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立红

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北京 100061)

大型运动会公共卫生安全保障的工作模式

桑立红

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北京 100061)

公共卫生;安全;保障;运动会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内外竞技比赛与交流日趋频繁,承办大型运动会也日益增多。做好大型运动会的公共卫生安全保障工作对于顺利圆满举办赛事至关重要。

本文研究和总结北京奥运会等大型赛事活动的公共卫生安全保障措施,为今后筹备重大赛事活动的医疗卫生工作,监测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建立安全预警与应急救治体系提供借鉴。

1 明确运动会公共卫生保障面临的主要问题

影响公共卫生安全的因素众多,通常它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结构、经济状况、居住条件、自然环境、卫生条件等诸多方面密切相关[1]。因此,在不同地域举办大型运动会所面临的主要公共卫生安全问题也不尽相同。为此,在运动会筹备阶段就应及时开展有关该地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形势、风险因素的探讨与评估,为大会组委会医疗卫生部门实施公共卫生保障的筹备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亚特兰大奥运会期间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是中暑相关性疾病,胃肠道疾病,传染病,食物和水源传染疾病,食源性疾病,环境卫生,生物、化学恐怖事件,自然灾害等[2];悉尼奥运会主要的危险因素是:食源性疾病、恐怖事件、麻疹、风疹、百日咳、细菌性和病毒性脑膜炎、结核、性病、病毒性出血热、血源性疾病、水源性疾病和军团菌肺炎、心脏病等[2]。同样,雅典也对奥运会期间潜在的公共卫生风险进行了评估,按照风险级别列出食源性疾病、水源性疾病、中暑以及交通事故为奥运优先考虑的风险因素[2]。2012年伦敦奥运会则以英国国家健康体系(NHS)为基础的医疗卫生保障成为本届奥运会保障工作的亮点。

北京奥运会时,我们首次引入风险管理理念[3],对影响运动会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风险因素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确定了传染病疫情、食品安全、生活饮用水安全、病媒生物引起的公共卫生事件以及其他公共卫生事件等5类45种有可能对奥运会和残奥会产生较大影响的公共卫生风险;同时,建立了对风险发生可能性、风险严重程度及风险水平具体评估的方法和指标体系,实现了对整个公共卫生领域风险事件的有效动态评价,为早期预警提供了科学数据的支持,也为北京奥运会公共卫生保障工作的决策提供了依据,有力地保障了运动会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2010年广州亚运会借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经验,制定了食源性疾病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确定6个一级风险因素指标,以及致病原的具体种类、高危食品、暴露人群特征、气候和地理、广州地区饮食文化与卫生保健能力、预防控制措施及效果等29个风险因素二级指标,并确定5个可能性指标、5个严重程度指标、4个风险等级指标,对于做好2010年亚运会食源性疾病的公共卫生安全保障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4]。

2014年南京青奥会时,恰逢西非四国暴发埃搏拉出血热疫情。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用定性风险评估专家预测法在赛前进行了赛事期间疫情在南京市暴发或流行以及后果影响程度的风险评估,综合判定风险等级为“低”[5],并据此制订了防控预案和方案,为防止疫情传入,保障青奥会成功举办发挥了重大作用。

2 建立健全运动会疾病控制和其他公共卫生保障日常监测和预警系统

2003年SARS之后,世界各国对公共卫生范畴的预测、预警系统建设均有所加强。建立的预警系统在应对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的疾病灾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成为运动会等重大活动疾病防控的工作基础和日常保障监控的有力措施。

奥运会的主办国在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基础上,也逐步建立起了相应的监测网络,实施运动会期间的日常防控。如亚特兰大奥运会时,建立了场馆内外两套公共卫生监测网络,同时设有8家哨点医院实施症状监

测;悉尼奥运会期间建立了突发紧急情况综合卫生监测系统,增加对传染病和各种医疗事件的监控,设15个急诊室作为哨点监测点,覆盖80%的奥运场馆;雅典奥运会时为了随时监测公共卫生事件,从2001年起就开始筹备建立相关地区和场馆的联络网[2]。

