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仁婷,刘 峰,季 兵

糖尿病是多种病因导致的慢性内分泌疾病,以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为主要特点。糖尿病往往与高脂血症相伴出现,且起病隐匿。脂代谢异常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及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1]。据调查,我国目前成年人血脂异常率已达 40.40%[2]。因此,纠正脂代谢紊乱对降低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具有重大意义。目前,西药在此方面疗效得到肯定,但长期服用不良反应较多,主要集中表现为消化道不良反应。中医以人为本,从整体观念出发,具有副作用少,多靶点、多层次治疗的优势,具有广阔的前景[3-4]。季兵,教授,研究生导师,主任中医师,从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医药防治及科研工作二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季兵教授辨证论治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传统中医认为糖尿病属消渴病范畴。消渴的病机主要是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根据上、中、下消病变部位主要累及肺、胃、肾三脏。中医古籍中并未明确提出“高血脂”这一名词,但现代西医所说的血脂与“膏脂”“血浊”论述极其相似[5]。季兵教授认为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与脾、肾关系密切,以先天禀赋为基,同时也与后天饮食失调、劳倦内伤等关系紧密。脾肾亏虚日久则酿痰成瘀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因此,本病病机亦以本虚标实为特点。

1.1 以肾虚为本,兼有脾虚 消渴之初,多肺胃热盛,但日久终归脾肾。《外台秘要》云:“消渴者,原其发动,此则肾虚所致。”肾是先天之本,内藏一身阴阳之本,对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起到温煦、濡养的作用,从而维持全身功能活动;肾为水脏,调节体内津液代谢的平衡。季兵教授认为若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房劳过度致肾精耗损;或年老体弱,脏腑亏虚,都可以导致“膏脂”不能正常转化利用,排泄不及,从而化痰化瘀。此外,脾脏也需肾阳之温煦方能运化水谷精微,肾阴之滋养亦助脾土健运不息,故肾虚可累及脾而内生痰浊血瘀。季兵教授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糖尿病高脂血症发病人群多为中老年人,此时正是肾精渐衰,脏腑功能逐渐衰退之时,可见该病与肾虚有密切的联系。

《素问·奇病论篇》:“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脾胃论》曰:“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位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运化之枢纽,水谷精微的生成和运化输布依赖于脾。季兵教授认为现代人嗜食肥甘膏粱厚味、饮食不节、饮酒过度、劳倦内伤等皆可导致脾虚而运化失健,水谷精微失于布散,不能营养全身,膏脂转化利用不及,反而变生脂浊,沉积体内,日久聚而成痰化瘀,加重病情。现代临床研究发现,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者多肥胖、倦怠乏力等,这些均为脾虚之象,可见该病与脾虚有着必然的联系[6]。

1.2 瘀血阻滞,贯穿全程 张景岳曰:“津液和合为膏者,以填补骨空之中,则为脑为髓,为精为血。”说明膏脂来源于津液,随其流动,然“津血同源”,故膏脂存在于津液、血液之中。正常情况下血液在脉管中运行,运输精微物质,同时也运行着“膏脂”营养周身,代谢废物,从而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若是脾肾功能异常,则“膏脂”转化利用不能,久之则形成瘀血阻滞脉道。正如《医林改错》云:“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结合古人经验及长期的临床实践,季兵教授认为“血脂”一词似于古籍中“膏脂”。膏脂应归属于津液类物质,通过脾肾运化在人体内运行。消渴日久,损及脾肾,影响人体水液运化,湿聚成痰阻滞气机,从而瘀阻血脉;或肾阴亏虚,虚火内灼津血,津亏血少则血液迟滞不行形成瘀血;或肾气虚,气虚无力推动血行,涩滞成瘀,且气虚久之则为阳虚,阳虚生内寒,血液失于温煦亦可致瘀。瘀血沉积脉道遂致各种疾病,若瘀阻脑络,则发为中风;若阻滞心脉,则发为胸痹心痛,严重者可造成阴阳离决。此外,“血不利则为水”,瘀血停留在体内,阻碍中焦气机运行而生水化湿,从而会进一步加重瘀血。

2 从“补肾活血”论治的学术思想特点

2.1 消补兼施,标本同治 本病病程长,且本虚标实,“虚”表现为脾肾两虚,以肾虚为主,是其发病的基础;瘀血是加重病情发展的关键,并贯穿疾病始终。疾病后期往往虚实夹杂,故在施补法之时要注意调畅中焦,使补而不滞,同时治以活血之法。故治疗当从脾肾立论,兼顾活血化瘀,消补兼施,标本同治。肾为一身水火之本,补肾之阴阳,可使“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同时兼顾健脾,斡旋中焦气机,以助运化。从而脾气健,气机调,则“膏脂”自化,“瘀滞”自消。故组方中用到化痰之类的药物。运用活血化瘀之法,既可以祛除已形成的瘀血,又可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成心脑血管疾病或其他并发症而危及生命。这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

2.2 补肾与活血相辅相成 季兵教授从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认识到肾虚和血瘀不是孤立存在的,二者互为因果、相互影响。“气为血之帅”,肾虚则无力推动血行,导致血瘀。而瘀血阻滞脉道,则气行不畅,发为肾虚。血瘀又可作为新的病理产物加重肾虚。可见肾虚必兼血瘀,而血瘀加重肾虚;唯有补肾活血有机结合、相互协同,才能使机体达到阴阳平和、邪祛正存的状态。

