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及中位数进行统计描述,统计推断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或符号秩和检验。分类指标采用计算各组的例数及百分数进行统计描述,统计推断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或CMH-χ2检验。

疗效分析:主要疗效指标采用PPS和FAS集分析。分析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及1周、2周、4周组内变化、与基线差值的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分析,两组在治疗后不同时点与基线的组内差异;连续变量组间比较采用协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病例完成情况 (见图1)

图1 病例完成情况

2.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试验组在治疗1周后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1周后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4周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基线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前后试验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6.8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8.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2.4 两组刁氏脊椎量表评分比较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周开始,试验组刁氏脊椎量表积分明显降低;4周后,试验组刁氏脊椎量表积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2.5 两组刁氏脊椎量表疗效评价 试验组显效16例,有效18例,无效3例,加重1例,总有效率为89.47%;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10例,无效16例,加重3例,有效率为44.1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55,P<0.05)。

表2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 分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2)P<0.05

表3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

表4两组不同时点刁氏脊椎量表评分比较(±s) 分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1;与对照组同期比较,2)P<0.05

2.6 典型病例影像学资料(见图2~4)

a、b分别为试验组刁氏手法治疗同一病人治疗前与治疗1周后X线胸椎正位片改善情况,治疗前在T5处胸椎正中线偏左5 mm;治疗1周后,T5处胸椎偏离正中线3 mm。而在对照组-普通手法组中未发现类似的显着影像学改变

图2试验组刁氏手法治疗病人(一)影像学资料

a、b分别为试验组-刁氏手法组中同一病人治疗前与治疗1周后X线胸椎侧位片椎间孔改善情况,治疗前在T3-T5处椎间孔狭窄,脊神经根受压迫明显;治疗1周后T3-T5处椎间孔明显扩大。在对照组-普通手法组中未发现类似椎间孔变大的显着影像学改变

图3试验组刁氏手法治疗病人(二)影像学资料

a、b分别为试验组-刁氏手法组中同一病人治疗前与治疗1周后C1-C2 X线正位片枕寰关节半脱位改善情况,治疗前枕寰关节呈现半脱位状态,即右侧低于左侧3 mm;治疗1周后枕寰关节半脱位情况明显改善。在对照组-普通手法组中未发现类似枕寰关节半脱位明显复位的影像学改变

图4试验组刁氏手法治疗病人(三)影像学资料

2.7 安全性分析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生命体征均在正常值范围内,血尿便常规、心电图、肝功能以及肾功能等各项安全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期间无不良事件的发生。

3 讨 论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以主观感受心血管症状与神经系统失调表现并存为特征的一组症候群,最常见的症状为胸闷、心悸、气短, 心前区疼痛,或伴有失眠、多汗、头晕、健忘等[10]。发病率占心血管病病人的10%,多见于青、中年女性,尤其是更年期妇女,脑力劳动者发病多于体力劳动者[11]。本病多数无临床和病理方面的器质性心脏病证据[12-13]。现代医学对此症尚无满意疗法,治疗方面一般以镇静剂、谷维素、β受体阻滞剂结合心理治疗手段为主。近期效果尚可,远期疗效欠佳[14]。

迄今该病症病因不清,目前认为可能与体质、神经、行为、外周环境、遗传因素有关[15]。因病人发病大多有明确的诱发因素,在劳累、紧张、情绪激动时发病或症状加重,而客观检查往往未见心脏的器质性病症,认为该病与病人的焦虑和抑郁障碍等心理因素关系密切,属心血管系统相关焦虑、抑郁障碍中的躯体形式障碍范畴。同时也提示因各种原因造成的交感神经兴奋,血液儿茶酚胺浓度上升,迷走神经张力失衡是心脏神经官能症的重要致病原因[16]。而这种不良刺激既可能是外界环境影响,机体疲劳等因素,亦可能是交感神经纤维受到物理压迫,神经被激惹等原因导致[15]。

刁文鲳先生多年来结合传统医学理论和现代医学理论,通过反复临床实践提出刁氏脊椎非药物诊疗法是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新方法。

根据刁氏脊椎理论,整个椎体是人体之轴心,椎间关节错位是绝对的,而归位平衡是相对的。一旦超出生理极限,自我运动不能自我归位时,就形成了椎体关节错位之病症,错位的部位不同,导致的病变也不同。由于颈椎C1-C2、C2-C3、C4-C5、C7-T1和胸椎T1-T2、T3-T4、T4-T5的椎间关节紊乱、脊椎关节错位、椎间盘膨出、突出和脱出,脊椎韧带钙化或骨质增生、骨刺等造成压迫牵张损伤了交感或副交感神经,即会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从而表现为心脏神经官能症。

刁文鲳教授为传统“子午流注针法和中医正脊复位法”传人,以刁氏手法行医60余年。创立“中医刁氏脊椎病论证四归椎诊断标准和脊椎关节五点一线手法复位术标准”,临床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和梅尼埃病眩晕病人不计其数,疗效显着;其中2013年北京宣武医院研究证实:刁氏技法治疗梅尼埃病眩晕症的临床有效率为88%。为探索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中医疗法。本课题选取在我院明确诊断为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病人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刁氏手法和普通手法治疗,以期证实刁氏脊椎疗法优于普通手法治疗,进而为系统评价中医刁氏脊椎诊疗法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提供依据。

利用中医传统治疗手法是目前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新途径。本研究证实刁氏脊椎非药物诊疗法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以及降低刁氏脊椎量表积分均优于普通手法。刁氏脊椎非药物诊疗法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在改善病人心悸、胸闷气短、情绪激动、失眠等方面及缓解局部症状,且具有独特的优势。

刁氏脊椎非药物诊疗法作为中医学的传承方法,沿袭隋唐“筋出槽、骨错缝”之绝技,是中医药的创新。中医刁氏脊椎非药物诊疗法有可能成为临床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有效方法。但由于本试验观察时间短、样本量小,故该方法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疗效的持久性、对疾病复发以及病人抑郁焦虑状态的改善情况以及长期预后等方面需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