北京奥运会时,我国已经建立了对传染病及症候群、病媒生物的动态监测,以及以餐饮业为重点的食品污染监测,并且正在建立生活饮用水卫生质量监测网络。这些监测预警体系的建立,为可能出现的公共卫生安全隐患提供了预评价基础。例如,2006年北京市卫生部门就根据水痘病例报告数增加的趋势,有针对性地在全市采取了防控措施,防止水痘的暴发和流行。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公共卫生监测报告网络。与运动会卫生防病密切相关的主要有:传染病防治以及流感、发热、黄疸、腹泻、皮疹等五大症候群监测和预警;病媒生物动态监测;生活饮用水卫生质量监测;消毒产品安全监测;食品安全监测;公共场所空气质量监测等。尤其是传染病及症状监测系统,近些年来,在我国举办的国际综合性运动会中得到广泛地应用。如2009年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2010广州亚运会、2011年深圳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2014年青年奥运会等[6,7],并进一步证实了该系统的有效性、敏感性,在赛事期间为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3 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体系

由于大型运动会在筹备、运行期间,无论是运动员驻地,还是比赛场馆都是人群聚集之处,不仅人数多、密度高,而且人员流动性大,因此发生意外伤害、污染中毒、疫情暴发等公共卫生事件几率相对较高,对于运动会的顺利进行,以及社会经济和社会影响均构成了潜在的重大威胁。因此,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体系尤为重要。

应急救治是大型运动会非常态的医疗卫生措施,是对运动员和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根据我国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分级,及其公共卫生领域相应的应急反应,结合既往国内大型运动会积累的经验和北京奥运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体系的建设经验[8],相关部门应在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指导下,依照《国际卫生条例(2005版)》的标准、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其他相关行政法规,制定出相应的应急预案,做好应对各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治的充分准备。

应急预案应针对传染病暴发、食物中毒、核辐射、生化恐怖袭击、医院感染等不同类别的突发事件进行制定,内容要具体详实,适用场馆或区域应明确,且便于操作实施。同时,承担应急任务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根据各自承担的任务和职责,成立应急领导小组,制定应急分级与响应预案。

应急预案所涉及到的急救药品、物品、设备以及其它应急物资,应由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以及承担任务的医疗机构做好储备。参与保障任务的工作人员应当在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进行实景模拟演练,熟悉现场救治的工作流程,并通过测试赛进行实战检验,加强各部门间的配合与协作,提早进入应急保障状态,提高实际应急救治能力。

4 对2022年冬奥会公共卫生筹备工作的思考

2015年7月31日我国获得了202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北京冬奥会)的举办权,目前各项筹办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北京冬奥会公共卫生保障工作在借鉴以往国内外大型运动会相关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加强对北京、张家口及周边区域公共卫生事件形势、风险因素的研究,为组委会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结合北京、延庆、张家口三赛区现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以及卫生防病条件,建立健全城市和比赛场馆、运动员村、媒体村等相关区域的卫生监控、监督、预警网络,并与大会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建设结合起来统筹规划。针对公共卫生从业人员匮乏的情况,加大相关工作人员的培养和培训,遵循科学、高效的工作原则,鼓励各类各级医疗机构创新性地组织开展各项公共卫生保障工作,最大限度地做好各类人群的健康保障。

此外,针对“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9],密切关注疫情发展态势,加强国际间和国内部际间以及各相关专业领域的沟通和协作,联防联控,做好应对准备。

总之,大型运动会公共卫生保障应当以大会日常医疗服务工作和疾病预防与公共卫生事件的实时监控为基础,通过医疗救治和应急演练将会期的被动医疗与事前防范联系起来,与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工作紧密结合,最终起到防灾减灾,保证运动会顺利开展,保障人民健康和国家与举办城市及周边地区安全的作用。

[1]潘越.奥运战略公共卫生安全“脆性”评估框架[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7,9(4):375-376.

[2]谢朝晖,黄建始,高星.近三届奥运会公共卫生保障措施比较[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8,24(2):111-113.

[3]庞星火,刘秀颖,高婷,等.2008年北京奥运会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价方法的研究[J].首都公共卫生,2009,3(2):52-58.

[4]景钦隆,毛新武,刘于飞,等.2010年广州亚运会食源性疾

病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J].华南预防医学,2009,35(1):8-11.

[5]谢国祥,许阳婷,南京青奥会期间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措施与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6,32,(1):40-43.

[6]肖新才,陈纯,李意兰,等.广州亚运会症状监测系统的建立与运行评价[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1,12(11):932-936. [7]刘金茹,张桂荣,刘保华,等.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坛会传染病症状监测系统的建立与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3,12(6):441-444.

[8]姚峥,王香平,吉训明,等.奥运会医疗保障工作的筹备与实施[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9,25(6):394-395.

[9]程瑾,叶玲玲,郝继英,等.寨卡病毒病及疫情发展态势研究[J].军事医学,2016,40(2):81-83.

2016.04.08

桑立红,Email:sanglihon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