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状动脉多支血管弥漫性或其他不适宜行冠状动脉支架介入术治疗的病人其病情危重,风险性极高,临床上病人通常活动耐量差,胸痛等缺血症状反复发作,对于此类病人临床医师通常感觉手段有限,治疗棘手,同时由于病情的不稳定,症状加重,病人也容易丧失信心。本研究观察2008年1月—2016年10月5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需行冠状动脉搭桥(CABG)手术病人应用通心络胶囊口服干预的临床获益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8年1月—2016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需行CABG手术干预的冠心病病人106例。剔除标准:急性脑血管病变、肺栓塞、外周血管栓塞、各种急慢性感染、肿瘤、严重肝肾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近期出血性疾病、近期骨折、手术史。均为各种原因如经济因素、恐惧心理、认知有限等原因3个月内未在心外科行CABG手术病人。观察组56例,男38例,女18例;年龄60~80(65.8±10.8)岁;高血压36例,糖尿病20例。对照组50例,男36例,女14例;年龄62~78(64.6±9.37)岁;高血压30例,糖尿病14例。需行CABG方案干预的制订需两位有冠状动脉介入资质的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师共同决定。 两组在性别、年龄、伴发疾病、体重指数、空腹血糖、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肌酐水平、用药情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注:1 mmHg=0.133 kPa

1.2 方法 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均常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他汀类等药物。根据病情住院期间加用低分子肝素0.4 mL 皮下注射,12 h 1次,应用疗程5 ~7 d。观察组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口服,3粒/次,3次/日。

1.3 观察指标

1.3.1 主要临床终点指标 记录用药后30 d及90 d出现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血管事件,包括复合心血管事件(指顽固性心绞痛数+再发心肌梗死数+死亡数)和各单项终点(顽固性心绞痛数、再发心肌梗死数、死亡数)。

1.3.2 纤维蛋白原(Fib)分析 两组均于用药前及给药后30 d、90 d测定,并比较Fib水平。

1.3.3 安全性评价 比较院内及院外90 d的出血事件,出血并发症的定义采用TIMI标准[1]。重度出血:血红蛋白下降>50 g/L,或红细胞比容下降>15%;颅内出血;轻度出血:自发性肉眼血尿、呕血或咯血,明显出血,血红蛋白下降>30 g/L,但红细胞比容下降<15%;无显着出血,未达到上述标准的出血并发症。

2 结 果

2.1 两组主要临床终点事件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30 d和90 d复合心血管事件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项终点事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2。

表2两组主要临床终点事件指标比较 例(%)

与对照组比较,1)P<0.05 ,2)P<0.01

2.2 两组Fib水平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用药后30 d、90 d后Fib水平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30 d较用药前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90 d Fib水平下降更明显(P<0.01)。详见表3。

表3两组Fib水平比较(±s) g/L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1; 与对照组同期比较,2)P<0.01

2.3 安全性评价 对照组治疗期间出现2例出血事件,均为牙龈出血,发生率为4.0%;观察组治疗期间共出现3例出血事件,2例为牙龈出血,1例为痰中带血,发生率为5.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出血,无停药及减量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情况。

3 讨 论

冠状动脉多支、弥漫性病变或主干病变病人,活动耐力差,容易反复发作缺血症状,且临床合并症如急性心肌梗死等不良事件风险高,再住院率高,为心血管疾病中的急危重症,临床医师治疗手段有限,即使采用较合理的抗栓抗缺血治疗手段,如控制心率,口服新一代抗血小板药物,扩张冠状动脉,充分的抗凝等治疗措施,仍难以达到理想的疗效。在临床真实世界中,确实有一定比例的病人因为种种原因短时间内不能接受医师推荐的CABG治疗手段,如经济原因、恐惧心理、缺乏治疗信心等等,故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势在必行。本研究中观察组加用通心络胶囊口服,在病人症状改善(顽固性心绞痛)、不良事件风险(再发心肌梗死、死亡)的发生、安全性终点(出血),临床化验指标的改善上较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

通心络胶囊组方是中医络病理论的代表方,春秋战国时期《黄帝内经》奠定了络病理论的基础,清代名医叶天士继承发展了络病治法,吴以岭院士对络病理论进一步创新和发展正是医理论的一脉相承,总结认为冠心病病人气虚血瘀,久病入络为其基本病机,应以益气活血、疏风通络法治疗。通心络胶囊具有益心气、通心络、活血畅脉止痛的功效,体现了以补为通,以通为补,通补兼施的特点。方中人参为君,补宜心气,心气充沛,帅血而行,心之脉络自易舒畅。水蛭、全蝎为臣药;水蛭活血通络;全蝎解痉止痛;地鳖虫逐瘀通络;蜈蚣搜风显着;赤芍活血散血,行瘀止痛,四者均为佐药;冰片芳香通窍,入络通窍,用为使药。用现代医学观点解释,通心络胶囊具有改善血流动力学,提高冠状动脉血流灌注,改善微循环及改善心肌代谢的功效[1]。本研究结果表明,在西药应用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可改善病人临床症状、降低风险事件体现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顽固性心绞痛次数减少,再发心肌梗死及复合终点事件下降,有统计学意义,这与相关报道结果相一致[2-3]。

Fib升高是冠心病发病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Fib是由肝细胞合成的一种糖蛋白,属于急性期反应蛋白,Fib浓度增加影响内皮细胞功能,并释放炎性因子使被黏附血管产生炎性反应,造成血管壁局部形成微血栓,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并可导致斑块纤维帽稳定性降低而使斑块破裂[4-5]。对预测心血管事件和判断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6-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90 d血浆Fib水平下降更明显,通心络胶囊对择期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病人的病情发展有着更优势的抑制作用,且安全性高,客观上为此类病人平稳过渡CABG术争取了更多的时间,对预后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