2.3 强调顾护正气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季兵教授认为“虚”是本病的发病基础。《灵枢五变》中也有“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之说。人体正气虚损,特别是脾肾二脏亏虚,外来邪气乘虚而入,导致机体脏腑气血阴阳失调发为各种疾病。在治疗过程中,季兵教授强调正气的盛衰,衡量正邪的关系,攻伐同时顾护正气,从而气血充,阴阳调,提高机体抗病能力。这也是现代人养生保健所提倡的内容。

2.4 预防与调护相结合 《儒门事亲·三消之说当从火断》云:“不减滋味,不戒嗜欲,不节喜怒,病已而复作。”可见日常调护重要性,季兵教授把中医养生与现代医学五驾马车相结合,认为病人日常应科学控制饮食,宜清淡,少油少盐少糖,戒烟限酒;根据个人体质及综合状态,个体化地选择运动方式及时间,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注重精神调摄,引导病人“节喜怒”“少思虑”,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悦;定期对病人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引导病人定期复查,对相关并发症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

3 方 药

季兵教授自拟补肾活血方,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取得确切的临床效果。如季兵等[7]在自拟补肾活血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40例临床观察中发现,治疗组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方药组成:黄芪30 g,黄精12 g,淫羊藿12 g,鹿角胶15 g,沙苑子15 g,制首乌15 g,葛根30 g,丹参30 g,山药30 g,制大黄10 g,血竭 10 g。方中黄芪甘温,《药性赋》中提到黄芪可“温分肉而实腠理,益元气而补三焦”。《景岳全书》曰:“淫羊藿味甘,气辛,性温,乃手足阳明少阴、三焦命门药也。”二者共为君药,共同温补脾肾;鹿角胶温肾之阳;黄精、沙苑子、制首乌、山药滋肾之阴,其中山药联合葛根健脾以祛“膏脂”,丹参、血竭、制大黄活血以化瘀结,同时大黄还可以给“膏脂”以出路。上诉药物合方消补兼施,共奏补肾健脾、活血化瘀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甲苷作为黄芪的主要有效性成分之一,起到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糖脂代谢的作用[8-9]。葛根素可降低高脂饮食、胰岛素抵抗大鼠的血糖,增加肝糖原的储备,减弱胰岛素抵抗,减少血中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10]。丹参酮ⅡA是丹参的脂溶性成分,现可作为一个潜在的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应用于治疗与抗炎、抗氧化相关的糖尿病[11]。同时,它还可以改善血液流变从而起到降血脂的作用[12]。

4 典型病例

病人,男,58岁。2019年10月20日初诊。病人确诊糖尿病6年余,高脂血症8年余,现服用西药治疗,但糖脂控制不佳。刻下症:平素口干多饮,腰酸膝软,双下肢时有麻木,脘腹作胀,时有食欲不振,略感倦怠,夜尿多(2次或3次),大便正常,舌质紫暗,舌苔白腻,脉沉弦滑。检查结果:空腹血糖8.6 mmol/L,餐后2 h血糖11.6 mmol/L,总胆固醇6.36 mmol/L,低密度脂蛋白4.19 mmol/L。证型:脾肾两亏夹瘀。治以补益脾肾、活血化瘀。处方:黄芪30 g,葛根30 g,山药30 g,茯苓15 g,黄精12 g,淫羊藿12 g,沙苑子15 g,制首乌15 g,鹿角胶15 g,丹参30 g,血竭10 g,制大黄10 g。14 剂,每日1剂。嘱病人继续服用西药,注重生活方式的改变,合理饮食,并加强运动锻炼。

2019年11月5日二诊,病人自诉口干多饮已有好转,脘腹作胀较前缓解,双下肢麻木改善不明显,仍有腰酸,大便稀不成形,每日1次。查空腹血糖7.30 mmol/L,观其脉症,考虑辨证无误,守方加肉苁蓉15 g、杜仲15 g、鸡血藤12 g、麻黄12 g、制大黄减至6 g,14 剂。

2019年11月26日三诊,病人口干明显改善,已无腹胀,食欲恢复正常,腰酸较前缓解,稍有双下肢麻木,夜尿1次或2次,大便正常。舌质紫,舌苔白,脉沉弦,原方续服。

2019年12月11日四诊,空腹血糖6.5 mmol/L,餐后2 h血糖9.6 mmol/L,总胆固醇5.34 mmol/L,低密度脂蛋白3.08 mmol/L。病人经过上方治疗后,诸症不显,血糖、血脂控制可,效果明显,继续此方以巩固治疗,定期复查。

按语:正如刘完素《三消论》所云:“心肺象天,脾肾象地,土为万物之本,水为万物之源,三消根本者,脾胃肾也。”该病人年近六旬,肾气渐虚;消渴日久,阴损及阳致使肾阴阳两虚,又因平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影响运化功能致痰浊瘀阻。其人口干多饮,脘腹作胀,腰酸膝软,双下肢时有麻木,夜尿多,并结合舌脉,符合脾肾亏虚夹瘀证。故应补益脾肾以治其本,活血化瘀以治其标。方中未用过多化“膏脂”之品,因季兵教授认为此病关键在恢复脾肾正常的生理功能,则膏脂自消,瘀血自化。该病属于慢性代谢性疾病,病程长,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强调调脂治疗的重要性,从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同时,也应注重调畅情志、适当运动、合理饮食,从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