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美颖,徐洪波,刘 颖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贵州遵义563000)

小儿秋季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因、多因素引起的大便次数及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疾病。多发生于1岁以内婴儿,易致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严重威胁婴幼儿生命。常规治疗以抗病毒、保护肠粘膜,补充益生菌,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为主,但存在止泻慢,病程长等缺点。复合脉冲磁性治疗仪是近年来国内外兴起的一项新的治疗方式,它将中药贴剂贴于相关穴位,利用脉冲仪将药物通过皮肤导入而发挥治疗作用。为探讨其对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我科于2009年9月至2010年2月对门诊及住院诊断秋季腹泻的236例患儿的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9年9月至2010年2月于我院门诊及住院确诊秋季腹泻的236例患儿,除脱水外无其它合并症。秋季腹泻诊断均符合第7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1]诊断标准。就诊时为病程1~7d,腹泻次数为每日5~20次,大便镜检为脂肪球,可伴少许白细胞(<5个/HP)。治疗局部皮肤无感染、皮疹等。236例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30人,对照组106人。两组年龄、性别及就诊时发病天数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即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抗病毒(利巴韦林)、肠粘膜保护剂(蒙脱石散)及调理肠道正常菌群(金双歧)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复合脉冲磁性治疗仪治疗。方法:在两电极放药贴处分别放入专用腹泻药贴,取脐部中央的神阙穴和肚脐向左或向右三横指处的天枢穴,将两电极固定,给予适宜的温度和强度,开机治疗25~30min,每天治疗1~2次,贴片保留时间半小时。中药贴片主要成分为党参、炒白术、当归、白芍、苦参、泽泻、双花、五味子、白果、丁香等中药提取的有效成分。

1.3 疗效判定标准 两组均于治疗3天后进行疗效判定[2]。痊愈:每日排出大便的次数(1~2次)和性状正常,镜检正常,其他症状消失;好转:每日大便次数较入院时减少一半以上,大便性状好转,其他症状明显改善;无效:大便次数和症状无明显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统计软件,等级资料予Mann-Whitney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两组治疗后3天疗效的比较

3 讨论

秋季腹泻是儿科常见病,主要发生于婴幼儿。全球每年患秋季腹泻的儿童超过1.4亿,且可造成87万以上的死亡。[3]多为病毒感染所致。既往治疗以补液、保护肠粘膜和调理肠道菌群为主,但疗效欠佳。随着国外“透皮给药治疗系统”[4]的出现。专用中药贴片经复合脉冲磁性治疗仪透皮给药治疗小儿秋季腹泻逐步用于临床。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儿加用透皮给药治疗后,其治愈率、好转率均较对照组显着高(P<0.05),提示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贴片经皮导入治疗小儿秋季腹泻能缩短腹泻病程,改善症状。

经皮给药是通过皮肤给药以达到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的一种给药途径。小儿表皮层薄、真皮层血管丰富、皮肤吸收力强,加上复合脉冲磁性治疗仪能使药物更易渗透皮肤,能使中药有效成份通过皮肤在病灶处形成高浓区,透过毛细血管网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发挥药效。

本治疗采用的中药贴片中党参、炒白术可补气健脾、调节胃肠作用;当归、白芍有消肿抑菌功效;苦参、泽泻、双花能清热解毒抗病毒;五味子、白果、丁香有收敛止泻散寒止痛作用。天枢穴主理气化湿,中频药物导入治疗仪可将上述药物导入穴位皮肤,有效的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达到扶正怯邪、标本兼治的目的。同时起到理疗作用,抑制肠道蠕动,减轻腹泻。药物导入治疗给药方式简便,无痛苦,无须患儿配合,适合儿科治疗。

另外,本文130例病例中,仅1例出现给药局部皮疹,停止脉冲治疗后,未予特殊处理,皮疹自行消失,无其它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虽例数有限,然仍提示此治疗方式安全性高。

复合脉冲磁性治疗仪以透皮给药的方法与中医药、经络俞穴学理论相结合,配置特殊工艺提取的中药有效成分与皮肤高效渗透剂所组成的药贴,经皮给药辅助治疗疗效佳,给药途径方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1]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上册)[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37-440.

[2]全国腹泻病学术讨论会.腹泻病疗效判断标准的补充建议[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6);381-384.

[3]解春红,朱启镕.轮状病毒肠炎的研究[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9(2):126-128.

[4]赵立岩.经络学说在中药透皮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针灸,1998,12(6):335.